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李渔和米兰昆德拉的视角看东西方人性
这几天没干什么正经事,就着手机看了二本书,电子形式的,一本是是中国明代李渔写的书《肉蒲团》,另一本是名著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1984年写的《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这二本书我是同时看的,也就是一会看《肉蒲团》,一会看《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利用晚上、在路上、在等候的时间,差不多一共三天时间看完。
通常有点所谓文化(也就是认识三千以上汉字,读到大专左右)的人一听到这二本书,本能地会认为《肉蒲团》(以下统称前者)是艳俗小说,有点类似于地摊上的XX秘籍,而《有能承受的存在之轻》(以下统称后者)会感觉有点点沉重和高深,我想说,你错了。
前者的作者是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如果你是所谓有点文化的人,那么一定知道闲情偶记,这可是中国文化中的情趣生活指南,是雅的不能再雅的东西了,它是李渔写的,“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李渔的手笔。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也许以上的比较都是我多余的,只是因为我自己的孤陋寡闻而以为旁人也是如此,但至少因为在相同的时空中把不同时空的作品同时进行欣赏并比较而得出一些不同的感受,特意想在本文中与看官们分享分享。
前者的大概情节,就是一个书生自命风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天下第一大才情,理应拥有天下第一美色,于是在追逐美色中轮回因果,在此期间,他遇到高僧点化,绿林侠客感化,均未追逐之心半分,为了达到理想的颠峰(yin天下第一美女)不惜自残断子绝孙,终于在众多追逐中遂了心愿,最终在妓院中幡然醒悟,于是迷途知返。这里面最终体现了佛家的轮回因果。
后者大概讲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医生在与第二位夫人因爱而结束单身状态后,依然故我地约会众多情人过程中感受到爱与性的区别,穿插着其他几位副主角的爱与性。最终医生与夫人因爱而一同面对死亡,而其他副主角的结局也一一交代。
大概的情节便是如此了,从表面上看都是男人寻欢作乐的故事和过程。然而,这过程描写的非常不一样,前者总是着重于量化,例如阳具的尺寸,交合时抽拉的次数、急缓,妇人的快感有几次,感觉更偏重于性爱技术描述和技巧传授;而后者始终在探究生命与爱,甚而至于把人分为四类:一种是需要大众目光的,一旦失去便没有安全感;一种是需要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的目光的;一种是不停地探索小众内心的,在过程中求索,本文主角便是如此,在与众多的女人性爱过程中他始终寻找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自我;最后一种是理想化的,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计得失,为爱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从这二本书里的情节和描写中,李渔的文采尤如书法已经大成之师,虽写平常话曝艳俗语却力透纸背,大俗大雅,米兰昆德拉则专注地对着一个方向把意识流滔滔不绝地流淌出来,他们的作品除了性爱描写给人带来的美感不同之外,所体现的就是思想格局不同了,前者很明显东方及佛教思维,人在世间的一切体验不过是因果轮回,你所追求的理想,看似达到,其实在其他方面已经得到分解的回报,自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后者则通过几条长长的线索,反证了爱情才能使二性关系长久隽永,超越性爱超越时空,那些带着理想的人,只有站在理想身边或者追求过程中才会得到满足,有的人只有在保持绝对自我,远离媚谷中才能存活,这一群精神丰富的人在小说中的思想特立独行。
其实二本书中都没有要求把人固定在一种体制中的意思,前者很自由,虽然家有道学家,但一个人如果有想法还是可以出走私奔的,最终是自己的行为造成了恶果导致心灵的巨大悔悟而回归本性;后者也是如果不想在一个国家呆了,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去,但是政治上其实迫害的很紧了,最终也死于政治迫害。
前者的文采也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其中绿林好汉说的一些话,完全是老子的观点转化,非常有意思,在与第一才子对话的几段都非常经典,完全是在感化他回头是岸,哪里知道人家偏是执迷不悟还挥刀自残。
后者女主角对爱的领悟和追随非常感人,不离不弃生死相随。书中有人为理想而死,有人为自我而自存在。
当你看透人生,这些性其实就是人性,建议你把这二本书同时读一读,很有意思。
扫扫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