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与理趣交融——马波生《高原雨》觅趣

  雨,和人类生活实在太密切了,古今中外文艺作品里表现雨的题材俯拾即得。在雨的特定环境和氛围里,可以铺叙生离死别情节,可以抒发作者心绪,艺术天地十分宽广。在雨天,绘画作品与文学作品都同样能展开人们生活的画卷。

  我们见到的这幅画,作者立身于农人的地位,表达了对雨的真情实感。

  春天雨,贵似油。高原雨,如甘露。《高原雨》,是个吉利的题材,关系到西北高原人们的衣食生计。作品内容与审美功利统一,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契合,立意是积极的。

  这里是陕北山沟的春天,小麦已抽芽返青,人和庄稼都盼老天下雨。阿弥陀佛,天遂人愿。这不,雨已经唰唰地下开了,不算大,也不算小,窑洞前,岭头上,山沟里,土塬边,都淋湿了,浇透了。这场及时雨滋润着庄稼地,也滋润着庄户人心田。看来今年又该是个好年景。

  画,很轻松,笔调与情致很和谐,藉线条分疆布局,勾勒出高高低低前前后后的田圻和土坂,大局确定后再作深入描绘。土塬立面施水墨侧锋擦斫,表现土壁绉襞,以深衬淡画出一块前后交迭的状态;平面上细笔点写庄稼,一点点,一簇簇,或高粱或小麦,再用土黄石青一片片分别涂染,冷暖相间,用色不多,却有玛瑙样效果,显得绚丽华贵,渐次模糊淡化,逐步推远。这幅画藉色墨助其气势精神,藉笔力助其色泽丰韵,笔健墨活,用色精当,“笔笔皆著实地”而又松弛自如,在笔墨立形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画面下部添置树丛,固然是反映生活的真实,在艺术功能上亦有美化、丰富、遮拦、联系等作用,浓重的墨色也有加强反差振作画面精神的作用。画边中间大胆地画一土墩状,当是近处土塬顶部一角,屏风似的堵住画面,不让窑前场地过于开张,失之松散。左置树丛阻挡去路,右布房屋堵住通道,甚至题款文字也溶入树丛中,成为形象的一部分,封闭画角。画面下部的这些处理都是为了制造收敛感,紧凑感。对于全画来说,在画理上似可称之为“先开后合”或“开后求合”之道。为的是使窑前场地形成全篇的视觉中心,成为舞台上的“热台区”,戏,就在这个场子上唱。

  登场的是一汉子,一驴子,画得带有几分稚拙,几分幽默。汉子在雨中双手捂着脑袋,甘愿在门外“淋浴”也不肯躲开,这时也许他正对窑里的婆姨高喊:“下雨喽,快出来瞧瞧”哩!人乐小毛驴跟着欢,你瞅,它又是竖耳扭头,又是挓蹄甩尾,喜滋滋的不知怎样才好。虽说“人定胜天”,不错,那是鼓舞斗志的豪言壮语,说实在的,眼下庄稼活儿一半靠人,一半还得靠老天,要不,怎么说人们历来有“风调雨顺”永恒的企盼?

  全画的大效果近景清晰,远景模糊,近景具体,远景概括。这是于平面上表现空间深度的艺术规律使然,在这幅作品中,又是表现雨景的需要。正是靠了中景处迷濛的感觉画出了雨,更是靠了岭头天际隐隐约约的雨丝直接画出了雨。三个地方,用三种不同手法表现雨,可见画家的良苦的匠心了。

  古人论山水有五美:“苍也、逸也、奇也、圆也、韵也”(明·李士达),而这画不苍、不逸,也不奇、不圆,韵味倒是有一些,它兴致盎然地表露出人们心中的情韵。我觉得它有着自己的五美,即:真也、淳也、乐也、拙也、哏也。

