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祛湿剂>祛风胜湿>祛湿剂——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三两(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用法】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而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本品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络;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的常用方。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2.加减法: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3.现代运用: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附方】

三痹汤(《校注妇人良方》) 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防风 桂心 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一两(各30g)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半两(各15g) 黄芪 川牛膝各一两(各30g) 上为末,每服五钱(各15g),水二盏,加姜三片,大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但腹稍空服之。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除湿。主治:痹证日久耗伤气血证。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脉涩。

【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8:“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5:“肾气虚弱,肝脾之气袭之,令人腰膝作痛,屈伸不便,冷痹无力者,此方主之。肾,水脏也,虚则肝脾之气凑之,故令腰膝实而作痛。屈伸不便者,筋骨俱病也。《灵枢经》曰,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故知屈伸不便,为筋骨俱病也。冷痹者,阴邪实也;无力者,气血虚也。是方也,独活、寄生、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辛温之品也,可以升举肝脾之气,肝脾之气升,则腰膝弗痛矣;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杜仲、牛膝者,养阴之品也,可以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阴补,则足得血而能步矣;人参、茯苓、甘草者,益气之品也,可以长养诸脏之阳,诸脏之阳生,则冷痹去而有力矣。”

【临床报道】

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腰腿痛8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9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4.1%。[罗玉娟,等.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老年腰腿痛83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16(4):216]

以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配合手法及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10天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显效2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周永朴,等.中医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报告。中医正骨 2000;12(12):4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