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背后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黄河岸边佳县螅镇荷叶坪村,一位普通的船工李思命,用纯朴的语言,以自己搬船生涯中的所见所闻编唱了一曲《黄河船夫曲》,同李有源的《东方红》一样,唱出了广大穷苦人民的心声,唱响了中华大地。

《黄河船夫曲》是晋陕大峡谷黄河岸边船夫感情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船夫发自肺腑的心声,是对自己苦难命运无奈与抗争的吟叹。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深沉悠远的咏唱、粗犷豪放的歌词、夸张吉祥的数字、朴素真挚的情感,无不令人赞叹。

2017年腊月,我们随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一行,带着无比渴望的激情,踏着积雪,冒着寒风,再次来到这个唱响中华大地的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的诞生地——荷叶坪村。

崔苗采访李思命二儿子李海福和老艺人张继宁

正是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因去年遭受了百年不遇洪灾,路面被冲得坑坑洼洼。由于销路不畅,黄河畔上被废弃的红枣到处都是,一颗颗干瘪的红枣,有的挂在树枝上,被寒风刮得荡来荡去,有的掉进沟里,有的掉在路上,被行人踩来踩去。

我们来到村头的山顶,俯瞰黄河,冰封的黄河像一条洁白的玉带,在秦晋大峡谷里蜿蜒曲折,尽情挥舞;黄河两岸,枣树枝丫,朝着蓝天,伸展出向上的手臂;错落有致的窑洞,点缀在群山之间。春节就要来临,袅袅炊烟中散发着喷香的年味,这亲切的味道勾起人们的无限乡情,让人浮想联翩。

由于道路被洪水冲毁,我们只好徒步来到老艺人张继宁家中,听他讲述有关李思命和他的《黄河船夫曲》的故事。

闹船的故事

荷叶坪村是黄河古渡口,是有名的船夫村,因为船夫生活艰辛,还要承受激流、险滩、风暴等各种考验,历经苦难,船工唱一个曲子,吼一声嗓子,性格也变得更加刚毅、豁达、乐观。李思命的父亲李本清,一生坎坷,靠在黄河渡口搬船为生,二十大几娶妻,生育四男三女。出于期望后人能够吉祥兴旺、长命富贵,父亲将他们兄弟四人按思字辈“长、命、富、贵”顺序排名,其中老二就是1891年9月10日出生于荷叶坪村的李思命。

李思命

当时,因为整个陕北人的生活都很贫穷,出行没有公路,人们的生活用品、农产品出出入入,都是用肩担背扛。黄河岸边的人比较幸运,船成了主要交通工具,他们利用这条母亲河,省了不少力。当时螅镇是个大码头,相当红火热闹,主要有两条路相交汇,一条是航路,另一条是高脚路,也叫骆驼路,骆驼跶货就叫高脚运输。李思命的父亲瞅准了水路运输这项生意,开始闹船路,搞运输。当时虽然贫穷,但毕竟能赚一些钱,他们的生活在当地还算上等人家。李思命一家三辈闹船,当时荷叶坪村闹船的人很多,闻名于黄河两岸的好船手就有五六人。

李思命14岁起随父亲闹船,先是步行从荷叶坪出发,过黄河到山西碛口,经临县去包头,在包头买下木船和货物,一直沿黄河顺流而下,每到岸边的村子,船就停下来做买卖,经过一千多里路程后,到下游禹门,连货带船一起卖了。回到家里,安顿好家里的事,再一次出发,又上包头买船买货,就这样往返于包头到禹门之间。由于满年四季奔波于包头至禹门的黄河水道,他对迂回曲折、地形复杂的黄河水路与所经过的黄河两岸风土人情了如指掌。惊险的船工生活,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也练就了他爽朗正直的性格,那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也练就了他的好嗓子;古老动人的黄河故事和复杂的水路形象,为他创作大量的民歌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劳作间隙,他自编自唱,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歌手,他编的曲调歌词至今仍在秦晋两岸人民中间传唱不绝。冬天,保德一带水流缓慢,河水结冰后不能走船,跑船路的人闲在家里你一言我一语编起了小段子:

