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培彤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背景: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为持续、强烈,且通过休息不能缓解,与肿瘤或肿瘤的治疗相关的疲乏。癌因性疲乏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出现,贯穿其手术、化疗、放疗、治后恢复期等各个阶段,在心理、躯体、认知、情绪、人际等多方面给患者造成痛苦,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者导致治疗的终止,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引起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广泛重视。目的:利用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数据挖掘分析平台,总结张培彤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经验,为癌因性疲乏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现代医学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病率、影响、诊断、测量工具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二通过阅读文献,学习并总结现代各家对于癌因性疲乏的辨证及分证论治研究。正文部分:收集2018年3月—2020年1月张培彤主任医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门诊病历,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整理出张培彤主任医师辨治癌因性疲乏的常用药物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同时挖掘整理核心配伍关系,总结核心处方。通过与张培彤教授深度访谈,结合3例验案,总结张培彤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辨治思路及临床用药经验。结果:1、张培彤主任医师治疗癌因性疲乏使用频率前22味药物为黄芪、醋鸡内金、陈皮、茯苓、麸炒白术、炒山楂、当归、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醋莪术、浙贝母、赤芍、酒山茱萸、知母、蜂房、瓜蒌、盐杜仲、丹参、醋三棱、红景天、黄芩、牡丹皮。研究纳入的处方中,用药性味以甘、苦、辛最多,分别占22.3%、16.5%、10.6%;归经以归脾、肝、肺三者最多,使用频次分别为2298、1999、1740;功效以补气药、消食药、利水消肿药及补血药最多,分别占9.2%、7.5%、7.5%、6.7%。2、总结张培彤主任治疗
癌因性疲乏的核心处方一首,组成为:
黄芪、麸炒白术、陈皮、当归、浙贝母、知母、赤芍、茯苓、炒山楂、醋鸡内金、醋三棱、醋莪术、瓜蒌、丹参、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蜂房、酒山茱萸、盐杜仲、红景天。
3、张培彤教授从事肿瘤临床30余年,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治经验:(1)张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应“辨期论治”,对于化疗期、围手术期、放疗期、治后恢复期等不同治疗周期的患者分别有侧重点进行施治,同时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结合;(2)张教授重视后天脾胃在癌因性疲乏治疗中的重大意义,认为固护脾胃应当贯穿治疗始终。(3)张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不能忽视先天之本以及情志的作用,主张先后天并补,调畅情志,改善睡眠;(4)张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与普通疲乏不同,存在邪气盛实的病机,主张解毒散结与扶正并重;
(5)结合邪实正虚的病机,张教授自创六君二母汤,散邪不伤正,补虚不助邪。结论:张培彤教授对于癌因性疲乏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思路,并且从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张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为临床辨治癌因性疲乏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