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或许能称雄世界,八国联军也不敢来进犯

尧、舜、禹时期遵从的是禅让制,以德服人,以德治天下。但任何事情都有其缺点,尧传位给舜,舜即位后为确保稳定而流放尧的儿子,禹同样如此,即位后流放舜的儿子,但大禹传位给伯益时,大禹的儿子启不干了,以武力夺取了君主之位,自此禅让制落幕,世袭制拉开序幕。

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始于西周,是为了避免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而大打出手,但并不是每一个嫡长子或是贵子都会成为明君,并且在帝王之家,难以出现兄友弟恭的温馨场景。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仍不好顺利进行,兄弟相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我国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中,则以“九子夺嫡”最为著名。

挫败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三征噶尔丹、发展经济,康熙帝在位期间,做出了不少功绩,因此有学者称康熙帝为“千古一帝”,但在传位一事上,他却犯难了。

康熙帝平安活下来的儿子有不少,尽管嫡长子早夭,但孝诚仁皇后撒手人寰前还留下了一个嫡次子胤礽,康熙帝则以嫡长子继承制立胤礽为皇太子,精心培育,康熙帝北征期间,则是交由已经长大的胤礽监国。

但皇长子胤褆心中不服,明明自己的能力不差,曾三次跟随康熙帝出征、巡视,颇有成就,为什么继承大统的人却不是他?而胤褆也得到了其他兄弟的支持,逮着机会就在康熙帝面前报告胤礽的不良表现。

康熙帝四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而在震怒之中,康熙帝在废太子后将胤礽以及胤褆还有十三阿哥胤祥都圈禁过一段时间。虽然康熙帝不满胤礽的种种表现,但也厌恶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自此,康熙帝就有意疏远诸位皇子,那么十三阿哥胤祥又被卷入了什么样的风波?

其实不管是胤礽,还是胤褆、胤祥等皇子,康熙帝都曾分给了他们一些关注,从1698年~1708年的十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都会带上胤祥,而胤祥天资聪慧,对新鲜事物接触能力强,有求知欲,办事稳妥,并且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能文善武,诗文书画、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完全就是个全才。

以至于有些学者在研究清代史时,认为康熙帝倘若传位给他,清朝很可能会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或许不是对手。从侧面来说,正是康熙帝肯定了胤祥卓越的能力,从而对他产生了忌讳,这份忌讳则是基于嫡长子继承制上。

1709年,胤礽复立太子位,虽然胤礽仍然逃不过被废的命运,但从复立嫡子以及废掉胤礽后再无立储来看,康熙帝的心中偏向于嫡长子继承制,不过事与愿违,康熙帝最终传位给了不受宠的四阿哥胤禛。

不过胤祥的能力同样被胤禛看在眼里,胤禛继位为雍正帝后不久,就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之后举荐贤臣、治理水患、审理案件、制造武器等事情都有胤祥的身影,更是展现出了他能力非凡的一面,但位于皇位上的毕竟是雍正帝,胤祥只是臣子,有些举措还是无法开展,清代终究也会走向没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