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天天见 | 本经中药
甘 草
《神农本草经》上经·草(上品)
【原 文】
甘草,味甘,平。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语 译】
甘草,味甘,性平。主治五脏六腑各种疾病,能够强健筋骨,使肌肉发达,力气增加,可治疗金疮、下肢浮肿,能解各种毒。长期服用能够使身体轻巧灵活,延年益寿。生长于山川河谷之间。
【按 语】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将甘草除去栓皮者称“粉甘草”。分布于我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甘草别名国老、美草、甜甘草、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等。
甘草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肺、脾、胃四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和中祛痰、调和药性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便溏,肢软乏力,劳倦发热,胃腹疼痛,肺痿咳喘,里急腹痛,心悸惊痫,疮疡,痈疽肿毒,咽喉肿痛,阴茎中痛等。
甘草配伍人参、白术、茯苓,治疗脾胃虚弱诸证;
配伍干姜,治疗肺痿吐涎沫;
配伍人参、生地、桂枝、麦冬,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配伍桔梗,治疗咽喉肿痛;
配伍小麦、大枣,治疗妇人脏躁;
配伍白芍、桂枝、饴糖,治疗腹痛里急;
配伍滑石,治疗暑湿证。
甘草的临床用法为:2~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于患处或煎水洗患处。湿盛中满,腹胀者忌用。“十八反”中,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酸,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苷,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还含多种黄酮成分。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比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粘膜。
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本文 摘自《神农本草经》,王子寿、薛红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篮子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