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揭示的终极之道是什么?

跟题目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问题: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个回答绝对千人千象,很多人说,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当然,易经最初确实是用来占筮的,而且这里我还要再说一点,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最初都是来自于巫术。

古人不像今天,今天我们有不会的知识,可以去查书,再不会可以上网搜索,但是古人能问谁?只能问“心中疑惑”于“苍天大地”。

易经这样一本最初带有占筮色彩的学问,它究竟揭示的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阴阳!

所以《系辞·上》里面提到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庄子》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易以道阴阳。”

整体翻译一下就是:宇宙万物之间的的根本运行规律就是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

古人最初是没有文字的,所有的文字都来源于“它是不是文字?是,但是是象形文字!

它不是写出来的,它是画出来的,比如,“日”字画”。所以你看甲骨文,,“月”字,“雨”字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所以古人是不会记载“对立统一”这一类的词句的,但是它可以用图画来表达,太极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古人选择了一个适合于当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念,那就是阴阳体系!

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来组成一个个的卦,用卦来表达世间的万物!

有时候想想古人真聪明,这一套方法到底是谁想出来的?这一套方法,这里面蕴含的智慧能够流传上百年,上千年,乃至上万年,依然生生不息,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很多人说今天的人更聪明,我们有互联网,我们有基因技术,我们有如此发达的现代科技,等等,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我常常在想,如果来一次比较大的灭绝,我们当前这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究竟能流传下去多少?

我绝不复古,更不会否定今天的成绩,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在不断进步,不断上升、和前进。只是有时候会感慨,古人就凭这简单的阴阳构筑了中华文明的源头,真了不起,易经里面的学问到今天我们依然在探索。

翻开易经你就会发现,它解释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是层层递进,有点像金庸小说里面的《紫霞神功》:初发时若有若无,绵如云霞;蓄劲则极韧,铺天盖地,势不可当。

同样易经也是这样,乍观之下,就是一阴一阳,但是你若仔细钻研下去,你就会发出无尽的感叹!它是层层嵌套,螺旋式上升的。

《系辞传·上》里面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句话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了,已经进化出四象、八卦了。

这就结束了吗?

没有!

紧接着《易经》还用十二消息卦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体现由量变积累而导致质变的规律。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但是通过图案每一步都明确表达了这个意思。

这应该就是说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比如坤卦。坤卦六个爻全部是阴爻,为至阴之卦。我们来看它的发展变化你会发现它的每一步的变都有道理。

在坤卦阴阳对立消长的运动中,下生一个阳爻,就是当它的第一爻(初爻)开始变化,由阴转阳,就会变成一阳复生的复卦(䷗);

这个时候是阴气渐渐消退,阳气渐渐增长,就如同是冬至以后,白天渐渐增长,黑夜渐渐变短,阳气还要继续增加。

再生出一个阳爻,也就是一、二爻全部变成阳爻,就成为二阳来临的临卦(䷒);

生出三个阳爻,就是三阳开泰的秦卦(䷊);

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个卦分主上卦与下卦,等到三阳开泰的时候,阴、阳双方已经是5:5,双方是势均力敌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阳气是还要继续增加的,但是再增加阳气就是超越阴气了,反映到卦上就是阳爻要超越阴爻了。

所以生出四个阳爻,此时阳爻显然已经超过半数而强大起来,而且阳气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成为四阳强壮的大壮卦(䷡);

五个阳爻生出来,阴爻这个时候只剩一根,它的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因为阳气再增加一根,阴气就全没有了,就面临被彻底消除的局面,所以是五阳决去一阴的夬卦(夬卦);

最后第六个阳爻生出来,就变成六爻纯阳的乾卦(䷀)。

从坤到乾,卦的阴阳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上面是六变,如果按照八宫卦的变化,比这个还要复杂,还要细节,这个就不再提了。

万事万物都是盛极而衰,阳气盛极,在阴阳消长规律的支配下,向阳消阴长的对立方面发展;同样阴气盛极,也会在阴阳消长规律的作用下,向阴消阳长的方面去发展。

变化的过程都是从初爻变起,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由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

《易经》还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以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向前发展,这一点我们通过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便可察觉出来。

孔颖达(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子第31世孙)说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是“非覆即变”。“变”指两卦六爻的每一爻阴阳性质都相反;

“覆”指整个卦画上下倒转。

我们成语里面说“天翻地覆”它不翻转怎么“覆”,所以中国太多太多的成语都与易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却一定用过,这可能就是文化源头的魅力。

这样排出的序列清楚地表现了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思想。

许多前后相承的卦,仅从卦名的意义上就可看出这种波浪演进的规律,如乾和坤、泰和否、谦和豫、临和观、剥和复、蹇和解、损和益、夬和垢、既济和未济等等。

很多人问为什么这样排列?

因为物极必反!

就如同乾卦里面,上九就是“亢龙有悔”了。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规律,决定了事物总是以一种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特别是你再看64卦最后卦是什么?

未济卦。

很多人问:怎么会是未济卦呢?这样多么不完整。

用哲学思想来解释的话就是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自己的运行周期的,但是易经却不用表示成功的既济卦来收尾,而是用“革命尚未成功”的“未济卦”来结束。

很显然易经就是要表达,成功之后又会有新的起点,前一个周期的成功中包含着后一个周期新的开始,接下去会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这与我们现代哲学中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太相似了。

今天很多学哲学的人极力推崇“黑格尔”,对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更是奉为圭臬,但是对于易经的批判是张口就来,我上面说的都是最最基础的,而且有一些例子我也没有再举,文章不能每次都跟论文一样长,有兴趣的你们可以自己去看易经,这些都可以自己总结出来。

哲学的核心内容,在《易经》里都有所揭示,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与现代不同罢了。

最初创立易经的时代是没有文字的,但是古人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关键是这种方式能流传千年、万年之久,这一点太难了。

除此之外,哲学中其它的很多道理,必然与偶然、同与异等等,《周易》里都有十分细致的显示。

这些足以说明,《周易》是先贤们用来揭示事物运行规律,揭示规律本质的书,这也是为什么易经可以用来预测的原因,因为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有自己的规律。

爱因斯坦都说:“上帝从来不掷骰子”,世间有什么事的发展能“不在三界中,逃出五行外”呢?

所以从根本上讲,《易经》也是一本向人们昭示宇宙大道的书。

以上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易经,它的占筮一样值得研究,有没有人想过易经的占筮法有没有道理?它的准确率是多少?

关于占筮,我力争本周内写一点我个人的拙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