打掇起行李出门走,

碛口就是个好跌头,

哎呀,走了一千零十里,

熬得我老汉没喝一口水。

王小姐与陈长工的爱情故事

山西有一家姓王的老圆外,雇了个长工,姓陈,叫陈长工。陈长工在王圆外家打工时,与老圆外的女儿王小姐日久生情,产生了爱情,老圆外知道后因为是主仆关系,尊卑有别,不宜通婚,就百般阻挠,坚决反对。但两人的爱情如胶似漆、热火朝天,偷偷出去,私定终身,并已怀孕。老圆外一气之下,决定惩处他俩,先给长工身上绑了一块石头,将他投进黄河,因女儿已有身孕,亦有一点父女之情,就给女儿绑了一块浮石,让她听天由命。因为浮石比较轻,一直在上面漂着,也有可能王小姐怀着孩子,老天爷不想要了孩子的命,王小姐没有沉入河底,顺水漂流而下,正好有螅镇的一只货船路过,船夫将王小姐打捞上船,拉到螅镇后,将姑娘的身体头朝下摆在沙滩。一个年轻船夫回家吃过饭以后,心想一个姑娘家被遗弃在沙滩,万一尸体被野狗给撕扯糟蹋了多残忍,就带了一把铁锨返回到河滩,欲将姑娘埋了。到了跟前后,发现姑娘还有一口气息,就将她背回家。姑娘活了过来,经过年轻船工的精心调养,脸色变得红润起来。为了感恩,也为了肚子里的孩子,王姑娘就住在年轻船工家,与船工成亲,不久生下一个女孩,起名陈秀英。

崔苗采访老艺人张继宁

王小姐一直没有忘记寻找他的恋人陈长工。起初,是年轻的船工陪着她沿着黄河畔寻找,后来,是她一个人去寻找,到最后,她带着小女儿陈秀英去寻找,并给女儿讲他们的事。不知走了多少次黄河畔,王小姐对着波涛汹涌的黄河,喊破了嗓子,哭干了眼泪。

《黄河船夫曲》的产生

陈秀英越来越漂亮,聪明伶俐,13岁时就步入社会,15岁去禹门口帮助父母打理门市,经营日常用品,成了店掌柜。因为陈秀英一家也是螅镇人,出门在外做生意的人都有老乡观念,李思命与陈秀英的门市就有了生意往来。因为要去包头进货,陈秀英也经常要坐李思命的船。搬船时,李思命经常与陈秀英对唱,一问一答,他们把黄河形象地唱成九十九道湾,九是最大的数,又加上当时听了陈秀英母亲与父亲悲伤的爱情故事,李思命就按她母亲的经历,编出了《黄河船夫曲》这首歌。

1923年,荷叶坪村春节闹秧歌搬水船,经当地名人、时任佳县县长的李韶华先生把《黄河船夫曲的故事》记录整理,在村里演唱起来。后来,《搬水船》的剧情又被邻村效仿,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每年春节,周围几十里都表演这个节目。

陕北的正月里,是最红火热闹的,荷叶坪村闹秧歌时,山村四周一片漆黑,村子中间的一块空场子上,堆起一个大大的火塔塔,呼呼地燃烧着,烧红了人们的脸膛,看搬水船的人们在场子边围成一个大圆圈,场子中间,搬水船的节目刚刚开始,孩子们兴奋地在穿着大红大绿的姑娘们中间跑来跑去。

陈秀英唱得好已在螅镇、荷叶坪一带出了名,荷叶坪村搬水船就让她扮演坐船姑娘,李思命扮演老艄公,眉毛胡须都是粘着一把长长的白山羊胡子,头戴没顶子草帽,翻穿着山羊皮袄,腰上系一根草绳,大裆棉裤腿扎了起来,穿着一双圆口布鞋,手里拿着一支木桨,走在前边夸张地一划一划的,扭着走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领着水船满场地穿插扭开了大8湾;陈秀英坐在用竹子和彩纸绑扎起来的花船上,跟着老艄公的路线,时而左摇,时而右摇,船的两侧各有四个穿红着绿、摇着扇子的大姑娘,轻轻地扭着碎步;船后跟着一个小艄公断后,他在船后也夸张地用木桨一拗一拗。

