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读苏轼的"和陶诗"

        提要:苏轼120多首"和陶诗"是诗人晚年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是诗人艺术风格日臻成熟的表现。本文从"和陶诗"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及局限性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言。

   苏轼于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贬谪惠州,是年59岁,居三年,于圣沼四年(1097年)五月又贬儋州(海南),是年52岁,又居2年多直至元符三年遇赦,度铃北归。苏轼在惠州、儋州这六年晚景中,生活最艰苦,遭遇最凄惨。"瘴疠所侵,蛮蜒所侮","食饮不具,药石无有",【1】贫病交加。但苏轼"胸中泊然,无所芥蒂,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2】"食竽饮水,著书以为乐"。【3】这六年间,除写其他诗文外,还断断续续的写下了120余首"和陶诗",这是苏轼写了800首和诗中追和最多的诗作,足见苏轼晚年对陶渊明的崇拜和仿效。其弟苏辙也曾指出"公诗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4】要研究苏轼晚年的思想和诗歌的艺术风格,"和陶诗"不可不读。这120余首"和陶诗"可以窥见苏轼晚年生活思想的轨迹及艺术风格的大略。

                                           一

  "和陶诗"虽说是和韵诗,但并非应酬之作,"言为心声",苏轼在这1百多首和诗中,仍然恪守其本人提出的"诗须有为而作"的文学创作主张,是诗人借陶渊明之诗体,抒发个人心中的感情而已,是"山川之秀丽,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5】因此,读"和陶诗",不要拘泥于"陶诗"本身,而要看作是苏轼晚年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反映。

  "和陶诗"的思想内容大体有以下四类:

  1,直接表达对陶渊明归隐后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羡慕。

  如《和陶怨诗示庞邓》:

  

  当欢有余乐,在戚也颓然。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我昔堕轩冕,毫厘真布廛。困来摸重烟,优愧自不眠。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宁当出怨诗,惨惨如孤烟。但恨早不悟,犹推渊明贤。【6】

  这首诗反复赞叹陶渊明,表示以渊明为师,学其"理",慕其"贤"。在一百余"和陶诗"中,直接表示对渊明仿效羡慕的诗句不少。有羡慕渊明复归自然、获得自由的"忽然反自然,识我本来颜……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和陶东方有一士》);有慕渊明闲居自乐的"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闲居知令节,乐事满余龄"(《和陶九日闲居》);有慕渊明人虽穷困而又不辍于读书学习"的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和陶示周橼组谢》)。苏轼一生宦海浮沉数十年,因受政治斗争牵连,在革新与保守两派的夹缝中生存,人又中直耿介,不事逢迎,故左右受累,下过狱,遭过贬,且一贬再贬,直至流落海角天涯的儋州。晚年的悲惨困顿,可想而知,但贫困仍然保持其清廉正直的气节。为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高洁净的性格和形象,正是苏轼晚年崇拜的精神偶像。他反复的讲述、颂扬、咏叹渊明,以渊明诗集放床头终生相伴,亦是苏轼晚年的人生精神寄托。

  2,抒发个人对贫困生活的苦闷和旷达、超脱的矛盾思想感情。

  在"和陶诗"中,这部分内容不少,且写得很有个性,与陶诗绝不雷同。如《和陶贫士七首》,感叹自己生活的贫苦和累及家人的内疚。此组诗写苏轼贬谪惠州一年后的贫困境况,诗前有"引"云:"余迁惠州一年,衣食渐窘,重九伊迩,樽俎萧然。"诗中有诗句感叹"典衣作重阳,徂岁惨将寒。无衣粟我肤,无酒频我颜。贫居真可叹,二事常相关";(其一)"我家六儿子,流落三四州。辛苦见不识,今与农圃俦"。(其七)可见诗人及其家人生活之艰苦。晚年苏轼几经宦海浮沉,壮志未酬人先老,所以心情异常复杂:既苦闷惆怅,又愤懑抗争;时而不忘时政济世,时而旷达乐天安命。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和陶诗"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正是苏轼的个性。如《和陶诗十一首》之一: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微风动众窃,谁信我忘身。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此道故应尔,不当怨尤人。【7】

