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的技法最重要的是这三个关键点

原创:安瑞光影

点动成线 · 线动成面

线、是点和点之间在移动中所留下的轨迹。一幅画面当有'线'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它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线和点一样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

线,可长、可短,可直、可弯,可粗、可细,它可以看得见也可以看不见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在视觉艺术范围内最为著名的,通过线引导人视觉注意力的是《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用了4年的时间才把它创作完成。

这幅画里面即包含了看得见的线,也包含了看不见的线。我们现在去绘画也好,用相机拍摄也好,利用线来做透视的技巧就是从《最后的晚餐》开始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

我相信各位都知道,达芬奇有一副非常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不过、达芬奇在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在业界看来,并非是《蒙娜丽莎》而是这幅《最后的晚餐》。

在此之前,很多大师们也都画过《最后的晚餐》这个题材,但没有任何人能够把《最后的晚餐》的场景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乔托《最后的晚餐》

当然了,我们通过几分钟简简单单的解释就能把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艺术成就交代清楚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单独的,把达芬奇在这幅画里所运用的“线”帮大家找出来。

首先,在画面的整体结构上来看,我们一眼就能判断出耶稣和他的门徒在一个很大的空间内用餐,给你的这种视觉感受是怎么得来的呢?

学过上一讲的同学,我相信一眼就能够判断出来,没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法。

咱们来看:

两侧的柱子是由近至远逐渐缩小的引导你的视线直至窗外,你能看到蓝天、山峰、和绿树

通过线调度空间关系引导人的视觉,这个知识点在上一讲里我们解释的很明白了,当然了这也只是看得见的线,那么看不见的线在哪儿呢?咱们接着来看。

《最后的晚餐》在画面布局上是非常工整,达芬奇把画面的主要人物耶稣放在了画面的正中心,然后把12个门徒分别安排在了一左一右各6位。

创作的整体思路是以耶稣为中心向外扩散的,这种向外扩散逐步落实的思路会带来一个非常好的视觉体验,当人们去看这幅画的时候,大家会把注意力放在画面的正中心

这一点,达芬奇是怎么做到的呢?

达·芬奇,在创作这幅画之前是经过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墙壁两侧的线最终汇聚的点正好是耶稣的头部

天花板的七条线最终汇聚的点也是耶稣的头部,并且天花板一左一右的线,相互交叉在了耶稣的左手和右手形成了一个倒三角的结构

桌子两侧的边缘线,最终汇聚的点还是耶稣的头部,画面结构内所有的线,最终交汇的地方全都在耶稣的头部

不仅仅如此,我们再来看画面的细节。

最左侧的三个门徒同时看的方向和最右侧三个门徒手所指的方向,也都指向于耶稣。

这些线的运用如果你不仔细去观察,是很难意识的到的,由此可见达芬奇在画面结构的布局上非常厉害。

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给画家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描绘自然的技巧,但同时也给当时的大师们带来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在这之前多人物的场面只要保证画面和谐就行了,不需要考虑透视关系。

在当时来看,要既符合透视法又让画面和谐非常困难,但达·芬奇天才般的做到了这一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安瑞老师视频讲解上述文字解析的过程。

更新于 2020-05-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