搬水船故事情节中的《搬船难》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片段。

崔苗与李思命儿子李海福对唱《黄河船夫曲》

开船时,老艄公就来了一段开场白,对坐船姑娘说:“姑娘!你要坐船,我老汉有个对子,你能对上我就搬你,对不上我就不搬你!“

陈姑娘说:“艄公,你请讲!”

老艄公:什么上来一点红?什么上来像弯弓?什么上来数不清?什么上来黑洞洞?

陈姑娘:太阳上来一点红。月芽上来像弯弓。星星上来数不清。乌云上来遮的黑洞洞。老艄公:什么上来方又方?什么上来圆又圆?什么上来成双对?什么上来嘟噜噜转?

陈姑娘:桌子上来方又方。碟儿上来圆又圆。筷子上来成双对。酒壶上来嘟噜噜转。

老艄公唱: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

陈姑娘唱:“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有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九十九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

老艄公:“楞的登,姑娘比咱能。不行,我还要难她一难!姑娘,我还有个对子……”

陈姑娘:“艄公,请讲!”

老艄公:“说了个难,道了个难,十冬腊月搬水船。水船不是个人搬的,把我的脚片子冻稀烂。”

陈姑娘:“说了个难,道了个难,十冬腊月坐水船。水船不是人坐的,冻坏我三寸小金莲。”

老艄公:“你也难,我也难,你难我难不一般。你难坐在船里边,我难赤脚跑冰滩。”

然后就是众人一起扭上一阵子,转上一阵子“8”洋码。老艄公又唱道:

水船飘飘两盏灯,

怕的下雨刮大风;

单等今日天气晴,

咱把水船搬起身。

唢呐咯哇哇地响起来了,鼓乐队手抖开了架势,敲打得雷天吼地。老艄公在唢呐的伴奏下高喉咙大嗓子唱道:

无事我出州城啊,

河湾去散心啊,

猛然抬头看哎舟船水上漂,

船里边有坐一位大姑娘呀,

实实爱死人!

说你个年纪大啊,

不过十七八啊,

说你个生的俊啊,

周致又齐正啊,

右手手又拿一把绣花扇呀么,

越扇越好看!

眉是那柳叶眉啊,

眼是那杏子眼啊,

樱桃桃小嘴真好看啊,

口唇一点点,

两耳生金环啊,

蝴蝶要开拴啊,

一对对银手镯两胳膊挽啊,

戒指发翠蓝!

身穿红绸袄啊,

标布又帖边啊,

绿丝绸裤子包后跟啊,

罗圈绣花花!

.......

唢呐手双手握着唢呐,左右一晃,正吹打的上劲时,老艄公突然喊道:“嗷---小艄,前边有了泥滩,船快蔓住了,嗷----嗷---停----停”,正在行进中的水船被老艄公这一喊,陈秀英也故意用双手提着水船就地转了几圈子,左摇右荡着,水船在河当中抛锚,陷在地上不动了。

因为是大冬天的,又扭了好长一阵子秧歌,李思命心疼陈秀英又冷又累,拿着小木凳和棉衣从船底放入船中,对她说:“坐在凳凳上,熬死你了,快把棉衣围上暖和些。”陈秀英感激地看了李思命一眼,眼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周围看秧歌的人们传来哗哗的掌声。最后的节目就是经过一阵折腾,又开船了,并圆满到岸才算结束。春节秧歌闹完,一些大户人家还要专门请李思命等人到自家院子里表演。

打那以后,李思命和陈姑娘就有了心事,但最终没有表露出来。每次搬船行走在湍急的黄河上,李思命就对着黄河唱着那支《黄河船夫曲》,唱着他心底的思念,唱得那样伤感,那样凄苦。

