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赞!关乎新会的乡村振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村级组织换届后五年任期的第一年。年初,新会区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在全市率先完成233个村(社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编制工作。这一创新举措,给乡村绘就了一张“村级事务地图”,既帮助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厘清发展思路,又提前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指路领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现阶段,新会正加快推进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实施工作,跟踪问效,力促各村(社区)按时按质完成各阶段及总体目标。

8月6日,由新会区委组织部、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联合主办的新会村级五年规划观察团正式启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多方代表组成观察团,为新会区实施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把脉问诊,首期活动聚焦崖门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

因地规划“一村一品”

乡村振兴切忌千村一面,落入同质化。在编制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崖门镇进一步突出“一村(社区)一特色”的原则,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项目,以上率下带领各村级党组织因地制宜,走上各具特色、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天,观察团先后来到崖门镇坑口村、水背村、龙旺村、京梅村,了解各村的特色文化、优势资源、主导产业等。

坑口村以建设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契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一方面,整合格木侨情、奇树奇缘、毛氏遗址、墙绘春秋、金凤展翅、长塘垂钓、陈皮飘香、百年古井等28个景点;另一方面,特色民宿、陈皮文化展览馆、艺术部落、农具展览馆、农家超市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投入运营。

“我们还重点打造村级党群服务街,形成集红色文化产业、观光旅游、家国情怀和党性教育于一体的有机整体。”使命馆内,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李裕华向观察团介绍,将借助格木古树原生态特色景区,规划打造中草药培育基地、萤火虫栖息地、黄花风铃木网红打卡点,同时完善园区配套及环境整治,促进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百年南拳蔡李佛,源于崖门京梅村。京梅村巷道纵横,每隔五六步就能看到一面以蔡李佛拳十大技法为内容的壁画——虎形拳、龙形拳、豹形拳、鹤形拳、蛇形拳等,墙上的人物招式生动逼真,成为游客拍照绝佳地。

依托蔡李佛文化,京梅村“武”动了乡村振兴一池活水。同时,该村引入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秀珍菇种植基地,成立京梅村文创特产有限公司,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

指向后山(猪乸山),京梅村党总支书记陈柏兆表示,将盘活260亩山地和闲置的岳典学校,配套住宿、教育培训、亲子活动等元素打造蔡李佛文化传承基地。同时,利用村口20多亩鱼塘,打造集曲桥流水、荷塘幽香、夜景喷泉多元素的网红拍照主题公园“梅园”。

坑口村的“格木侨情”,水背村的“采茶扑蝶”、仙洞的葫芦山公园、南合村的“绿野仙踪”、京梅村的“狮王争霸”、龙旺村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基地、甜水村的“赛龙夺锦”、崖南的“花样年华”、田边村的“丹凤朝阳”……“各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村一品’各显神通,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崖门镇党委副书记曾伟壮说。

盘活资源发展经济

水背村与坑口村相邻,曾因有河流在村前经过,又因靠山背水而得名。徜徉其中,可观沿荷花塘而建的文化长廊,可赏步移景换的廉政文化公园,处处皆有清雅别致的“四小园”。

“在现有文化长廊的基础上,我们将升级改造另一端的鱼塘长廊边,打造一条美丽的特色文化长廊风景线。”水背村党总支书记黄钦池介绍道。

今年9月,江门华商教育城将迎来第一批新生。这个规划占地约1839亩,总投资约80亿元的项目坐落于水背村及周边。

“我们正紧抓科教新城建设发展机遇,结合华商教育城项目,综合考虑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布局,预留村集体经济系发展用地。”一手抓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一手抓资源盘活发展经济,黄钦池表示,水背村将加快推进华商大道工程进度,争取华商大道周边用地作发展商业用途,激活商业一条街服务。同时,对环山路进行重新规划,对接校园经济,促进村经济发展。

龙旺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的旺冲自然村是革命老区,崖西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正是在这里升起。相距不远处,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正加快建设进度。

找准定位,谋划思路,明确方向。龙旺村整合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学校配套生活区,满足学生休闲、购物、旅游等各种需求。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生态自然环境、红色资源等优势,不断挖掘、丰富红色景点素材,完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我们将以自主开发、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物业、土地,结合周边产业和农业生产实际,找到适合本村的发展模式。”龙旺村党委副书记黄北海说。

来源:新会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