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读了,书很危险!
别读了,书很危险!
《纸房子》读后感
老郑读书评论
周末花了两个晚上时间,读完了被誉为博尔赫斯的继承人、乌拉圭作家、拉美文学的明日巨星卡洛斯·多明盖兹的新奇“文景文学”小说《纸房子》,许多段落读了不止一遍。感觉真好!抚摸着精美的封面,再次看到书的围栏上醒目的“别读了,书很危险!”那出版商煽情的广告用语,心想,何不借用这个标题来写我的读后感,与朋友们分享阅读此书的美妙感受和许多有关藏书、读书等精彩、新奇的知识呢?
这是一本我第一次读到的非常新颖和新奇的有关藏书与读书的诱人小说,也是美、英、德、法、意、日等二十余国读者倾情推荐的一本新书。
先来看看这本小说的大致内容:
一场车祸意外地开启了一趟神秘细腻的阅读之旅……
剑桥学者布鲁玛‧伦侬在旧书店买了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集》边走边读,却在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布鲁玛死后不久,她的同事代她收到了一个寄自乌拉圭的却完全没有注明寄件人姓名、地址的包裹,里面是一本陈旧不堪甚的书--康拉德的《阴影线》,扉页上有布鲁玛的神秘题赠,书缘似乎还有水泥的痕迹。满心好奇的他于是踏上一场跨越大西洋的追寻之旅,想要找出死者和这位神秘寄书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几经周折,在找到一个又一个“知情人”之后,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布鲁玛在两年前一次赴蒙特雷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与这位神秘寄书人布劳尔谈了一场闪电恋情,以满足虚荣、弥补她渐逝的青春和两段不顺遂的婚姻,也顺道一圆自从读了《百年孤独》之后便无法自拔的梦想:划独木舟上溯马康多河。这本《阴影线》就是她当时送给布劳尔的。可这本书为何在两年之后又回到剑桥?过去这两年它去了哪里?布鲁玛的这位同事何以如此了解她呢?因为他自己也是布鲁玛在剑桥大学里的数个最亲密的情人之一。
经过一步步的深查细究,他了解到原来布劳尔是个爱书狂和颇有名气的藏书家,但却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不像有些藏书家,把书籍纯粹当古董收藏而从来不去读它们。他的屋里满满全都是书,从地板到天花板,从四面墙壁向外延伸,甚至占据卧室和车库,迫使他睡在阁楼里。书籍的排列则自有其严密而不可违背的规则,例如莎士比亚不可与马洛并列,因为两人互控对方抄袭。又如马丁‧艾米斯不可与朱利安‧巴恩斯共存,还有巴尔加斯‧略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因为友谊宣告决裂……在他许多藏书的空白处都写满了眉批、索引记录几读书笔记。
但不知为什么,布劳尔后来竟然用自己的全部藏书在大西洋的沙丘上筑起一间纸房子并将自己困在其中……,而直接导致布鲁玛遭遇车祸身亡的那本《狄金森诗集》就是来自那里,这其中的关联和隐情又是什么呢?”
