二次函数动轴动区间最值探索
二次函数动轴动区间最值探索——2020年秋伍家岗区九年级数学期末第24题解析
我们在研究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时,经常遇到动轴定区间或定轴动区间问题,无论谁定谁动,核心就是确定抛物线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若轴在区间内,则最值即为顶点纵坐标,若轴在区间外,根据开口方向来判断最值取某个区间端点。
那如果对称轴和区间均未定呢?其实方法仍然类似,只是在分类讨论时会多出几种情况罢了,对分类依据的掌握要求较高。
题目
关于x的两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1=ax²-ax,y2=-ax²+(a+an)x-an,其中a为负常数,n为小于等于3的某个数.
(1)若a为-1,试判断(-1,-2)关于抛物线y1对称轴的对称点是否在抛物线y1上?
(2)如图1,设抛物线y1=ax²-ax与x轴交于点O,另一点A.设抛物线y1与抛物线y2另一个交点为点B(两交点不重合),试问新函数z=2y1-y2当x取值在A,B两点横坐标之间(含A,B横坐标)时,是否存在最大值?求最小的最大值对应的n的取值.
解析:
(1)将a=-1代入,则y1=-x²+x,本小题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叙述上有点“绕”,因为抛物线本身就是轴对称图形,只要有一个点在抛物线上,那么它的对称点一定也在抛物线上,因此只需要验证(-1,-2)在不在y1=-x²+x上即可,显然它在;
(2)仍然逐字读题,“抛物线y1=ax²-ax与x轴交于原点O,另一点A”,我们将抛物线化为交点式便可看出点A坐标,y1=ax(x-1),点A(1,0);
“设抛物线y1与抛物线y2另一个交点为点B(两交点不重合)”,说明这两条抛物线有两个交点,为什么要说“另一个交点B”呢?通常情况下说“另一个”前,一定有“这一个”,然而前一句讲的是抛物线y1与x轴的交点,并非两条抛物线的交点,所以实际上是隐藏了一条信息,需要学生挖掘。
我们将抛物线y2也化为交点式,可利用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也可利用十字相乘法来完成,推导如下:
我们可发现,这两条抛物线y1和y2都经过了同一个点A,即前面所谓的隐藏信息。
当然,我们将它们都化为交点式,对后面的探索非常有帮助,我们想找到点B坐标,联立它们,推导如下:
由两交点不重合,可得n≠2;
“试问新函数z=2y1-y2当x取值在A,B两点横坐标之间(含A,B横坐标)时,是否存在最大值?”,这里出现了新函数z=2y1-y2,不妨将前面解析式代入,可得新函数的解析式,不过也为了后面解题求最值,尽量化为顶点式,推导如下:
可以看出,它的对称轴为x=(3+n)/6,而取值范围在1和n/2之间(含端点),下面开始分类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依据一:1和n/2哪个更大?
依据二:(3+n)/6与1、n/2的大小关系?
其中依据一有两个结果,依据二有三个结果,因此利用下概率常识也知道可能有六种结果;
先从1和n/2开始,分两大类,在这两个大类之下,各细分三个小类:
①当n/2>1,即当2<n≤3时,请留意题目中对于n的限制“n为小于等于3的某个数”
对于范围n/2≤x≤1,(3+n)/6可在其左侧、内部、右侧:
我们将范围用红色加粗线描出,再作出抛物线z的顶点D,当(3+n)/6≤1时,如下图:
解上述不等式得n≤3,此时在范围内,x=1时取最大值0;
当1<(3+n)/6<n/2时,如下图:
解上述不等式组得n>3,但与2<n≤3不符;
当(3+n)/6≥n/2时,解这个不等式得n≤3/2,也与2<n≤3不符;
②当n/2<1,即当n<2时
对于范围1≤x≤n/2,(3+n)/6可在其左侧、内部、右侧:
我们将范围用绿色加粗线描出,也作出抛物线的顶点D,当(3+n)/6≤n/2时,如下图:
解上述不等式得3/2≤n<2,此时在范围内,x=n/2时取最大值an(n-2)/4,考虑到n的取值范围,这个最大值大于0;
当n/2<(3+n)/6≤1时,如下图:
解上述不等式得n<3/2,此时在范围内,取顶点纵坐标为最大值,为-a(n-3)²/12,显然它大于0;
当(3+n)/6>1时,解得n>3,不符合“n是小于等于3的某个数”;
我们综合以上所有的情况,发现新函数z在A,B横坐标之间时,存在三个最大值,其中两个大于0,一个等于0,即最小的最大值是0,对应的n的范围是2<n≤3.
解题反思
第1小题并不需要求对称轴,再求对称点,再代入解析式验证,利用抛物线图象轴对称性即可判断。此处的主要困难在于阅读理解“关于抛物线y1对称轴的对称点是否在抛物线y1上”,解读后,问题迎刃而解。
第2小题中,新函数的对称轴含n,取值范围也含n,因此属于“动轴动区间”,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最值,对学生的空间构图要求比较高,虽然题目给出了两个备图供分析,但实质上备图中的抛物线只是y1,而不是新函数z,因此参考意义不大,同时这个新函数含参,抛物线不容易画,归根到底仍然要靠空间想像。
在分类讨论的时候,要随时留意题目主干条件中对n的范围要求,以及分类时对n的范围要求,相当于不断求不等式组解集,非常考验耐心与细心。在排除掉不能取最值的情况之后,对于符合条件的最值进行比较,三个最值中设计较为巧妙,只有一个最值为0的最小,另外两个最值都是正数。
在求解过程中,值为正的两个最值不好求,好在最终判断时并不需要求具体值。
同样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甄别能力,“求最小的最大值对应的n的取值”,着实要费一点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