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不如补肾…沈绍功

ì补虚之法,历来有“健脾”与“补肾”之争。其同者均从“本”治。健脾者抓“后天之本”,补肾者抓“先天之本”。其异者,健脾实质是调补气血,补肾者实质是调整阴阳。脾土属中焦,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中枢,中焦运化正常,则承上启下、升清降浊、脏腑的生理活动就能平衡,正气由虚转旺,“邪不可干”。所以“健脾”派力主调补中焦脾土。

但是补气养血之品,一者性温,易有热性炎上之虑,过量常服,致口干咽燥,甚则鼻衄躁烦;二者味腻,常有碍胃减纳之弊,过量常服,多致食纳下降,得不偿失。

肾脏属下焦,在五脏六腑中惟独肾脏有双性,既阴又阳,既水又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的生理活动包括脾土的运化,全赖肾气的蒸化。肾阴不足,影响“肾藏精”的功能,使生长发育、生殖繁育失调,缺乏物质基础;肾阳衰弱影响“肾为气根”的功能,使脾土的运化,人体的热能下降,缺乏生命动力,可见肾脏在人体中的主宰作用。

补肾者必调阴阳,这比健脾更全面,而且可克服补气养血之品炎上和碍胃的两个弊端。

由于阴阳互根,阳衰可及阴,阴损可及阳,故“补肾”时当遵循景岳之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也就是在温补肾阳时,稍配滋阴之品,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杜仲、寄生辈。在滋补肾阴时,稍佐温阳之品如蛇床子、仙灵脾、菟丝子、肉苁蓉、巴戟类。

《中国药典》:杞菊地黄丸

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清 董西园《医级》

熟地八两 丹皮三两 白菊三两 茯苓三两 萸肉四两 杞子三两 淮药四两 泽泻三两

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服。

【主治】肝肾不足,目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

出处《麻疹全书》

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去皮,9克),枸杞子(9克),菊花(9克)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克),空腹服。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方解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