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待 【营养】

点击蓝字关注→ 苏敬健康养生 前天

营养是食物当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成分,营养学专门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对于营养,中医拥有怎样的视角去理解和处理?本文给了我们一个较满意的答案。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补充「营养」是人们常提的一个概念。

食物的「营养」要整体看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因此衍生出了现代营养学。营养学概念源于解剖和生理,认为成分决定着食物的营养,其理念是:直接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

但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所有食物都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禀受天地之气,食物是有灵性的,功能是动态的。其生长环境、形状、颜色、味道、归经、四气决定了它的作用

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食物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共体,只不过存在的方式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偏性。而人是生于天地之间,得天地阴阳之气而成人,人也是一个阴阳共体。所谓「营养」,只不过是用食物的偏性来让机体更接近健康的状态,也就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从中医来看,人离不开五谷,杂以水果、肉类及蔬菜,即可维持生命。五谷禀木气而生,火气而长,土气而化,金气而收,水气而藏,得五行之全气,是最养人的。至于五谷含什么成分,中医并不关注。

食物的「营养」和中药的功效,其道理是一样的。现代药理学重视的是药物的有形成分,而中医则重视药物无形的信息。若只把成分看成食物或中药的唯一研究方向,未免得其形而弃其神。

最近,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可能是除水、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的第七种营养成分。这个研究证明,我们吃的不仅是食物,还可能有信息,而现代营养学估计很难加以解释。

从中医来分析,不管是食物还是中药,除了成分之外,都具备寒、热、温、凉四气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清代名医徐大椿有云:「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则入于人身,其凑效亦如之。」

由此说,现代医学只关注成分,却忽视了食物的四气和五味信息,如此谈食物的「营养」是片面的。

「营养」的提供需要气化

中医认为,食物中的「营养」只是物质成分,这个物质成分若不经过气化,则并不属于人体。所谓的缺少营养,其根本原因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气化层面的。忽视人体的气化功能来谈营养,是机械的、不完善的。

生命有阳气,阳气能气化,生命是一个动态的气化过程。阳气的气化作用,把饮食的水谷变成机体的精微,并且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吃了食物,经过胃的吸收、脾的散精、肺的宣肃而后才能水精四布,五精并行,真正有益于机体,而这一过程离不开阳气的气化作用。

若气化功能不足,即使是注射进入血管的营养物质,亦只是不被脏腑所接受的垃圾,必然要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况且,这个排出的过程还可能伤损正气。

例如,国内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无论是补充钙剂、维生素D,还是钙剂/维生素D联合补充,均不能降低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甚至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还增加了骨折发生的风险。

这个结论与以往的观点完全相反。从中医来分析,若不加强人体的气化功能,只是单纯地补充营养成分,并无益于健康。

由此说,生命的关键在于阳气,阳气产生气化作用,这才是生命最核心的功能。而所谓的「营养」只是机体阳气气化的产物,是第二位的。关注「营养」,远不如关注阳气更为重要。

「营养」怎么保证

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所有的食物都必须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变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才能真正被人体利用。要保证人体的营养,首先要考虑的是脾胃的功能。

现在的人嗜食生冷、煎炸、油腻,兼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这此都会伤损脾胃,以至于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十有八九。若一边耗损脾阳,一边补充「营养」,这样不但无益于健康,反而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所以说,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养好脾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只要正常吃饭,不挑食,每个人都不会缺少营养的。之所以会营养不良,根本原因在于人体脾胃功能差,气化不足。

在疾病期间,很多人担心会不会缺乏「营养」而影响疾病的康复。事实上,人在生病期间,脾胃功能是相对弱的,这个时候宜清淡饮食,减少脾胃的负担,尤其不宜补充平日里很少吃的高蛋白食物,这样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生病期间不仅不建议大补,反而要重视忌口。忌口的目的有二,一则避免油腻粘滑之物碍滞脾胃,影响药物的吸收;二则食物也有偏性,避免其偏性加重病情。

