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能怎么办?” ——关于《大象席地而坐》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大象席地而坐,在整个影片里,它像是一个荒诞的隐喻,许多不可思议构成了一个压抑而犹豫的现实世界,宛如马戏团的表演。如果你曾经看过来乡村走穴的马戏团的话,相信你会相信的。
影片起于一个跳楼自杀事件,在一次打架中展开,几个人物错综复杂交织的命运,在一天之内,在4个小时的影片之中徐徐展开。但都走向一个不可思议的目的地,一只在满洲里马戏团席地而坐的大象。如果说生活是什么的话?影片给了很好的回答,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乱麻。
韦布的绝望,对父母亲生活的绝望,对黄玲爱情幻想的绝望,对好友欺骗了自己的绝望。在他的生命中似乎一切都在失去,奶奶的离去、父母的嫌弃、黄玲的决绝,似乎唯一的不可变的就是那样一个荒诞的大象,一只坐在地上的大象。我们从这一种归路里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对生活最后的无助。
于城的空虚,因自己偷情朋友的老婆导致朋友跳楼自杀,追求而不得的姑娘,找也找不到的韦布,喋喋不休的老妈。交织在心头繁杂的情绪,似乎寻找出口的一直困兽,我们将这种烦乱引向何处?似乎唯一剩下的就是这个荒诞不经的形象了,一只坐在地上的大象。我们从这一种归路里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对生活最后的无助。
黄玲的悲伤,每天面对酗酒的母亲,韦布的即将离开去,与教导副主任被暴露的恋情。生活冥冥中将这一切在一个年轻的姑娘身上聚集,悲伤的黄玲路在何处?似乎一切都无法满足她十七八岁的青春的渴望。似乎唯一的道路只有逃离破败的生活,而那一条路也指向让人充满幻想的形象,一只坐在地上的大象。
王金的无耐,被女儿和女婿安排到敬老院,被咬死的心爱的狗。老去让这个似乎看上去体面的老人,感到无耐和悲凉。看着敬老院内生活着的老人无所事事的样子,对于他来讲,生活似乎戛然而止。生活的出口在哪里?一只坐着的大象的荒诞归属,似乎是生命最好的结局。
一只坐着的大象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幻象,幻象的消散便是死亡的开始。我们似乎从故事里能够读出导演的别具用匠心,和对生活的苦苦思索和挣扎。然而,结果却终究是让人绝望的。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导演胡波的自杀就在情理之中了。我们因生活而活,也因生活而死。我们在绝望里挣扎,给自己制造幻象,抓住生命的一棵棵稻草,比如关于“我还能怎们办?”这是一个带有死亡气息的疑问,也是关于生死的最后一问。
当于城听到韦布关于“如果你现在在一个高楼的阳台上,会想什么?”的答案是“我还能怎么办?”的时候,他似乎明白了兄弟的死亡的必然,潸然泪下。不再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找借口,他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这一幕发生在影片结束前,于城在火车站找到了韦布。他决定放韦布走,让他完成自己看大象的愿望。然而,故事因韦布的朋友的出现而转向了。韦布的朋友说,“他们怕我,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我从来没有这么被人瞧得起过。”在打伤于城后,他选择了自杀,成就了自己心里渺小的“英雄梦”。
韦布、黄玲、王金在火车站相逢,然而去往满洲里的火车停运了。王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到了会发现,没什么不一样。”
最终,在韦布的坚持下,他们坐着汽车开启了这段旅程。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有自己的目标,然而我们知道那终究是虚妄的。在他们停车休息的夜色中,大象的声声嘶鸣划破夜空……
整个电影的节奏非常缓慢,灰暗的画面,嘈杂的背景,似乎在述说着一个时代背后的小人物的压抑和无助。看着这部电影让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活着的困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绝望、空虚、悲伤、无耐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我们总是在问自己怎么办,仿佛那答案都写在天上。然而,那些答案就像风,在空中流逝,似有若无,飘忽不定,让人捉摸不透。
“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他妈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这是影片开篇于城的一段自述,无动于衷一直坐在那的大象,使你思考了些什么?
(照片均来自网上)
醉翁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