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土工程中的两个问题探析

1、岩土工程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原则。但如果盲目的追求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的完美理论,就可能误导实践,甚至造成自闭于虚无的理论圈中不能自拔或贻误他人。
前些天有位科研单位的学者在某技术交流群里设了一个圈让笔者钻了进去,至今让人不能忘怀。
学者:成永刚,受拉的砂浆锚杆如何避免砂浆不出现开裂?
笔者:“小吨位”的拉力作用下可以避免。
学者:无论是吨位还是大吨位,受拉预应力锚杆都无法抑制砂浆体开裂,因为理论上任何轴心受拉杆件都会导致砂浆出现开裂。
笔者:呵呵
其它人:

这个问题其实是该学者知道答案然后请我入瓮。幸亏笔者脸皮比较厚,即使答错了也没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学者和笔者都没有错。
因为,理论上是任何轴心受拉杆件都会导致砂浆出现开裂,哪怕这个裂缝多么小只要认真的探索,总是可以找到的。正如理论上如果有条道路的话,人是可以走到月球上去的,因为只要能一直的活下去就可以。但这样的“理论上”其实很没有必要,因为人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去月球,干吗要用非常没有实用价值的“走路”呢?这就说明岩土工程是讲究实用的学科,只要采用小吨位预应力让砂浆的开裂控制在工程有效使用范围内,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就可以了,而不一定要达到完美的无裂缝状态。因为如果要达到无开裂状态,那预应力锚杆就无法在工程中应用了,我国的三峡大坝等将可能无法兴建了,我国的基建狂魔称号将黯然失色。
这就是说,任何理论都要用于指导实践,没有在实践中应用天地的理论是虚无的理论。只要能利于社会的进步,任何有瑕疵的理论也是应该推广的。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莫不如是。
2、岩土工程的实践贯彻从来场中来,到现场中去的原则,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若技术人员闭门造车,或拷贝标准图进行所谓的设计,就可能造成工程的安全、施作或质量监督存在较大的隐患或影响,
笔者于20年前左右在公路工程实践中成功应用钢锚管(含微型桩)工程并申请相关专利(已放弃)后,使钢锚管工艺在有些省份的公路系统得以大幅应用,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但笔者发现有些技术人员无论何种注浆形式的钢锚管均在管身设置多个一定间距的注浆孔,为的是注浆时浆液能从这些小孔中流出而实现所谓的注浆效果。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钢锚管的管身设置多注浆孔的工艺只在二次注浆工艺中应用。这是因为一次注浆通过置于孔底的PVC管进行返浆式注浆后,利用钢锚管进行二次高压注浆时使浆液从小孔中冲切周边一次注浆而形成劈裂注浆(一次注浆时这些钢锚管身的注浆小孔是用带色胶带封闭的)。如若不预留这些二次注浆小孔,将导致二次注浆无法实现。

图1 二次注浆钢锚管结构示意图

而在常规的钢锚管一次注浆工艺中,由于中空的钢锚管自身可以通过孔底返浆实现压力注浆(钢锚管底部设置高约5~10cm的托架),也就没有必要在钢锚管身上设置注浆小孔了,否则由于管身注浆小孔的存在将造成注浆压力无法保证。尤其是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钢锚管身淹没于地下水位的部分设置注浆小孔,将造成注浆时浆液无法对水下部分进行有效注浆,而这是钢锚管工程的最大忌讳。但如果在管身不设置注浆小孔,将由于浆液从钢锚管孔底实现返浆式注浆,从而有效实现类似“水下灌注砼”式的压力注浆,从而将地下水不断逼出孔口而实现钢锚管的压力注浆。也就是说,在钢锚管一次注浆工艺中在管身上设置注浆小孔是一件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应戒之。

图2 一次注浆钢锚管结构示意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