最终的“隐情”对我已经不重要了(其实所发生的一切都源于布鲁玛想对昔日曾狂欢一夕的情人布劳尔做一个感情测验...),还是留待读者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吧,因为读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兴趣和收获是学到了许多有关藏书与读书的历史、趣闻和新奇无比的见解,特别是下面几点既新颖又奇特的读书观念,是我第一次听说的,也是我想去实验和实践的。
比如:阅读电灯发明之前的作品时最好点上蜡烛。那种感受恰如在烛光下欣赏一幅油画,你肯定会发现那幅画会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全新面貌,那是不管用多少电灯都照不出来的。(可能有道理。至少,烛光下的阅读肯定会感受到另外一番情趣)。
再如,由于书籍排版时须按照字体、大小、粗细...等许多细微的差异安置,文章的字词空格会自然形成许多不同走向的“路径”,特别是在烛光下,我们一定会更容易发现在书的每一页里都有几道长短不一,走向各异的“路径”贯穿字里行间,不时在某处稍事停顿,然后又从对角处接续下去,有时从右到左,有时从左到右,有的甚至是一路笔直到底。有些读者声称能从那些“路径”中读出一本书的好与不好,值不值得读等受用无穷的信息。(“路径”之说我早发现了,可对其能否判断一本书的好坏之说我表示严重怀疑,但仍觉得有趣)。
还有更有意思的说法:在阅读歌德的时候,要同时播放瓦格纳的歌剧;读波德莱尔就放德彪西,惟其如此,整个阅读过程才算完整,而且,绝对会大大增加感官上的情趣。巧妙搭配一首美妙的音乐,一篇烂文章也能因而增色不少。(这说法很有可能!遗憾的是,今后要告诉我的朋友们,读老郑的文章时一定记着尽量选美妙的音乐放,因为多半是烂文章啊!呵呵)。
读完《纸房子》,作者的蓄意构思几乎完全冲垮了我原本对藏书的意义与固有认识的藩篱。我不由自主地回身环视自己多年来花费无数金钱、时间与精力逐步构建的数千册藏书“体系”,一丝担忧漫上心头。这些年来,由于深圳超强的空气湿度,我已经发现自己收藏的书中确有十几本心爱的书因吸足了水分而开胶散裂,好心疼啊!难道藏书到一定的数量真成了负担吗?好在大部分藏书保存完好...没办法啊,谁叫咱嗜书如命呢!
"可以说,《纸房子》(La Casa de Papel)不仅是乌拉圭作家卡洛斯‧多明盖兹的趣味小说,还同时兼具文学推理和形而上学的思索成分,在向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致敬的同时,也对世间所有爱书成痴的读者露出会心一笑。"(编辑的话)
这本新奇小说是想通过那个悬疑、迷蒙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去阐述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藏书成痴的反思,特别提出了始终争论不休的关于藏书的问题,即:到底要不要读?而我们也不由自主地与书中人物一样反问:“‘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跑完阅读的旅程’,究竟意义何在?” 不论怎样,做为一个读书人及爱书人,我们的确不应该错过如此一场与书息息相关的阅读之旅。
小说家 E.M.佛斯特相信“读比藏重要”;哲学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则显然认为“藏比读重要”,甚至说“不读书是藏书家的特征”:曾经有个庸人赞美了一番阿那托尔·法朗士的书房,最后问了一个常见的问题:“法朗士先生,这些书您都读过了吧?”回答足以说明问题:“还不到十分之一。我想您也并不是每天都用您的赛佛尔(Severs)瓷器进餐的吧。” 而《纸房子》里那位布劳尔既藏且读,把每一本书的书眉、空白之处,都写满了心得。他不与俗同,他金钱、心力两抛,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悲剧于是几乎注定要发生了。
台湾的资深编辑人傅月庵认为:“《纸房子》以水与火(纸张的宿命大敌)写下了珍本的末日、爱书人的梦魇,而故事里的藏书人布劳尔,则藉此代读者先行了一段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的旅程:他被藏书宰制;他企图回头驾驭不断膨胀的书之宇宙;他的反扑行动失败。”
正如《波士顿环球论坛报》所评论的:“《纸房子》开启一趟神秘细腻的阅读之旅。从阅读与藏书探讨语义学、哲学,以及个人心灵层次的问题。书是一个负担?还是‘时光之门?’萧伯纳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能得到心之所爱,另一种是得到了。” (There are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to get your heart's desire. The other is to get it.)《纸房子》里的人的悲剧,属于后者。”
傅月庵认为:“阅读是危险的,纸房子或即火宅。有时候,随缘闲看更安全。书各有命,实在不用担心它会怨你!” 为此,他还引用了美国小说家萨洛扬(William Saroyan)讲过一个故事来说明“刻意读书的危险”:有名少年几乎天天来图书馆报到,却终日望书,只是眺望浏览,并不把书抽取入手。管理员很好奇,终于忍不住问他:你不读书,整天在这里看什么?少年回答:太难了,实在读不了。但书里装满了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事情,这样望望也像是在探险哩。管理员闻言大笑,那你就看吧。
《纸房子》的作者,乌拉圭作家卡洛斯·多明盖兹(Calrlos María Domínguez),被誉为继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小说家之后拉美文学的明日巨星。他是作家、记者,也是文学评论家,1955年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目前定居在乌拉圭的首都蒙特维的亚。作品有《纸房子》(洛莉塔·鲁比亚文学奖、乌拉圭教育文化部文学奖)、《被品头论足的女人》(伊达戈文学奖)、《卡宾枪的准心》(欧内提文学奖)、《巴尔加斯的井》、《黑色脚踏车》等小说,乌拉圭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欧内提的传记《黑色的形成》等;另著有《写在水上的字》(乌拉圭教育文化部报导文学奖)、《残忍爱情的罪刑》、《银行抢劫犯回忆录》等报告文学。老郑 2008.11.02.
