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也有枕河人家(中)
★旅游地点:无锡惠山古镇之下河塘
两岸人家尽枕河的古镇,无疑会有一些沿河摆设的茶摊,基本上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天气晴好的时候,坐在河边喝一杯应季的菊花茶,还是很惬意的。
就是气温有点低,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沿河喝茶的客人极少,我们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各自喜欢的电子书,看两页书,喝一口菊花茶,这就是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除了一些比较小的露天茶室,下河塘还有两处建得颇有格调的长廊,“漾水”、“迎澜”也是用作茶室的。沿河摆放着一溜的桌椅,生意比室外的要好一些。
下河塘还有詹节孝祠,这是建于道光年间的,祀詹润生的妻子王氏,无疑又是一个褒奖古代女子贞孝的祠堂,规模不大,陈设也比较简单。
毕竟不是名人,没有名篇传世,除了节烈与孝顺,也没有别的功绩可以大书特书。
旁边有条小巷,我们走进去才发现是通往顾可久祠的,现在是惠山古镇记忆,有一些民间捐献的文物。
陶文宪公祠主祀明朝江西参知政事陶安,附祀乡饮宾陶恒裕,由裔孙陶雨田于道光十四年请建。
陶安,元末明初太平当余人,精通《易》,元时曾任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渡江克太平,陶安率父老出迎,所以在太祖年代一直颇受恩遇。
太祖赐其门帖“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这评价称得上是极高的了。南明福王追谥“文宪”,祠堂从北朝南,共两进。
惠山园位于宝善桥堍,前身是1929年8月建成的惠山公园,当时由政府主导、官民结合、多方出资建造的无锡首个公立花园,时为锡邑第二公园。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惠山公园繁荣了几年就冷落了下来,后来被驻军所用,又改成学校。
1950年李公祠被拆,公园仅保存了一角的小桥、池塘和假山,后来又在园地上扩建成了学校,先后是无锡市惠山初级中学、无锡市第十七中、无锡市旅游学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惠山园是2008年3月在原址上复建的,水域面积占全园的百分之三十,被称为惠山宝善第一景,2008年9月定名惠山园。
实际上,惠山园就是李公祠的后花园,这也是惠山古镇不多的几个收费景点之一,不过门票不贵,十元钱。
惠山园不大,走进去就仿佛已经把整个园林都看完了似的,东边是茶室,南面是石舫,往西是一座水轩,水轩往北和石舫之间有一段回廊,北部则是一座比较高的阁,隔着池塘看过去,还是很秀丽的。
站在岸边,又见锡山的龙光塔。说起来,锡惠胜境中的园林,都擅长借景入园的手法,或许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但凡有景可借,不借白不借啊!
毕竟,能够把整座山圈进自己园子的,实在不多,只能用借景的手法,很巧妙,也很大气。
池塘是公园的灵魂,所有的桥亭台阁、轩榭楼宇无不以池塘为中心建造。中间有座折桥,也没细数折了几折,看起来水域面积不像只占了三成的样子。想来惠山园的面积,应该连李公祠也包含在内的。
李公祠祭祀的是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虽然名气不如他的哥哥,但也是一位著名的淮军将领,在平定江南一带的长毛之乱中多次立下战功,其中就有攻克无锡一役,官至二品。
祠堂是木结构,徽派建筑,因为李氏兄弟是安徽人。共两进,门厅和正堂分别悬挂着“克复坚城”、“戎马纵横”的匾额,可见李鹤章也是戎马一生的。
长廊与墙壁都陈列了一些李鹤章的生平和功绩资料,天井正中还架着两门大炮。一门是赫赫有名的红衣大炮,另一门是太平天国制,后者的身量略小一些。
玻璃柜里还陈列了太平天国的天王朝服和清朝的官员朝服,所谓天王占了一个王字,似乎规格更高一些,至少可以用得上龙了。
下河塘走到头,就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宝善桥了,这座桥是单孔石拱桥,民国十八年为便于车辆通行改成平桥,2008年复建为拱桥,全长29.2米,桥宽自下而上6米到4.2米。桥算不上雄伟,不过还是挺有古桥的典雅。
既然改成了拱桥,现在这座桥就是一座人行桥了,桥身比较高,阶梯还比较陡,不能用于车辆通行。站在桥上,半座古镇的风貌,就尽收眼底。
桥的一头通往中国泥人博物馆,另一侧则是古镇的停车场。说到停车场,古镇的设计还是很贴心的,在锡山门旁边就可以驶入古镇的另一处停车场,青山门和锡山门之间也有停车场。
除此之外还有容量更大的地下停车场,可见在旅游旺季的时候,这里的人流量还是很大的,毕竟有茶圣品评的“天下第二泉”在这儿嘛!
自驾游:无锡惠山古镇之下河塘
12月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