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回顾与展望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回顾与展望

渐新堂

自本世纪开始,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就增设有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前所未闻的新内容。并在2001年实验稿及2011年版中的第四学段均表述为四项标准:即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写出研究报告,关注热点问题展示学习成果,学会信息时代的资料使用。综合性学习在时隔十年之后的课标修订中是条目修改最少的部分,这也与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积累以及问题显露不够充分有密切关系。

十六年来,综合性学习煞费苦心地以全新的面貌写进了教材,给不少刚迈进21世纪的语文教育界的同仁以极大的振奋。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生态中,激励着有追求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究去实践,以此来丰富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

大家还清楚地记得,以人教社课标实验教科书为例,什么“我爱我家”“桥”“戏剧大舞台”“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献给母亲的歌”“背起行囊走四方”“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36个综合性学习专题,给教师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语文学习的新奇,带来了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新起点。不少地方学习并实践新课改,就是从综合性学习开始的。一时间,不少省区市不少地方都红红火火地搞起了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也开始进入了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如结合性学习的试题设置在小步子小分值地进行,如写当地文化旅游节的广告用语,结合学校的一些语文活动、结合社区结合学校的一些活动,进行一些模仿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或者片段内容的汇报展示。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南京市的中考、河南省的中考等,在语文试题中都很好地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主题设计切合本省本市的实际,也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形式上也给了学生很丰富多样的展现空间,让人感觉到该市该省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性很明确很有力度。不少地方在模仿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同时,也在中考语文试题中有意无意地结合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在进行强化。

毋庸讳言,就整体而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是不理想的,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初衷是有较大距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考试的逐年推移,很多地方基本上不再考虑综合性学习的存在。有的是认识上不到位,不认为语文学习应该走这样的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路子,还是率由旧章,用课程改革后的新课本走老路,没有几年的时间就完全回到老师讲学时听语文写作业刷答案的路子上去。有的是因为中考语文试题设置要坚持考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能力,深感迷茫与困难,试题设计难以满足大家的期待,逐渐就淡出了各自地方的语文考试的视线,自然也就慢慢地淡出了语文教学的视线。似乎不必那么费力气也能够回答好中考试题中有关的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考查。还有一些地方,因为命题者的国家课标意识的缺失,根本上就不去考虑这一义务教育阶段五大教学内容之一的综合性学习,是否应该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查问题。这些地方自然就不存在还需要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问题。就各地粗略了解,继续在较好地坚持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学校及教师是极少数,偶一为之的也不多,大多数学校及教师基本上逐渐习惯了不再提及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不理想,应该是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课程设置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课文和作文,对于新增加的什么识字写字、什么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三大部分的内容,还没有从现代学生的语文学习范畴中获得真切的认识,也缺乏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具体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这包括阅读写作在内的五大课程设置的内容要求,而实质上在课程设计上还比较粗疏。课程标准中以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为例,阅读有12条标准,写作有8条标准。而识字写字仅有4条、口语交际6条、综合性学习4条。口语交际有6条,是因为在1992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即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要求,且有20多年的实践积累。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如何与小学阶段区分开来,也还知之甚少,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要求。对于新开辟的语文课程内容——综合性学习,则更是直接招搬外来的理念,缺少对该部分内容标准的实际感悟,更谈不上如何进行理性梳理和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综合性学习的代表国家意志颁布的四条标准,即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结合学习生活写作研究性报告、能展示对学校地区及国内外大事关切学习成果、学会资料援引的方法等。这四条国家标准的开列,其实质是只要开展起来了就行,与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一样,也可以只学不考,缺乏进一步的具有内涵性质的要求与区分。

其次是教材编写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下,各个版本的课标实验教科书在编写之时也纷纷绞尽脑汁,编写出了不少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课标实验教科书里一共设置了36个综合性学习(每一单元后面均进行了设置),每一个综合性学习都以综合来带动实践、口语交际和写作,并根据对教学实践的预计,分为大的综合性学习和小的综合性学习,一大一小相间而行。大的即强调大的综合性实践性,强调在实践中全面体验听说读写的语文素质的历练;小的则以写作为主,顺带兼顾综合性学习的其他内容诸如口语交际等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一共设置了“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新闻发布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等6次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课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则有“学会利用图书馆”“调查社会用字情况”“主题探究: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本地人物立传”“文学采风”“桥”等6次综合性学习。可以说,各家出版社都在努力探索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去开辟语文实践活动的新天地。因为是语文课程设置以来的第一次,如何避免课题过大课题过于空泛或者过于成人化等需要进一步调整,即如何设计得更加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都还存在着心中无底的担忧,都还有不少的改进空间,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内容之间的系统性渐进的台阶性等,都还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思考研究改进提升。

再次是学校管理  综合性学习在时间空间上打破了既往的管理约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是一种普遍的课程内容设置的需要。而随着学校管理,尤其是近些年来校园安全方面的不断增强与不断细化,不少学校已经基本上不再举行春游秋游,不再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要在上课时间内走出校园,就面临着语文学科课程时间的调换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学校很难获得支持与通过。再加上现代学校管理上的责任制实施,每一次外出都得层层上报,确认安全责任事故出现后的不同层级的领导责任、相关责任、直接责任等繁琐的报批程序及手续,客观上增添了时间精力的不可估量的投入,也给语文学科课程设计中的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增添了不少的制度性难题。面对这一新的要求,不少地方不少教师就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顺水推舟,不再进行走出校园的综合性学习了。即使感觉到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具有实用价值,也采取黑板上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原则上说说布置布置内容,让学生自行去根据条件体验体验。这样无奈的带有敷衍性质的活动,大多是空泛的,或者是家长代劳的,对学生的语文实践中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都难以有实质性的提升。