比如,阳虚证忌吃寒凉性的食物,以免伤阳;皮肤瘙痒忌吃煎炸、烧烤及辣椒等,以免动火而导致瘙痒加重。有人担心,能吃的东西太少,如何保证营养?我却认为,健康比营养更重要。

因此说,要想保证人体「营养」的充足,顾护好脾胃的功能是首要的,也是根本的,单纯依赖物质去补充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现在是物质比较富足的时代,然而疾病谱却越来越复杂。事实上,缺乏「营养」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关于「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我们思考的重心应该是「营养」能否被人体吸收,也就是脾胃的运化及阳气的气化,而不是只管吃进胃里。

(0)

相关推荐

  • 关于“维生素”的几则短医话

    ● 维生素是十分常见的保健品,不少产品宣称可以增强抵抗力.加强营养等.维生素,听其名字,好象是能利益我们生命的元素.生活中也常见,很多人把维生素当作补药,每天吃几片复合维生素,自认为有益健康.我的观点 ...

  • 夏天吃凉还能养阳气?虚的时候,你最好经常吃!

    昨天 夏天吃凉还能养阳气? 是的. 夏天身体太虚,总是没胃口,没力气,可能就是因为你吃凉太少了. 当然,这个吃凉,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 夏天不仅要吃姜更要吃凉 <黄帝内经&g ...

  • 感冒之后,这些东西吃还是不吃?

    语音 | 张雷 感冒之后,调理饮食有助于早日康复.我们应该如何调理饮食?是听现代医学的,还是中医的呢? 当寒气来袭时,有些人会感冒.感冒了,在饮食上吃点什么更好?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 ...

  • 中医学和营养学对于饮食的不同观点

    为了健康,要不要吃有营养的食物?中医认为:气化为本,食物再有营养,若不能气化,则无益健康. 我们活着,必需吃饭.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的慌".但混吃海喝.暴饮暴食并无 ...

  • 中医如何看待「营养」

    2021-07-23 21:00·答摩 本 期 导 读 营养是食物当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成分,营养学专门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对于营养,中医拥有怎样的视角去理解和处理?本文给了我们一个较满意 ...

  • 中医如何看待肥胖? | 中医学习笔记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社会肥胖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人肥胖比例已经达到33%,青年女性占肥胖人群43%左右,其中儿童肥胖的比例每年以5%比例递增. 西医认为,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 ...

  • 是什么在真正把控生死,中医如何看待生命

    中医的阴与阳 中医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生和死在中医上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为什么中医诊病的时候啥都问?问那些问题有什么意义? 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 ...

  • 【课程】中医饮食营养(二)

    由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与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为广大老年朋友联手开设网络课程.今天播放<中医饮食营养>第二课. 中医饮食营养(二)

  • 【课程】中医饮食营养(一)

    由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与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为广大老年朋友联手开设网络课程.从今天起将播放<中医饮食营养>课. 中医饮食营养(一)

  • 中医如何看待欲望之病?

    情志为病,欲望为病,属于特殊而隐匿的医学叙事. 女人身体与情志之病 至少到中国16世纪,一批医师如薛己等人,继承南宋女科专家陈自明的观点,将情志之病的主体,从<内经>时期的一般性描述,移位 ...

  • 中医如何看待疫苗?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的观念.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不过硬,靠外力是靠不住的.烂泥靠扶是扶不上墙的. 正气足的人,不需要打疫苗,因为任何病邪来了都能抵抗的住,分分钟干翻邪气. 正气弱的人,不能打 ...

  • 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首选哪些中药?看看国家高血压指南怎么说

    最近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发布了,其中里面分别讲到了西医和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以及指南推荐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 根据高血压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

  • UC头条: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 首选哪些中药? 看看国家高血压指南怎么说

    最近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发布了,其中里面分别讲到了西医和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以及指南推荐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 点击加载图片 根据高血压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