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了解的成化青花知识,是真的吗?
成化青花与弘治时的相类似,特别是一些无款器物最易相混,故有“成、弘不分”之说。同时,成化、弘治、正德三朝青花器自成一体, 而与前之永乐、宣德, 后之嘉靖、万曆的作品格调大相径庭。成化青花大多数色淡,透彻而明晰,无漂浮感。但是也有少数发色浓重,与宣德青花相似的例外,如画三友、三蕖、九秋的盘、罐及民窑器等。其中厚胎的,也有浓艳的青花凝聚斑。
成化一朝瓷器胎质(高岭土)洁白细腻,也有麻仓土区别胎薄灯照麻仓土显肉红色或粉红色,高岭土显洁白色、釉质温和莹润,玉质感极强,明成化官窑器质量为明代瓷器之冠,中国重要传世名瓷之一(大明成化年制)年款式出自成化帝朱见深八岁手书。
不管是哪种胎质和釉质的成化青花精品器物,整个釉面都显得极为油亮莹润光洁,凝脂感较强,观感和手感极 佳!这种观感的釉质即使是在清雍正时代也是极为少见的,根据对家藏品的研究,只在雍正数量极为稀 少的高白釉薄胎珐琅彩极 品中才会出现没有或者极少大气泡的釉面!因此可以说,单凭这一点,明成化的瓷器称老大排第 一,真是一丁点也不过分的!2、纹饰绘画 总的说来,成化朝的青花和斗彩,其纹饰绘画都是毕尽功力,至精至细的!但是,这种精细却与清三代的那种近乎剪纸般的绘画风格完全不同,更与现代的审美观不同。用一句做人的话说,就是既有规矩,但同时还留有方圆!即在精致细腻这个规矩或者说是原则的大前提下,仍然有自 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是成化青花和斗彩绘画的时代风格和特征!这个时代特征与中华文明关于做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正是这个一致性,造就了一代具浓厚的儒雅高 贵之人文气息和古典柔美之艺术气质的超一流名品的出现!其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后世即便是艺术品位极高的雍正皇帝,也难以逾越!如果没有真正品鉴过成化御窑精品者,是很难想象并理解这种高度的!不过,即便是“精细”之作,也有风格上的区分。有的是精细大大多余自 由发挥,或者准确地说是,根本就只能看到精细而看不到别的,自 由发挥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精细的绘画功底之中了!
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成化瓷器青花料采用的是江西乐平产的陂塘青。据史料记载,嘉靖20年,乐平人和景德镇人械斗,死伤惨重,后来“乐平格杀,遂塞”,从此以后乐平土青再也没出现在景德镇制瓷史料上。这种青料发色淡雅,和后期使用的石子青比,灰的程度较低。和浙料比,蓝的程度也较低。但成化时期还有少数瓷器使用的是宣德遗 留下来的苏麻离青,部分发色接近宣德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成化的青料不能作为鉴定标准。因为今天,乐平青料应该还非常多,容易得!
明成化官窑款,也有少数横排一行或单排作半环形排列,安置于器物外壁口沿处。有六字双圈或六字双框款,写“大明成化年制”。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
成化青花瓷器的总体风格,简洁明快,趋向于小巧玲珑。从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作品来看,大件的少,多是一些中、小型器,胎骨较薄,常见有:高足杯、盘、碗(敞口、撇口、卧足、高足)、碟、洗,其次还有瓶(瓜棱瓶、葫芦瓶、梅瓶、玉壶春瓶、鹤颈瓶),腹部接口不明显,讲究修胎。还有盖盒、长方花盆、各式盖罐、象耳炉、三足炉等,这其中以小巧的高足杯、卧足碗数量最多。成化青花没有永乐、宣德青花瓷器造型丰富。这时期对于瓷器审美观点有了很大的转化,反映出由雄浑变为秀美。这些精巧玲珑的器物,轻灵典雅,线条柔和,深受世人的赞赏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