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北上广的共享单车 为何不进三四线城市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可能造成“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只是没想到,现在共享单车也逐渐形成了“季风气候”,只不过不是时间上的“季风”,而是体现在了地域上。一二线城市“涝的涝死”,三四线城市“旱的旱死”。
虽然潜力大,但还是投放北上广
共享单车之间的竞争又被网友们戏称为“彩虹大战”,几乎每个单车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特配色,才好让市民认识并记住自己的品牌。现在共享单车用色越来越丰富,就在网友们猜测应该不会有新单车出现的时候,“黄金单车”横空出世,而在上个周末,共享单车行业又添新成员,这种新单车索性就叫“七彩单车”,配色也是“彩虹色”,还装上了夜间车轮胎光圈设计,据说是为了保证夜间的骑行安全。
虽然现在有不少机构十分看好共享单车行业,素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Mary Meeker也在其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中国正处在共享出行的黄金年代。但面对一二线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有不少人怀疑共享单车是否会“超载”。对此七彩单车创始人兼CEO罗海元表示,“二三线城市用车出行,与共享单车出行覆盖率之间仍有很大差距,这是未来重要的增量市场。”
可是罗海元虽然点明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很大,但当问到初步会投放那些城市的时候,相关负责人还是脱口而出一系列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事实上,之前被刷爆朋友圈的“黄金单车”首批投放也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这五座一线城市。可以说,几乎每个新出来的共享单车都虎视眈眈盯着一线城市这块“肥肉”。
一线城市里的共享单车也开始挤了
共享单车们一窝蜂地扎堆一线城市,虽然一方面以极快的速度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用车需求,但是慢慢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地铁站外的两侧人行道上,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密密麻麻停放着,形成了足有460米的“共享单车带”,远远望去像是两条颜色丰富的“彩带”。
原本这个地铁站外的人行道最宽的地方达5.2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2米,成年人通过绰绰有余。如今多了这两条“共享单车带”,留给行人的空间就大大缩水,甚至还有单车干脆停在了机动车道上。这给市民的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只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那些共享单车公司有回应,表示会定时安排工作人员来整理和调度。
另一方面,交通部也在上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讨共享单车的相关管理办法。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就已建立全国首个“公共电子围栏”并开展试点工作,这个“公共电子围栏”或将面向所有的共享单车进行统一管理,或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共享单车的乱停放的问题。
三四线城市市场可能并不好挖
虽然现在有不少观点认为三四线城市中,共享单车的发展潜力大,但就目前来看,除了摩拜和ofo这两个共享单车的行业巨头在三四线城市有所渗入——比如上周末摩拜在西双版纳投放共享单车。就鲜少其他单车品牌愿意深入到三四线城市,这或许侧面也反映了这类市场的潜力并不是那么好挖。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共享单车”的理念:“解决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这一目标定位就预示了共享单车在三四线城市的尴尬地位,因为在一些相对较小的城市,人们日常出行可能根本不存在这最后一公里,相对活动半径相比一二线城市居民要小上一些。
这类城市中,有些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可能会有适宜骑行的条件,但是到了道路交通复杂的环境里,共享单车就很有可能派不上用场了。事实上现在就已有了悟空单车这个鲜活的例子,有不少网友认为究其原因是因为,“重庆那种魔幻3D的路况根本不适合使用共享单车”。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三四线城市,毕竟按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只要有需求,共享单车就有可能将其发展成用户。只是,在一线城市里,有些共享单车企业甚至只投放不管理都能办下去,而在三四线城市里,共享单车可就不能全盘照搬一二线城市的运营管理办法了,而需要进行完备的前期考察,加强对用户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相关政府的支持等等因素。也只有挖到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痛点”,才能让共享单车真正进入欠发达城市之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