1994年7月第1版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

目录

1、江山襄助  笔墨传情——钱松岩《群山万壑一城新》赏析

2、诗意酣畅的农家小景——林丰俗《家在江南黄叶村》品味

3、于凋零中寻美趣——赞李文信《枯藤老屋夕阳斜》

4、山水相济 形中见理——简析宋文治《匡庐飞瀑》的理法

5、造化入画 画夺造化——白雪石《漓江碧 桂山青》的处理

6、惟优是取 体大思精——魏紫熙《奇峰耸翠》管窥

7、浓郁酣沉 冶繁以简——邵声朗《霜林艳》的艺术特色

8、一切都在美的形式之中——读张学成《江村归渔图》所得

9、新观点 新技巧 新体貌——在郭汉深《黎明》前遐思

10、平凡的画材 优美的画卷——浅论宋玉麟《皖山春色》的意匠

11、忠于生活 主宰生活 高于生活——读李可染《颐和园扇面殿》

12、气韵生动 浑然天成——在鞠伏强《岭南谷地》边闲话

13、浓郁酣沉 冶繁以简——邵声朗《霜林艳》的艺术特色

14、沉静飞动之笔 游目骋怀之景——陆俨少《山楼夕照》蠡见

15、铺锦列绣颂山河——话说杨启舆《武夷叠翠》的艺术手法

16、状物抒情 境界别开——钟立崑《山雨滂沱》创作探秘

17、“淡极始知花更艳”——赏洪惠镇《润物细无声》随想

18、浑厚粗矿 色墨交融——徐强《回嶂重岚》观后

19、淡泊心迹的折射——读严波《玉屏峰》感怀

20、不囿樊笼 自创体貌  ——徐希《巴札一角》随记

21、含英咀华 自成家法——黄秋园《秋山幽居图》纵横观

22、开拓性的思考与追求——刘国松《阴山》的启示

23、质朴的景 浓郁的情——朱欣《湖岸春野》的情趣

24、别开生面的山水风俗画——孙本长《河原嫁女》的创意

25、“造化神奇到笔端” ——应野平《黄山雪霁》解读

26、气慨豪迈 格调凝重——观张振学《大散关》有感

27、巴山蜀水的赞歌——钟长生《峡江险航图》浅析

28、绻缱的乡情 独诣的笔墨——童中焘《山色溪声》赏美

29、浑厚灵秀 精益求精——卢星堂《长松流泉》索解

吴国亭画作赏析

编后缀语

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先生对中国当前绘画状况发议论道我感到遗憾,中国绘画已经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

又说,“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过去的伟大作品全部都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好好地研究研究,好好地看一看,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美的道路,走上新的旅程。”(《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好心的批评,偏颇的意见和恳切的期望,都搅在一起了,其本意是希望我们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每当我翻到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时,真是百感交集,不知该从何说起是好。

是的,眼下有一批“美术家”,他们有的只学了十年八年画,有的甚至只学了两三年画,手头既未掌握笔墨功夫,胸中又无文墨积累,可极能经营、颇善公关,常常活跃于电视银屏上,应酬于豪华的酒宴上,作品刊印在自费的画集里,张挂在大宾馆的小卖部中,其至挂着“中国著名画家”的头衔奔走于海内外,把个画坛搞得有声有色,十分热闹,像卖假药的江湖郎中那样滥造又丑又怪的东西四处兜售。对此,许多正派的画家们是不屑一顾的,指出他们的怪画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是:

一些有点成就的画家在具象上创作不出新意来,画点怪画来掩盖他的窘迫相;而那些技术本不高明,出不起风头,画点怪画,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如果怪得新奇的话,还可一鸣惊人。

鲁迅曾说一怪即便胡来。”胡来正是藏拙的好办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当今尚有不少耐得寂寞,认真做学问的画家,他们人品端悫,谦虚谨慎,并且甘于淡泊'不随时俗浮沉,默默地探索着比前人更深更广的艺术道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画界的精英,精神文明的中坚。我想,吉村先生可能看到的只是中国画界鱼目混珠、瓦釜雷鸣的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发出的感喟吧!

有感于此,我一直就想编著一本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山水画水平的画集,顺便写点宣传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真正摸到现今山水画创作的脉膊,于端正画风、于学术研究作点实事,在画界哪怕起点微小的作用也好。

然而古人说,“评画大难,苟非巨鉴,必不允当。”(清·范玑)我非巨鉴,怎能胜任?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又怎敢在人们面前老三老四指手划脚?但心中确实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涌动,加之全国各地广大习画者的普遍要求和出版社的一再催促,在主客观的迫使下,不避才疏学浅之短,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和口气说话,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对待作者和读者,总该是可以的吧!于是丢下画笔,干起这吃力的“爬格子”的营生来,时辍时写,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

书中入选的篇什自然反映了编著者的观点和对作品的理解,这些作品不能说张张都无懈可击,不过,总体上看都相当严肃,较为完整,多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特定的意趣,画面的组织和笔墨也经得起推敲,至少没有把民族传统“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

我在选画时主要把握艺术质量,而不计作者社会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润格多少,年龄长幼等画外因素。我尊重学术权威,但也不怠慢无名画家。这一点,在目录的编排上读者亦可看得出来,前后次序无轻重高下之分,主要考虑题材和风格的变化,使全书取得统盘平衡。

还要说清楚的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站得住的,无论从选材、立意、布局、笔墨、色彩或者从气韵、格调等各个角度去分析都有可取之处,但要对八十余幅作品泛泛而谈,定然象报流水账一样乏味,谁还有兴致逐幅细读下去呢?

“大观园”里的姑娘个个标致,但美得不一样,各有各的相貌,各有各的风韵,我力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在这许多画幅上,象中求理,形中取法,通过逆向思维,依循画家足迹既寻觅它们共同的东西,更着重它们自身的特点予以解说。

关于作品的分析,歌德曾说过广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只有费过一番力的人可以寻到,而形式对大多数人则是个秘密。”绘画艺术美更多的则是形式美,解说的重点侧重于艺术形式规律的揭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囿于编著者的见识,除入选作品之外,各地定然有许多我不知道的高手和精作被遗漏,有些是约了稿而无条件提供幻灯片的,有些是约稿限于篇幅怕增加读者负担而精减了的。

书稿付梓时,遗珠之憾与割爱之痛交并于心,实出无奈,敬请有关同仁海涵;同时由于编著者学力不逮,对作品开掘得不深不透,或许难免还有谬误之处,也希作者和读者指教。

吴国亭 1992年5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