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境界”是什么,分别有哪三种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 ◆

内容来源 | 人间词话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近代词人王国维著有《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书中,王国维提出了一个“境界”说,评价一首词的好坏,不在于写了什么内容,而在于所写内容是否具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01

什么是境界?

什么是境界呢,王国维本人也没说清楚什么是词的境界,他举了许多例子,竟然都是诗,但诗词分明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式,普通爱好者读来就难免一脸懵。比如他说“境界有大小”,但他举的例子是杜甫诗:“日落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是大的境界,又“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小的境界。但是境界之大小不代表作品的好坏,日落句是好诗,细雨句也是好诗,只是他们所描写的情景不一样罢了,所以“不以是而分优劣”。
我们理解“境界”二字,可能会以为只有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景物,才能和境界匹配,其实不然,人心所想、喜怒哀乐都可以有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是写景吧,纯粹写景,但这句词是有境界的,体现在一个“闹”字,你若写成“春意浓”、“春意盛”,意思不变,但意境就没了;又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境界体现在“弄”字。一个闹、一个弄,说不出哪里好,但是你读来就觉得那种感受在心头,所以在词里,一定要有这样能准确地传达出情感的字,才有境界。
明明讲词,又尽举些诗例,诗也有境界啊,但诗和词是不一样的文学体式,这样就会让读者陷入混乱,王国维没说清楚,不是他没有搞清楚,只是我们普通读者没有达到他的水平,所以不能理解透彻。
但还好,他在讲词的“三种境界”时,明明白白举了三首宋词。

02

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诈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读这一段也很容易让人混乱,三首词读完,你还是不知道这三种境界到底是指什么。因为我们在读的时候,大多数直接去看三首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一句话“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其实是以词的境界,来类比做人的三种境界,理解起来就不再抽象了。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的《蝶恋花》,这是一首怨妇之词,但王国维把它上升到了事业、学问的高度,我不管你词里面原本写的是什么内容,我读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一种做事的态度,这是一种“断章取义”(非贬义),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中经常使用这种“断章取义”的方式来解读诗词,《论语》中孔子和学生的对话,经常引用《诗经》中的某一句来解释什么叫“仁”、什么叫“礼”,包括后面两句词的引用,都是这个方法。
王国维从这首《蝶恋花》中读到了什么呢?“昨夜西风凋敝树”,你不要去管外界的环境如何,热闹非凡还是萧条沉寂,你只需要“独上西楼”,自顾自地走到高处去,才能够“望断天涯路”,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也不需要呼朋引伴,他说做学问就是这样,你要独自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地越走越高,终有一天你会达到顶点,就再也不会被任何东西遮住眼睛,才能看得更远,懂得更多。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的《蝶恋花》,通常认为柳永词格调不高,但王国维依然用他的“断章取义”,读到了柳永的境界,是什么呢,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像柳永一生都在悲苦中度过,但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要去追求,不论是爱情还是对仕途的渴望,他为了这件事情宁愿“衣带渐宽”,宁愿“消得人憔悴”,但他“终不悔”,就如同做人做事,要能吃苦,才能成功,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这首词是辛弃疾在说自己啊,他从北方沦陷区以归正人的身份来到南方,一腔热血被南宋朝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态度浇灭,你看元夕这日,多热闹啊,路上宝马香车、人们笑语盈盈,可有谁懂我呢?蓦然回首,在那个最清冷的角落里,有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辛弃疾寻找的是谁,蓦然回首看到的是谁?王国维说这不重要,因为他看到的是事业、是学问。
“独上高楼”是对学问的追求,“衣带渐宽”是求学过程的努力,蓦然回首是什么?举个小例子,上学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题,问遍了老师和同学,却怎么也学不会,但有一天你突然就开窍了,直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了,这时候你该有多开心啊。
往小了说是解一道习题,往大了说是做学问、干事业、甚至做人。这才是王国维对词的“三种境界”的真正解读,但他的解读是对的吗,是不是过分牵强了?

03

“境界说”是不是过度解读?

很多人说,你又不是作者本人,你凭什么讲诗词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实际上从古至今,不论中西,在文学解读上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先人们关注作者本人,作者是坏人,那他的诗就是坏诗;然后开始注重作品本身,好人能写坏诗,坏人也能写好诗;最后我们开始关注读者,作品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读者能被感动到,才是好作品,读者能从作品中感悟到什么,是读者接受了作者的创作才有的,这是西方所讲的接受美学。
王国维的“境界说”也是一种接受美学,他在三种境界最后一句写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诈也”。
我竟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领悟这些作品,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是不同意的吧。就是说,我是读者,我理解到了这样三种境界,但作者本人,晏殊、柳永、辛弃疾,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想这么多。
那这是过度解读吗?当然不是,伟大的作家,不论创作出什么作品,不论他写男女、写爱情还是什么,他总能让读者联想到更多、更深的含义,否则,如果一定要作者本人才能读懂作品的话,作者也很苦,他们自己作诗填词,完事儿还要自己评注赏析,把你局限到他当时所处的境地,这样的文学,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

  • 《人间词话》里,王国维提出“境界”一说,怎么理解?

    前言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境界说,并且把境界分为了三种,分别用三首词来阐述. 境,区域.范围,界,指边界.老街个人以为:境界,是一定范围(界)内的感知(境). 而诗词中的境界,就是 ...

  • 连岳为什么推荐这个版本的《人间词话》?

    品读好的诗词,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它 ...

  • 王国维描述人生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二十六条的一段论述,让我们奉为经典.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

  •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

    无论是生活,我们都发现做事有三种境界,做事的三种境界代表做事的三种心态与思考原理,心理学发现,第三种境界才是最有智慧的,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看下你属于哪一层?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最有智慧, ...

  • 颜真卿的书法人生: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

    第一个阶段:50岁以前 这一时期,系颜真卿继承传统.陶铸万物,以二王.遂良.张旭为师阶段,其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

  • 王国维 |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 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忍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 ...

  • 苏轼三首经典诗词,道尽人生三种境界

    文 | 有书不雨亦潇潇 · 主播 | 阿成 叶嘉莹说: "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不管年龄如何变化,遭遇怎样复杂,我们的心 ...

  • 庄子的三个段子,揭示人生的三种境界

    作者:国粹君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ID: gxjhshys)[整理摘编:时英平]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大智之人,庄子绝对算得上一位. 庄子的思想既有丰富的哲学思考,又 ...

  • 颜真卿的书法人生: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第一个阶段:50岁以前 这一时期,系颜真卿继承传统.陶铸万物,以二王.遂良.张旭为师阶段,其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

  • 卓越人生的三种境界:一静、二愚、三无敌

    成功与卓越造就忍让,成就淡泊,站得高总能看得远,从不用涵养去挑战浅薄,人性收敛总能沉淀三种境界:一静.二愚.三无敌. 一静 1:做思想与情绪的主人 卓越从驾驭管控情绪开始.古人云:喜时不诺,哀时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