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山里的茆坪村
在桐庐最南端的深山里有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小村落,那就是富春江镇茆坪村。茆坪村呈南北走向,布局错落有致,一条小街把全村连在了一起。这些民居大都建造于多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粉墙黛瓦的,保存较好。
我们的车在富春江下高速后沿着富春江走了一段,然后就进入了山区。车到一处庙宇前拐弯停下了,只见左前方河边高坡上的浓荫古树中,隐隐约约露出了马头墙,这就是茆坪村。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怎么在浙西山区见到了?细想一下就不奇怪了:这里与徽州的地形地貌相似,而富春江的上游就是新安江,真正的一衣带水,文化相通。
1、茆坪村与公路一水相隔,进村必须过桥。
2、看着这碎石铺成的小路就心生喜欢。
3、回望小河,绿树丛中露出的一角红墙,就是停车附近的庙宇。
4、穿过亭子,绕过照壁,这就进村了。
5、这就是村里的主干道了。
6、两边有不少的夹弄,夹弄上还有过街楼。
9、
14、堂屋里都贴着年画,上面的十大元帅还骑着高头大马呢。
15、走在老街上,打个招呼就能随意拐进人家屋里。
21、这家吃的早,但只有老人自己。
24、就在一片老屋中间,耸立着这栋建筑,是否有“鹅立鸡群”之感?
进去一看才知道,这也是民居。
民居名为“文安楼”,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系茆坪村商人胡儒艺所建。由于胡氏源出于湖南文安,故名“文安楼”。说起“文安楼”的兴建,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胡儒艺有一个亲家名叫俞子联,那时在上海经商,有一年俞子联在上海购买彩票,一连中了3注头奖,发了大财。恰巧胡儒艺要与两个兄弟分家,由于自己没有房子,便向亲家借了一大笔资金,再卖了一些田地,在山清水秀的茆坪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安楼”。
据说当年建造“文安楼”耗资3万银元,历时3年。楼的整体结构采用明清建筑风格,有前厅、后堂还有左右两厢房。前后厅堂均建有天井,宽大的天井下面,用大青石铺成明堂,东南面附墙外还建了个风格独具的望月台。厅堂前后上下雕梁画栋,虫鱼花草、风景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彰显着昔日的尊荣。特别是其牌坊形的大门,制作精美,是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
据胡氏后人回忆,当年康有为变法失败以后辗转各地,曾逃难至此,在“文安楼”滞留了3个多月。康有为饱赏茆坪的小桥流水、古木澄潭,闲来挥毫泼墨,作画题诗,临走时还依依不舍。据说,康有为来的时候还带来一只“百宝箱”,送给了胡儒艺点缀“文安楼”,里面不仅有康有为自己的18幅字画,还有“戊戌六君子”的书法作品,京剧大师梅兰芳题字并使用过的折扇。其中最为珍贵的是4件半米来高的菩萨雕像,据说原是清皇室珍藏的文物。不过这批宝贝在随后动乱的年代中,全都烧的烧、掳的掳了。除了康有为以外,一代宗师、大画家叶浅予也多次来过这里。叶老尤其喜欢坐在“文安楼”的望月台上,面对如画美景写生作画。康有为和国画大师叶浅予都曾赞誉其为“江南第一农居”。
现在的胡家,居住着胡儒艺的儿子和孙子。胡儒艺之子胡宗陶老人年已八十多岁,看上去身体不是很好。家中事务由孙子打理。其孙告诉我们,为了保护这幢农居,桐庐县政府已将其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家人希望,能尽快落实实质性的保护措施。
25、已近百年的文安楼,垂垂老矣。望月台濒临倒塌,雕刻精美的“牛腿”已被毁坏。
26、右边那个文保单位新配的牛腿,尺寸、材料、雕工都与原物相距甚远。
27、告别茆坪,再过小河。河面很宽,如果水大,就是不小的河了。
28、据说,富春江镇已决定将相连的芦茨、茆坪、石舍三村联建“风情小镇”,我们期待着。
(拍摄于201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