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学堂丨颞骨成像技术
主编:M.Lemmerling和B.De Foer
翻译: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中心医院
五官科 王铁峰,放射科 冯璐霏
摘要:多层CT和CBCT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用于对颞骨的成像。两种完全不同的MR计划分别用于对内耳和中耳成像。
1颞骨成像的CT技术
多层CT(MSCT)已经用于颞骨成像很多年了,但是最近几年,CBCT渐渐替代了它的地位。
1.1颞骨CBCT
CBCT使用旋转机架,其上装有X射线管和探测器。圆锥形的X射线束穿过颞骨的中央投射到二维X射线探测器上。由于CBCT使用二维X射线探测器扫描整个视野,因此仅需进行一次360°机架旋转即可获取3D体积数据集。可以在任何所需的平面上进行数据重建。
CBCT优于MSCT的优点是检查时间更短,空间分辨率高且辐射剂量低。它还对金属和放射状伪影不那么敏感,因为图像采集基于常规的二维图像。CBCT的最重要缺点是其对运动伪影的敏感性高,因为患者必须在大约40s的采集时间内完全保持头部静止不动。
许多制造商制造锥束扫描仪,其参数会有所不同。在某些扫描仪中,患者处于坐姿。我们选择了仰卧位患者的扫描仪。固定患者的头部防止运动伪影。我们使用以下参数(仅是建议性的,因为扫描仪的独特性):
·110kV
·±140mAs
· FOV1595cm高分辨率
·切片厚度0.15毫米
·扫描时间40s
轴位和冠状位的重建是使用特殊软件由切片厚度分别为0.3和1mm的原始轴位图像数据进行的。
技术人员接收指令,在平行于外骨半规管的平面内进行此重建。这是轴向图像数据。垂直于这个轴向的图像数据可以做冠状位精准的重建。在最顶端的轴向图像上,显示了上骨半规管。最前面的冠状图像位于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的前方。分别对左右颞骨重复此过程,并使用3050HU的窗宽和525HU的窗位查看图像。这些窗参数仅具有指示性的价值,因为每个放射线医师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窗参数时,镫骨脚和中耳腔悬韧带的系统可视化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穿过正常中耳的1mm厚冠状CBCT图像,显示了清楚的锤骨上韧带(1),锤骨头(2),锤骨颈(3),锤骨外侧韧带(4),鼓膜张肌腱(5)和鼓膜(6)
1.2颞骨MSCT
图像是在单一的成像平面上使用多层探测器扫描仪获取的。患者仰卧,扫描仪的机架是不倾斜的。我们使用以下成像参数(仅供参考,因为扫描仪和用户的独特性):
·120kV
·250mAs
·准直0.5毫米或0.625毫米
·扫描时间1.0s
后处理采集数据的方式与CBCT类似。在获取原始数据集之后,使用超高分辨率重建模式重建1mm厚度的图像。技术人员接收指令,在平行于外骨半规管的平面内进行此重建。这是轴向图像数据。垂直于这个轴向的图像数据可以做冠状位精准的重建。在最顶端的轴向图像上,显示了上骨半规管。最前面的冠状图像位于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的前方。分别对左右颞骨重复此过程,并使用4000HU的窗宽和200HU的窗位查看图像。这些窗参数仅具有指示性的价值,因为每个放射线医师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窗参数时,镫骨脚和中耳腔悬韧带的系统可视化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2颞骨成像的MR技术
多年来,MR用于内耳成像。在过去的几年中,MR在检测胆脂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1桥小脑角和内耳的成像
关于哪种MR成像计划应用于颞骨,存在许多争议。争论点在于使用哪些序列,图像的确切切片厚度以及是否使用造影剂。可以将以下成像计划视为一个良好的示例,但每个放射科医生都可以根据个人经验或不同适应症来制定它们。以下是我们部门的标准序列:
1. 对大脑,脑干和后颅窝的轴位TSE-T2加权图像,5毫米厚,用于研究大脑是否存在引起神经源性听力损失,耳鸣,眩晕等……(例如,脑动静脉畸形,脑干缺血等)的大脑异常。
2.颞骨的轴位SE-T1加权图像,1-3mm厚。
3.内耳结构的轴向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0.4–0.7mm厚。
4.颞骨的轴位SE-T1加权增强图像,1-3mm厚。
5.颞骨的冠状SET1加权增强图像,1-3mm厚。
图像当前进行了以下更改:
·使用3D技术执行T1加权图像,以便使用薄片(例如1mm)。这对于研究内听道的小肿瘤与内耳道颅神经之间的关系特别有趣。
·在轴位以外的其他平面序列中执行3D-TSE-T2加权的重建。这通常是为了研究桥小脑角的不同小结构与内听道之间的关系,例如颅神经,血管和小肿瘤。
·执行其他MR血管造影序列,如果发现血管病变尤其有趣。
· 使用特定的序列检测内耳淋巴积液。
2.2胆脂瘤成像
自从MR应用于胆脂瘤成像以来,已经引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一种基本上使用扩散加权图像(DW),另一种为T1加权图像,平扫+增强。非平面回波(nonEPI)DWI被证明比平面回波DWI图像更好。
以下扫描协议可用于胆脂瘤成像:
1.冠状b0和b800或b1000非EP-DW图像,带有ADC映射,2mm厚。
2.轴位TSE-T2加权图像,2mm厚
3.冠状T2加权图像,2mm厚。
如果怀疑有并发症(例如颅中窝侵犯,面神经麻痹或膜迷路侵犯),则扫描下列协议在注射钆剂45分钟之后。
操作:
1.冠状b0和b800或b1000非EP-DW图像,带有ADC映射,2mm厚。
2.轴位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0.4–0.7mm厚。
3.冠状TSE-T2加权图像,2mm厚。
4.冠状SE-T1加权图像,2mm厚。
5.轴向SET1加权图像,2mm厚。
病例:一名41岁女性在左侧进行了传导性听力损失调查。
在耳镜检查中,发现鼓膜完整,并怀疑其背后有白色病变。b1000 HASTE 扩散加权序列证实了先天性胆脂瘤的存在。CBCT定位病变并显示胆脂瘤对听骨链的侵蚀作用。手术时,面神经鼓室段的骨质轮廓被侵蚀。
通过右侧蹬骨和踏板的平面进行双斜位CBCT重建(与图1b相同的水平),显示正常的踏板和砧骨长脚的正常形态和排列,镫骨头(箭头)。
b通过左侧的蹬骨和踏板平面进行双斜位CBCT重建。有一个小结节样软组织病变(箭头)和失去了轮廓的砧骨长脚,镫骨头(与图1a右侧的正常发现相比)。
c在卵圆窗水平(与图1d相同水平)上进行冠状CBCT重建。在卵圆窗的前面,可以看到镫骨头(箭头)。注意在外骨半规管(箭头)下方的面神经鼓室段的骨质轮廓。
d 在卵圆窗水平的冠状CBCT重建。鼓膜内可见大半月形软组织结节(箭头)。注意丢失了镫骨头的轮廓(与图1c中的正常发现相比)。病损也邻接面神经的鼓室段(箭头)。
e冠状动脉b1000 HASTE 扩散加权图像清楚地显示了病变的结节性高信号强度,与先天性胆脂瘤一致(箭头)。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