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黎氏八骏,个个神一样的存在,2018年11月谢幕,故居完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湖南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黎氏故居走出了中国拼音之父黎锦熙、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著名采矿专家黎锦曜、教育家黎锦纾、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黎锦炯、著名作家黎锦明、一代“歌王”黎锦光、知名旅美作家黎锦扬等八个亲兄弟,他们名震三湘大地,被誉为“黎氏八骏”。2018年11月8日,随着103岁的黎锦扬在美国洛杉矶逝世,标志着“黎氏八骏”风华时代的终结和谢幕。
在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组的山坳里,有一座青砖青瓦木质建筑,它背靠南岳72峰之一的晓霞山,气势非凡。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骏”先后在这里出生成长。黎氏故居虽经历上百年历史风云,但部分建筑依然保存完好,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黎氏故居的最初建造者黎葆堂,是前清戊子科举人,续建者是黎葆堂的儿子黎培銮。1870年出生的黎培銮,和国画大师齐白石是挚友,二人曾组建“罗山诗社”。1952年黎培銮去世,享年82岁。
黎培銮夫人黄赓,是个大家闺秀。她的父亲黄远积是举人,官至刑部主事。因她从小入学,通经、史、诗、文,所以能帮助子女们进步。富有见地的黎培銮,启用“新学”教育培养子女,设立了家庭学校——杉溪学校,开设中西合璧课程,在新学的影响下,黎氏八兄弟思想活跃,个个成就斐然。
“黎氏八骏”老大黎锦熙,是前清秀才,满腹经纶,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历史教师,他和徐特立、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等人创办了“宏文图书编译社”和《公言报》。在读书方面,他给了毛泽东很多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副主任等职务。
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公园内有一尊花岗石雕塑,石碑上写着“拼音之父”字样,镌刻着黎锦熙的头像及相关介绍。1978年3月27日,一代国学大师和拼音之父黎锦熙去世,享年88岁。
“黎氏八骏”老二黎锦晖,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和“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捧红了“金嗓子”周璇、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黎莉莉等众多明星。
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曾轰动一时,他创作的《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流行歌曲及《小兔子乖乖》等儿歌,传唱不衰。1967年2月,黎锦晖因病去世,享年77岁。
“黎氏八骏”老三黎锦曜,出生于1895年,矿学家,抗战期间他回家乡湘潭,花掉大量家产开采盐矿、煤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病故在工地上。
出生于1898年的“黎氏八骏”老四黎锦纾,是知名教育家及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教育局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和黎锦耀同年去世。
黎锦炯是“黎氏八骏”老五,1927年毕业后在京奉铁路任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他毛遂自荐,与其他桥梁专家设计并建成了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铁路大桥——滦河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任铁道部总工程师,被授予“人民工程师”的荣誉称号。1981年,80岁的黎锦炯去世。
“黎氏八骏”老六黎锦明,1926年写成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尘影》,鲁迅先生为之作序《〈尘影〉题词》,称他为“湘中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黎锦明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省政府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99年4月在长沙逝世,享年95岁。黎锦明的女儿黎泽利嫁给了后来成为解放军上将的谷善庆。
晚黎锦明两年出生的“黎氏八骏”老七黎锦光,是著名音乐家,是上海滩老音乐人,人称“歌王”。1993年在上海病逝,享年86岁。
其代表歌曲有《夜来香》《天涯歌女》《采槟榔》《送我一支玫瑰花》等。其中1942年他独自完成词曲、由李香兰演唱的《夜来香》,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佳作之一,在全世界先后有80多种版本面世。
黎锦扬,是“黎氏八骏”老八,是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的美籍华裔作家,曾荣获“全球华人终身成就奖”。
《花鼓歌》是他的成名作,他凭此成为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二位华人作家。1957年,《花鼓歌》被改编为舞台剧在百老汇上演,后被环球电影公司搬上银幕,入围1962年第34届奥斯卡五项提名,成为当年全美十大最卖座电影之一。
2018年11月8日,103岁的黎锦扬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他的离去,标志着“黎氏八骏”时代的终结。
除了“黎氏八骏”外,黎锦珈姐妹三人也个个非凡。黎锦珈是“黎氏八骏”的大姐,毕业于湖南周南女校,在老家侍奉父母,抚养子女,1968去世岁。次女黎锦皇,毕业于天津师大,曾入苏联伏龙芝军校学习,后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工作,后长期从事文教工作。1994年去世,享年91岁。黎家三女黎锦文,出生于1910年,曾是农工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2007年去世,享年97岁。
2015年4月29日,“黎氏八骏”老三黎锦曜的孙女黎黎明,将其珍藏的“黎氏八骏”部分手稿、照片、信件等珍贵资料捐赠给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