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是实施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文物考古、馆藏文物修复、彩绘壁画保护及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方面已有广泛运用,尤其近年来在文物安全管理中将科技作为重要辅助手段已成共识,且运用广度和深度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发展。
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凡涉及到文物不被人为或自然损毁、灭失、被盗等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措施都被称之为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其目的就是确保文物安全。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除了加强各级安全责任落实外,更重要的是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效能,有效解决文物点多面广、人员不足的矛盾。
近年来,上至国家文物局,下到各县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都越来越重视文物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
科技手段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监视。
即对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田野文物、大遗址,大型考古工地现场等重点目标和部位实施的安全防范监视措施。此类应用较为普遍,覆盖面比较广,设备更新较快,图像信息系统比较完善,是当前文物安全监管的主要手段。
>>>>二是监控。
即对文物实施动态监管的一种方式。如,区域范围内文物安全监管,文物行政执法监控,无人机对大遗址安全状况的巡查,运用遥感卫星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情况监管,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旅客流量监控,外展途中文物运输车的跟踪监控,考古文物流动医院车管控,消防、防雷等装置的安全管控等,方式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新。
>>>>三是监测。
即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变化进行预警观测。如世界遗产监测系统,古建筑、彩绘壁画、岩画等地基下沉、位移或环境变化造成文物影响的观测,采用3D扫描技术对重要遗产进行测绘和灾害预防,水下考古对文物的探测等,这方面的装备发展非常迅速,运用越来越广泛,成效也很明显,对文物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随着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科技运用在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文物安全日常监管,促进文物管理更加科学等方面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一是创新了手段,提升了科技含量。
传统的文物安全管理靠的是抓制度落实,抓责任心提高,抓硬件条件改善,但随着影响文物安全因素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已远远满足不了文物保护的需要,必须借助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物安全管理的现实要求,基本实现了文物安全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同步于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是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物安全管理越到基层困难越大的现实告诉我们,有限的人力永远无法适应文物安全管理形势。近年来,博物馆、纪念馆、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重点的田野文物、重大的考古工地等安全防范措施逐步推进,科技手段的不断运用,不仅确保了文物安全,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改变了方式,增加了安防精度。
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彻底改变了原来粗放的管理方式,突出了全方位、全时段、全要素的精准防范,使文物安全管理更具科学性。
>>>>四是转变了理念,增强了管理信心。
文物安全面临诸多复杂的矛盾,相关的文物安全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压力较大,工作也比较被动,有的是靠碰运气抓管理。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运用,从日常巡查监管,到文物行政执法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也增强了各级管理者的信心。
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文物安全问题近年来逐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物安全管理工作也随之被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一方面其经费投入和运用范围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多年来文博领域存在画地为牢、闭关自守的现象,落后的技术仍在应用,先进的技术很难推广。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还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一是渠道多资源散。
安全涉及到文物管理的方方面面,既有馆藏文物的安全,又有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既有田野文物的安全,又有地下文物的安全,需要采用科技手段的途径很多,由于安全主管部门多,职能监管项目多,资金来源渠道多,客观上造成了多头抓、分头管、资源散、投资少的状况,没有形成集中有限资源办大事、办好事的机制。
>>>>二是规划缺平台多。
文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在文博系统内形成共识,也意识到运用科技手段辅助安全管理十分必要,但缺乏整体规划,形成了哪儿发生问题就在哪儿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哪一块工作需要就在哪一块搭建平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被动,很零散。不仅硬件建设中有这方面的问题,软件平台的开发也是这样,有的单位硬件平台有好几个,各类运用软件10多个,甚至几十个,没有一个科学的长远规划。
>>>>三是限制多功能弱。
由于部门利益各不相同,资源掌控情况不一,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平台功能单一,且限制条件较多。尤其是经费投入不同,造成了谁投入、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条块分割十分明显,整体功能不易发挥。有的是为阶段性工作服务的,有的是边建边用,甚至软件平台刚开发完就另起炉灶,无法形成文物安全管理的合力。
>>>>标题四是通用差效能低。
