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两本书和一部纪录片,我终于知道如何抵御消费主义
我向来是不爱谈钱的,初中时便和爸爸妈妈宣布,此生择业,一不选数字,而不选政治,三不跟钱沾边。
在学校里还好,生活费爸爸妈妈按时给我,给的是平均水平,穷学生也没有什么花销,偶尔一两次因为做头发,买新衣服花超了,被我妈抱怨了,总是被我爸轻飘飘一句,我的女儿,我相信她,不会乱花钱的。
但是当我得到人生中第一张工资卡,第一次进账超过3000块,第一次领到2万的人才补贴,第一次办理信用卡。
我隐隐觉得,我不爱钱,但是我必须处理好和它的关系。
我没有去读理财工具类的书,因为根据小糖人理论,在我的财富初期,我没有这么多本金,根本无法粘附更多的现金价值。
我也没有从大部头开始啃,我迫切想要的方法论,想找一些有共鸣,有案例,有观照的书,读来让人醍醐灌顶,我真的找到,并且记录在这里,形成我自己的感悟。
1、
首先从消费者心理上,我读了《第四消费时代》。
这是日本有名消费杂志社的市场主编,从社会学毕业的三浦展的社会调查产物
书中将日本的消费划分成了四个消费时代,从大正时期的计划消费,刚需消费,到昭和时代的大件消费,邻里攀比式的大件消费,再到第三消费时代,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时期前后的,私有制膨胀消费和圈层式自我彰显式的消费,以及到第四消费时代,共享、绿色以及社区联结式的消费。
我自己认为,这本书应该叫做《第三消费时代》,因为相较于第一、第二时代距离较远和第四消费时代还暂无太多论据支撑的叙述下,第三消费时代大量翔实的案例和分析,且极其相似的社会环境,读来都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消费时代里,日本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时代,同时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一种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私有成为了年轻人从小到大的习惯,他们拥有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间,对于彰显自我,独一无二的定制化有着明显的追求。
但是同时每个人在彰显不同的同时,又不愿意成为社会逆行的人,消费成了某一圈层或者成为某一圈层的共鸣体。消费动漫、游戏、服饰,是为了表达我在这个群体,我寻求这个群体的共鸣。
同时书中提到了一个《金与匕》的漫画,里面阐述的观点也很有趣,金是天生的优越阶层,他们消费只是在消费本身,匕是平民阶层,他们拼命想和金一样,消费可以让他们短暂的忘记匕的角色,而成为金的假象,而商家就是抓住了匕的这种心态。
看完这部以后,我的消费欲望真的下头了许多,每次打开淘宝准备买的时候,我都在想,拥有这个是为了什么,为了寻求共鸣吗?为了成为金的虚幻吗?还是只是为了拥有它?
每次问完自己这三个问题以后,我会把购物车里的很多东西剔除出去。
2、
从商家的阴谋或者说整个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消费主义,我看了记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真诚建议每一个刚出社会,或者刚上大学的孩子看一看这部纪录片,B站就有,免费,只有3集,节奏很快,可看性很强,看完以后会对消费如同黑幕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是主观性很强,而且几乎没有消费者的主动因素,我建议和第四消费时代一起食用。
这部纪录片通篇就在回答,谁在让我们消费,并且无节制的消费。
首先,商家会创造我们的刚需,计划报废这个策略几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我们的苹果手机用1年半电池就会老化,打印机的墨盒上有1万次的倒计时,但是重新倒计时后又可以重新使用。在已知产品已经没有大的进步时,汽车和电子产品会在外观上做改变,创造一种有序地淘汰。
再者,商家命中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攀比心理,我们害怕老、害怕死、害怕不健康,不卫生,不安全。所以我们消费看起来更安全的suv,尽管它更容易侧翻。消费像智商税一样的健康疗法,生长激素疗法。我们害怕跟不上社会,害怕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所以拼命跟紧潮流,跟紧换新
最后,商家害怕成年人考虑,希望我们就像孩子一样,看到一件商品就大喊“我想要,我现在就想得到它!”,即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信用卡和线上支付让我们失去了最后一点对于自己的钱离开的痛感,转而沉迷于得到一件东西的多巴胺里无法自拔。
让我非常震撼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消费者都认为自己是精明且不容易被骗的消费者,但是事实上,并不是”
冲动消费的背后也许不是你的错,背后漩涡的吸引力可能强到你自己都无法意识到。
3、
第三部,让我对物品产生眷恋和思考的是非虚构叙《秋园》
我本身是一个恋旧的人,但是并不节俭。
我的消费观不是量入为出,是缺啥买啥,有啥用啥,用完就扔,再买新的。
我也并不主张断舍离,我喜欢活得热热闹闹的,喜欢家里填得充实、丰盈,我才会有安全感。
但是看到秋园奶奶年轻时那么苦,一块布要想好久才能裁出新衣服,还要浆洗得平平整整。一把米要母女俩一把鼻涕一把泪从别人那里低声下气讨来。
我总对我现在的优渥产生一种羞耻。现在买东西时,甚至有种对物件的可惜和怜悯。
“如果不跟着我,说不定你就不会受苦,你就还是崭新的。你会找到一个更好的主人,更珍惜地对待你。“
今天穿上自己的家居服时,也这么想。
而且想,我都已经在天凉的北京能穿上厚厚的家居服,虽然它有点褪色,有点旧了,但是比没有要好,我又颇珍之重之地穿上了它。
4、
我总结了几个我抵御消费主义的小心理,可以跟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我不标榜低物欲,这没什么好显摆的,我的诉求是,我不想被物欲缠绕
我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我的自我有没有被这个东西所打扰,丧失了我的本心。如果我看一部电影,不是为了欣赏它,为了总结它,而是为了去豆瓣上打星星,那我就会暂时停下我在豆瓣的记录,转而聚焦在这件事情本身
“看一本书,就当它从来都不会结束。“
消费也是,高物欲也好,低物欲也罢,如果买东西成为了挣钱的唯一动力,生活中的所有开心都是要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上,如果我刻意地在调高自己的消费阈值为了匹配我的薪水,那真的挺不值的。
世界上很多很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只不过它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长的陪伴和更细微的感知。
在物欲面前,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急不缓,收放自如。这是我想要的境界
其次,正念自己
厘清自己的需求,比什么都有用。
我不想和人比,我知道此时此地的我在干什么,要去干什么。拥有这个是为了什么,为了寻求共鸣吗?为了包装自己吗?还是只是为了拥有它?
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深呼吸给自己一点时间。
我妈妈以前教给我的一个方法,如果看上了一件衣服,想买。可以先回家,等个一两天。如果这一两天里脑海里总是在想这件衣服,而且层出不穷想了好多种搭配。那赶紧去买,多少钱都拿下。
如果做一些其他事情就忘记了,那就不是真的喜欢,买回家了也不会常用,还会因为自己的冲动消费而后悔不迭。
最后,给自己一个可控的消费周期
每个月初、月中、月末我会集中消费一次淘宝,剩下的时间我只会把心动好物加在购物车里。管你跟我说这个时候有活动,还是那个时候有活动——赌局一开始,赢家永远是庄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那我还不如1688。
库存没有,那就没有吧。买东西靠缘分,我花钱你应该迁就我,而不是我的钱包来迁就你的库存。
接下来我应该会看斋藤茂男的《饱食穷民》,或者大家有什么关于消费主义的书籍、影音都可以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