最后是考试评价  由于课程设置欠清晰,教材编写较粗略,学校管理有障碍,实施起来难以理想,自然使得考试评价更加困难。我们的语文学科考试,虽然是有上前年的科举考试的经验积累,但是,语文学科的课程观念还需要顺应社会发展时代进化而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更不用说其间的新增设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了。课程设置之初,理想化的说法是可以只学不考,带给教学实践的就是不考不学,不考不开展活动。一些有语文改革情怀的语文人也在一些地方的学期学年乃至中考里进行艰苦的试题命制探索,也有一些地方诸如南京河南等的一些年的语文中考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但是,其影响还是非常微弱的。即使一些地方在试题中标注出了综合性学习,其内容与形式,说到底仍然知识停留在语言文字的书面使用技巧上,诸如压缩与扩展、人称转换、场景转换、图文转换等,贴上了综合性学习的标签,考查的实质是与综合性学习实践没有什么关联的内容。不少地方索性就没有了这一课程标准规定的五大组成内容之一的综合性学习。客观上说,没有相当的实践历练,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要命制出有质量有水平的综合性学习的考察题目来,也就是一句空话。久而久之,教学一线就逐渐疏远了淡化了甚至远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再加上时间的年久日深的淘汰,综合性学习在一些语文教师脑子里似乎什么痕迹都不存在了。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科课程中的增设,是非常必要的,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即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语文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这一语文学科的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应该是越来越引起重视收到关注得到认可不断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综合性学习这一部分的修订,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对综合性学习内容方式以及实施建议评价方式的具体建议,尤其是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增加时,利用好修改机会,将实践中学习实用的语文能力,体验好实用语文能力,强化好实用语文能力,提到一个新的程度。在课程标准里对语文素养的落地,要通过综合性学习的路径方式来体现,来分解来细化来具体化。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指导,并明确要求纳入中考语文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尽其可能地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检测样题,供各地借鉴参考。在十多年实践基础上,要对未来实践而实践的所谓的热闹所谓的非语文学科性的基本不搭界的内容,进行梳理。要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进行切近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尤其是本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才处于初创阶段的时代,不要过多地强调跨界思维,过多地去做一些普通教师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活动。

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开始注意到了课程改革以来的实践积累问题,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来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反思与梳理,积极摒弃了过去的“种别人学科的田,荒废自己学科的地”的现象。从传统文化、语文生活、社会实践三个维度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并在每一专题的设计中明确出语文能力的种类以及语文素养的范围,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尽可能避免缺少抓手的空泛现象。与过去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标实验教科书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次数容量都有所消减,在教科书中还对综合性学习的参与进行明确的自我评定小组互评等方式的指导。每学期三个系列各出现一次,每次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页在尽可能瘦身缩减,删去枝叶,突出主干。现在出版的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材中就有“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天下家国”“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的语文生活”,八年级上册即为“人无信不立”“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身边的文化遗产”,由此可以看出,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综合性学习上与过去的人教版课标语文教材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建立起了三大主题系列,每两单元一次的展开频率,所设计的内容主题更加突出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更加易于操作实践。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细目表,就包括了专题名称、活动方式、能力训练点、口语交际、系列类别等内容。依次比照起来更容易理解,如“有朋自远方来”、专题资料收集/自我介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介绍和讲述能力、介绍、传统文化类;“少年正是读书时”、课外阅读专题讨论会、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倾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内省力、倾听、综合实践类;“文学部落”、组织学习共同体/编辑班刊、交流分享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言、语文生活类。由此可以得知,统编本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做出了一定的积极探索。

学校语文教学实践尝试  学科在贯彻落实中小学核心素养的同时,应该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要将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开设纳入正式的学科学期教学计划教研计划之中,组织学科组年级组同仁一起研究切磋,把每学期三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内容安排进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以及发展水平,给出专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年级以及学校的关注与支持,也得到社区社会以及家长的认可。要聘请有影响的语文老教师社会媒体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成果专题学习的结果进行指导介绍与宣传,让家长的教育资源也在学生综合性学习中得到有力挖掘。通过学校教师的努力,营造出综合性学习的良好生态环境,自然会有力促进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实用语文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加强。

语文中考等考试要不断进行考查探索 有理解有认知有追求有想法的语文教师,不考也会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强化自己的语文能力。但是,也要看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线语文教师是不考不教不进行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实践教学的,眼睛里看到的还仅仅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静态的知识。因此,通过考试这一指挥棒来加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以上三方面的努力,最后的局面就要看各省各市的语文检测与中考的指挥。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各级语文学科考试都应该全面落实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包括新增内容的要求,特别提出对于较难把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水平检测与评估,要积极进行探索。在这一学科新增内容的评价改革过程中,要鼓励要扶持,要给政策给条件,允许进行小分值的探索尝试,带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增大这部分的考试比重。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将综合性学习的次数过程及结果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综合性素质评价档案,公示以后作为录取时的重要参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临的是上千年来的语文教与学的既有惯性,在短时期内要取得全面的覆盖彻底的认可以及有效的考查,难度还比较大,还有待大家不断努力不停探索。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