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广场区及艺园景区——江阴中山公园(3)
★旅游地点:江阴中山公园之中山广场区及艺园
中山广场的核心景点当然是中山纪念塔,“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先生号召江阴人修路,改善江阴交通闭塞的局面,如今仍是江阴最繁忙道路之一的锡澄路,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下建造的。
1925年10月中山先生逝世,南菁和励实两所学校师生为纪念先生,集资在园内建立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并把当时的寿山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1936年两校重建纪念塔,现在的塔高5.04米,塔座有7根石柱。
2002年公园改扩建时,该塔移建到现在的公园中轴线上,塔体更换成了房山汉白玉材料,纪念塔基略高于广场,因而显得更加高大。
六角船亭位于纪念塔的西南方,翘角的屋檐,呈六角形状,如同一艘官船。亭内置椅,所以也是公园人气景点之一。
纪念塔的东南方,是公园春天最美的地方。这里有引人注目的活文物,两棵宋代所植的千年紫藤又被称为寿藤,枝干苍劲有力,盘龙虬曲。另有五棵紫藤的年龄也不小,每年四月花开溢香,整个公园都被紫藤的香气包围着。花开满架,紫色和白色的花串,雅洁可爱。
忠邦亭被围拥在紫藤架中,匾额“忠义之邦”正是此亭之名的来历。
江阴古城南城门上原来有“忠义之邦”四个大字,是由江苏学政姚文田所书,1937年被日本人的炮火炸掉了“义”字和“之”字,只留下忠邦两个字。1946年8月建造忠邦亭的时候,就把姚文田的这两个字按原样恢复,以纪念死守孤城八十一天的江阴义民。
公园重建的时候,在紫藤架旁修建了照相馆门楼。它的原型是上世纪20年代中山公园美术照相馆,它是江阴最早开设的照相馆,1925年直奉战争时,该馆摄影师曾赴火线进行拍摄。
除了这个门楼,这幢建筑现在主要用于“水母乐园”,小朋友们会比较喜欢。即使童心还残留着那么一点点,可是我们也不好意思跟小朋友为伍走进去看水母了。
古紫藤的南面是中山公园的原大门,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这座大门还是显得古典优美,可见当时公园的规模是很大的。北宋初年,这里是孙氏的私家花园,范围比重建的公园还要大得多。明代嘉靖年间,江阴人季科辞官归乡,在花园旧址修筑了清机园,在江南一带也颇有名。
万历年间,江苏学政移至江阴,清机园就成了学署的后花园。寿山公园更名中山公园后,这座大门被保留了下来。
大门以北,是二侯祠书场,双层硬山顶仿古建筑,称得上是中山公园最宏伟的建筑群了,。四周长廊环绕,特别受老年人的欢迎。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说书人,不过品茗雅聚,倒是个不错的地方。要知道,当年可是有“华东第一书码头”之誉的。
二侯指的是明代开国元勋吴良、吴祯兄弟,因为屡立战功,擒获张士诚,被封为江阴侯、靖海侯。一门双侯,也算是十分荣宠了。二侯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不过这座祠是近年重建的。
二侯祠以南,是儿童游戏区,每届假期,这里就会出现很多欢快的小朋友,与书场形成老幼两代人的明显对比。
二侯祠外面有一个小池塘,通过折桥到湖心,是一座拂风岛。尽管池塘不大,但布置得十分精巧,尤其到了深秋,红枫黄杏,这里的角度看出去很漂亮。
从忠邦亭和二侯祠,都可以进入墨华榭。这里如同中山公园的园中园,虽然规模不大,但自成园林体系。池塘假山,飞瀑清流,亭台楼阁,还自带一个后花园可以通往万寿山。
墨华榭碑刻是明清两代江苏学政所作诗文碑记,共计29块。第一块是万历年间的学政骆学政刻题“存雪亭”诗,后继任学政步韵唱和并勒石,被称为“季园唱和诗”。原来在雪浪湖东岸碑廊,后毁于兵灾,学政王先谦搜集重修。
园内还有爱国华侨高培芝先生捐赠种植的三棵百年桂花、两棵百年黄杨、一棵百年石榴、一棵木瓜海棠,依水而栽,风姿绰约,即使是暴雨天气,这里也是很美的。
池塘北岸有两幢建筑,临水的赐闲堂从来没见它开放过,从玻璃窗里看进去,有两套桌椅。人们更喜欢逗留在这里,是因为池塘边可以赏鱼。到冬天的时候,墙角有蜡梅暗香。
后面的二层楼是妙高阁,平时会举行画展。近来举办的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联展,展览分为两层,还有一些长卷和印章。
年初的春兰展、蕙兰展,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心经碑是公园的另一镇园之宝,与千年紫藤成为江阴中山公园的镇园双璧。碑分六块,每块高12米,宽3.2米,是国内写经书法的罕见文物。
书法的内容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共二百六十字,落款“比丘道松书之”,这位书写者如今无考。碑首是明代唐宋派唐顺之的题跋,虽然是阴刻,但观察时线条的立体感却仿佛是阳刻,让人惊叹。
出赐闲堂侧的回廊小门,墙侧有一座小亭,亭内有块碑镶嵌在墙壁里,当然与心经碑有些关系。
园内有座小亭,虽然地方不大,但树木葱茏,再加上市民到这里来的不多,因此很幽静。
自由行:江阴中山公园之中山广场区及艺园景区
7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