  苏轼贬谪海南,幼子过随行,过对父亲至孝,晨昏照料老人。诗人在诗中风趣的设问儿子,其实是诗人反躬自问,表达诗人甘愿孤寂受难,不悔当初之志,不怨天尤人。在"杂诗"之九还说"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常恐抱咏叹,不及丘明迁"。诗人说自己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好抓紧时间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用诗书来表达,留给后人;但又担心自己的才智不如左丘明、司马迁等良史而概叹。苏轼晚年在海南著有《易传》,足见诗人济世致用的人生追求。在"杂诗"之十中,诗人还激愤地说:"大道久分裂,破碎日狱离。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此语与陶诗风格绝不相同,言辞激烈,有伸张正义的责任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可贵性格。陶渊明不满黑暗污浊的。现实,"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逃离尘世,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苏轼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面对混浊的世间,壮志难酬,但苏轼有一点与陶渊明不同,就是终生在仕,不辞官、不归隐,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现出热爱和执着的追求。这种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当然常常迫使苏轼心中苦闷困惑。因此,旷达、超脱、乐天安命,便成为苏轼解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摆脱精神苦闷的良药。这就使苏轼的"和陶诗"常常表现一种豁达大度、随缘而足的思想。《和陶和刘柴桑》一诗,是苏轼在朋友乡亲的相助下建成仅可栖身的新居后作的,新居尽管简陋,但诗人已高兴不已:"漂泊数十年,今乃言卜居,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由于随缘而足的思想,也常常使诗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乐观地面对人生。如《和陶游斜川》,写诗人谪居海南,初春时节,与儿子过相伴出游,且歌且永的情景。"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伏徊,舍舟步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这种陶醉于山水之乐,忘情人世烦恼之情怀,不也启示读者热爱人生?

  3,记述诗人参加劳动生活的感受和与劳动人民的友好往来。

  在惠州、儋州的日子里,诗人有时还参加一些劳动,并品尝过劳动后收获果实的欢乐。"和陶诗"亦有所反映。"天公     岂相喜,雨霁与意谐。黄菘养土膏,老褚生树鸡。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回"。(《和陶下撰田舍获》)【8】诗人享受丰收的欢娱,写得情趣盎然。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和陶西田获早稻》)【9】诗人在劳动中细心观察物象,悟出了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苏轼在朝虽未得到重用,未能施展抱负,但在任地方官时,都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为当地人民做了些实事,所以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同黎民百姓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即使流落海南,个人生活已极度艰苦,可仍然关注着黎族同胞的生活。〈和陶田舍始春怀古〉(其二)有载: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开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鸠)舌倘可学,化作黎母民。【10】

  黎族农民子云、子明兄弟,家贫,苏轼与其交往,对他们的贫困处境深表同情。在诗中表示愿"致薄少",捐资为他们修萁房屋,希望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诗中描绘新屋建成后美好的境界:茅茨换上了新瓦,再不怕风雨的敲打,客人来了,有漂亮的厅堂接待,屋两旁的果子熟了,环境清净幽雅,令人赏心悦目;看,夏天红彤彤荔枝熟了,裂开了壳,露出洁白的肉质;秋天黄澄澄的柑子挂满枝头,香气四溢。诗人描绘这一景色多迷人啊!甚至诗人羡慕得要在新房旁边建造房子,与黎族同胞结为邻居:"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鸠舌倘可学,化作黎母民"。体现了诗人对黎族同胞多么深厚的情谊和宽阔的胸怀。据史书记载,第二年在朋友的相助下,苏轼在犁家旁边,真的营造了一新居。

  苏轼还写了《和陶劝浓诗六首》,表达了汉黎一家的民族平等思想,指出了黎族农民耕作落后,揭露当地贪官污吏对农民生产漠不关心的罪行,劝勉黎人改变落后耕作方法,勤奋自励,建设美好生活。诗充分表现诗人关心人民,期待社会进步的民主思想。

  诗人爱人民,人民亦爱诗人。《和陶拟古九首》、《和陶归田园居六首》等篇,均有这方面的记叙。或走访诗人,"坐探杂今古",亲切无间;或关心诗人生活,"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门生馈新米,救我厨无烟"。正是因为黎族同胞对诗人的友好感情,使诗人感慨万千,生活虽艰苦,精神尚可慰,不禁喊出:"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飞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商可饱,无肉亦何伤。"(《和陶泥古九首》)海南是个好地方,山好、水好、人情好,以至诗人"余生欲老海南村"(《澄迈驿通潮阁》),作好在海南终老的思想准备。

  4,表现诗人对亲友的深厚情谊。

  在苏轼的诗歌创作中,抒写对亲友的真挚感情的题材,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在他的一百余首的"和陶诗"中,这一题材亦占相当比重,并洋溢着深厚的人情味。

  苏轼、苏辙两兄弟,他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患难时相互勉励,在创作上相互切磋,在思想上相互影响,可以称得上至亲至爱的手足情。苏轼一曲流传千古的"中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因怀念弟弟子由而引发的。在"和陶诗"中亦有《和停云》、《和止酒》等篇写到他们兄弟俩的情谊的。

  除此,还有《和与殷晋安别》、《和王抚军座送客》等篇,是写送别海南同僚张中的,诗写得情真意切,委换婉动人。《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记述了一则趣事,诗人说,岁暮酒已没有了,米已尽了,但刚巧来了两位客人,处于这样的窘境乍办?诗人别开生面的用了这样一个收束:"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含蓄风趣,主人与客人相互谅解,推心置腹,表现纯真的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