附录:《纸房子》中精彩话语(老郑摘录)
1、要从一本书中解脱,远比获得一本书还要难。
2、我的祖母每回只要看到我躺在床上看书,就会说:“快把书搁下,那玩意儿可危险了。” 过去好几年以来,我一直认定她简直蒙昧无知,可是随着年岁增长,我逐渐明白流着日耳曼血液的老祖母委实睿智过人。
3、一个读者,像一个旅行者在一个已然形成的景致中旅游。
4、割舍书籍往往比获得书籍来得加倍困难。书籍与我们之间以互需、相忘之契紧紧相系,它们见证我们生命中某个永远不能回首的吉光片羽。只要书本仍在身边,便依然是我们的一部分。
5、没有人甘心自己的书一经出借,从此流落在外、迟迟不归。
6、我们宁可遗失一枚戒指、弄丢一只手表、或是掉了一把伞,也不情愿一本书从此佚失、纵使我们永远不会再次翻阅那本书,但是光凭着铿锵有声的书名,那些书页仍然保存着久远以前、连自己或许都早已忘记的情感。
7、有朝一日,当我们积累的书本数量越来越多,终于冲破了一道无形的界线,原本的优越感将全部化为负担,因为从此以往,空间问题将会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网友经典留言
海盗:看得我哈哈大笑,我没放音乐仍能透彻领会你文章的精妙,比如现在!俗语说,货卖与行家。老郑是读书,懂书,爱书之人,在书中你能领略别人视而不见的妙处,所以你是幸福的。至于这本书提出的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我有时也困惑: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跑完阅读的旅程,究竟意义何在?可能就像天体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有许多未解之谜一样吧。布劳尔这“书痴”的许多举动,对于我们平常人也是“难解其中味”吧。我的朋友和亲戚给我总结一句话:借钱易,借书难。问候!
孤独娃:现实中能读懂书的人其实真不多,断章取意人还不少,可能没时间,可能心性浮渣,可能为己所需,但我感觉到你读书还真是用心在读,还引得我再没有时间也惦记的往你这里瞅瞅,当然也是想断章取义的从你这里学习一点东西,知道一点知识,一本好书,一个良友,一句话,都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读啥样的书?营造啥样的环境,这也是读书人的景象与精致,仔细的品读了你的文章,感想还真不少,有机会向你汇报汇报。
舒仁:听了你的介绍,我还是看到了读书的乐趣。不过,“别读了,书很危险”倒是一个不错的广告词。
兰若静云:日常生活里还是能看到很多喜欢藏书的人,比如说我朋友的老公,他们家的书已经多到连客厅地板上都堆满了,因为无法搬房子,只好又买了一套楼下的房子,将它打成楼中楼。又比如我以前的古琴老师,嗜书如命,啃着馒头省钱去买书,他的书也堆到天花板了。其实不仅仅是书,任何收藏都一样,太过痴迷有时会是一种挂碍,人生挂碍的东西多了就轻松不起来,所以每逢很想出手买书时,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冷静,呵呵。多谢郑老师分享这样一本奇书以及由此带来的思考,祝周末愉快!
庚寅老虎:读书与思考是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可能就是那句“‘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跑完阅读的旅程’,究竟意义何在“?只有得不到才会使人产生动力和兴趣,才会使人对知识无可穷尽的向往。欣赏老郑这个有意思的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