平台不通用,软件不兼容,硬件不共享的现象在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比较突出,这也是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通病。不能做到共同筹划、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共同管理,整体效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还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投入、重复浪费现象,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还有的因缺乏建设标准,运用目的也不明确,平台建设反复折腾,有效利用周期十分短暂。
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有成绩又有问题,但总的趋势是好的。针对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困惑,必须要有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整体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统筹谋划,全盘考虑,针对问题,提高效能。这就要求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从部门职能、重点工作、实际需求,到任务分工、建设顺序、经费保障等都要认真研究。
当前在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和软件平台过多的问题,就反映出缺乏顶层设计。这就要求,信息化建设要有单位主要领导牵头,花大力气认真做好整体设计,分清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
同时,避免部门利益为先,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整体建设方案要以“主流技术、稳定可靠”为要务,不可刚建设完就落后了;要有实用性,切实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不可成为花架子;要有便利性,方便基层一般人员操作,性能可靠便于维护保养,不可过于复杂中看不中用;要有兼容性,能根据不同需求随时与其他平台融合,不可相互孤立互不兼容。
如,作为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在规划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将馆藏文物及观众的安全、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消防防雷、田野及地下文物防盗、考古现场及出土文物安全、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法制宣传及公众参与等方面作一个整体长远的规划,既便于上下对接,又可拓展延伸。再如,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将门禁票务、重点部位防范、周界安全防控、消防及防雷、办公自动化及门户网站、文创产品开发及销售等都应当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消费。
文物安全涉及到文物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较多,且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手中,相互间不联通不共享,成了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
现实中针对某个方面开发出的应用平台很有局限性,有许多软件平台就是因为相关基础数据缺失,而无法正常运行或发挥应有的功能。这就迫切需要进行大数据库建设,将信息化建设所必须的资源信息全部整合作为平台开发运用的基础,大家共建共享。
如,将第一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范围、大遗址及田野文物安全状况、历次的文物维修方案及工程验收情况、文物重大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文物案件查处及行政执法情况、考古工地及出土文物管理状况、馆藏文物出入库及博物馆展览情况、行政审批文件、文物交流及巡展情况、文创产品开发及销售情况、法律法规及上级指示要求、对外宣传及群众性文物保护队伍情况等,建成本单位及下级共享的大数据库。
同时,也应将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充实到本单位的大数据库,方便信息查询和应用开发。
现实中平台过多的问题很是普遍,有的单位硬件平台有好几个,分别对口上级的不同部门,功能也各不相同,配置标准也不一样,既不便于统一管理,也造成很多的消费。
软件开发平台就更多了,大多都不是基于本单位现有硬件平台开发的,不同的软件开发公司采用不同的软件模式,相互不兼容,不利于统一使用和拓展,有的单位各类统计、监测、监管等软件几十个,基本不能通用,更不能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上运行。
因此,无论是一个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还是一个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都应搭建统一的公共平台,硬件平台只搭建一个,设置同一套运行软件,所有开发应用平台都基于此条件之上,或经过必要的修改后适用于此平台,做到一个单位一个运行平台,多套应用软件同时运行在同一平台上。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提高,有些管理领域的信息完全可以通用,其专业性更强、准确度更高,大部分信息也都是向社会公开的,或者经过横向协调获得相关信息并不难,没有必要再建一套系统去收集。
如,对世界遗产大运河的安全监测,该系统中所需的运河水文信息可到水利管理部门查询,水质情况可到当地环保部门查询,航运情况可到航道管理部门查询,遗产缓冲区的建设情况可到规划建设或国土部门查询,重要遗产点的安全情况可采用当地文物部门安装的安全监控信息,这就是说许多信息是可以利用其他替代信息源,这样既节省经费投入,又能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成熟的科技手段或不科学的相关信息不要轻易到文物安全管理中试用,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不可容错性的特质。
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正在逐步被业内重视,经费投入也十分有限,现实中要避免硬件设备配置过高投资过大,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许多基层单位好不容易争取到经费建起了信息管理系统,可因为缺少日常维护经费,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有的甚至瘫痪在那里。硬件要更新换代,软件要提档升级,经费没着落是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必须实施建设方式的创新。
如,田野文物安全监控问题,可采用与当地电信部门合作,由其按我方要求安装监控探头、监控平台、软件开发,采用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每年支付租金的形式租用,签订好服务协议,并根据服务质量支付费用,这样每年正常向当地财政申请经费,确保设备完好利用率高。
再如,目前有不少当地政府集中建设信息中心,这样各个职能部门就可把相关资源信息存储在那里,避免每个单位再单独购买数据存储设备,还可以利用政府统一建设的“信息公路”与下级系统对接,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关键的地方,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本着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稳定发挥作用,既要手段先进具有超前性,又能符合实际力所能及。切实提高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以科技手段助推文物安全工作,实现人治与科技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补充。
作者单位:江苏省文物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