后来,李韶华就将这个曲目推荐给延安鲁艺,编进《陕北民歌选》,从此就在陕北传开了。李韶华是个大才子,他大学校毕业后回到陕北,参加革命。上级委派他为佳县县长,因他又是个孝子,母亲在家有病,他就一直在荷叶坪当医生,孝敬母亲,只是当个名誉上的县长,一直没任职。他才华出众,自制过浑天仪,指南针,写下很多著作和荷叶坪村志,遗憾的是文化革命时都被烧了。

李思命后人的生活现状

李思命生育三男一女,老大叫李子才,一直在包头做生意,老二叫李子全,老三叫李子有,在铜川桃源煤矿,女儿叫李子英,出嫁在螅镇石畔村。李子全的大儿叫李海元,在青岛,二儿叫李海福,三儿叫李良海。李海福一直在荷叶坪村务农,以发展红枣产业谋生,一年能收入一万来块。但因家底太薄,他的儿子娶媳妇因经济困扰,颇费了周折,去年中央电视台7台摄制组因为录制《黄河流过的村庄》一年来他家十几次。李海福儿媳就求摄制组帮助解决困难。摄制组回到北京后就把这事汇报了领导,最后决定聘用李海福的儿子做临时工,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李海福家的院子里,李海福正拾掇着那些卖不出去的红枣,崔苗问李海福:“你会唱《黄河船夫曲》这首歌不?”

李海福说:“会哩,是跟爷爷学的,唱得不好。”说着很乐观地笑了。

我说:“那你唱上一个。”

李海福唱道: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那几道湾哟,

几十那几道湾上哟,几十那几只船哟,

几十那几只船上哟,几十那几根杆哟,

几十几个那艄工哟来把咱的船儿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那九道湾哟,

九十那九道湾上哟,九十那九只船哟,

九十那九只船上哟,九十那九根杆哟,

九十九个那艄工哟来把咱的船儿搬。

李海福的嗓子清脆宏亮,用的是地道的佳县方言,特别有味道,偶尔有些跑调,要是经过专门训练,一定会唱出原汁原味的《黄河船夫曲》。

崔苗听了说:“你唱得真好听,太有味道了。我也学了点,今天到你家,想学习学习,我唱一个,你看我唱的对着不?”

李海福听了崔苗唱的《黄河船夫曲》后,乐呵呵地笑着说:“你唱得比我唱的好听多了。”

崔苗唱《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这首歌,谁都能唱几声,谁唱都好听。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首歌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仍然被人们传唱着,百唱不厌。现在,有许多文化学者都在探讨这样的话题,什么是最美的陕北民歌呢?

一位艺术家说:“当你听一听原生态的《黄河船夫曲》,你就知道最美的陕北民歌不在各类电视里、不在民歌大赛里、不在互联网里、不在繁华大都市的舞台里,不在声光交汇的演唱会里,不在信天游的录音带里,不在明星艺人的沙龙聚会里,最美的民歌在乡下村庄、地头田园,在黄河沿岸、黄土峁,在沟里。最美的陕北民歌是用苦难、苦力、苦焦唱出的,是用真心、真情、真意唱出的,是用汗水、泪水、苦水唱出的,是用生存、生活、生命唱出的,是用大悲音、大思想、大付出、大人格唱出的,是高天的流云唱出的,是小溪的流水唱出的。你听了,就会甜美在心灵的深处、舒服在骨髓的深处,快活在血液的深处。《黄河船夫曲》无疑就是这样唱出来的经典民歌。”

当年,毛泽东东渡黄河时,深情地望着陕北高原,面对滔滔南去的黄河,深深地感叹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离开李海福的家,离开荷叶坪村,汽车飞驰在榆佳高速公路上,一片鲜红的夕阳就在车子的正前方,构成一幅美丽的晚归图,收获满满的崔苗依然沉浸在歌曲的故事里,在车上对着车窗外的山野兴奋地唱着:

“九十九个那艄公----呦----把----船-----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