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有痰作祟!打呼噜、口异味、三高病、身体乏,都是痰湿体质惹的祸!

一症一方一穴

59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关注公众号,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视频右下角放大键,看的更清楚

时长

06:55

一、痰湿体质介绍

总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

①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②常见表现

主项: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

副项:面色黄胖黯,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胖大,苔白腻,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③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多善于忍耐。

④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眩晕、咳喘、痛风、痰饮等病。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

针对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再补充三点:

①腹部肥满松软,就是说肚子上肥肉多。腹壁脂肪厚度是判断营养状况的显著指标,减少就是营养不良、增厚就是营养过剩。所以自然是形体肥胖的,喜食肥甘就是说喜欢吃甜的、热量高的。

②面部皮肤油脂多,脸上反光,一般大吃一顿之后就容易出现。但要注意吃完饭之后,毛孔张开散热,油脂分泌多,这是正常的。这里强调的是其他时间段。

③正所谓“鱼生火、肉生痰”,高能量的营养就是伴随着痰湿,痰湿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阻碍气则困倦、身重,阻碍血则面黯,阻碍津液则痰多。

而且“富得流油”,外面都分泌很多油脂了,内部必然少不了。

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这就是血浊

痰多便是痰浊、尿浑浊就是尿浊

这也正是发病倾向中提到的,消渴(糖尿病-高血糖),胸痹(冠心病-高血脂),痛风(高尿酸),产生栓子并脱落阻塞就是“中风”。

因此,痰湿体质的调理要点自然是,健脾益气、化痰祛湿。

健脾益气就是提高代谢水平,化痰祛湿就是减少垃圾产生、及时清扫垃圾。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是生痰之源,健脾益气是说气血之源,化痰祛湿是说生痰之源。这是“一体两面”,推荐一个代茶饮。

二、药物组成——代茶饮

组成:荷叶、山楂、茯苓、陈皮,各9g

荷叶宽胸理气,治疗痰多胸闷。山楂消食化积,治疗腹胀嗳气。

茯苓、陈皮健脾祛湿,陈皮偏理气、茯苓偏利湿。

使用注意:

①沸水冲泡15分钟后温服,每天2次、每次2杯。

②夏天可加绿豆、苡仁、冬瓜熬水,冬季可加生姜、白术、肉豆蔻熬水,当饮料喝。

③痰湿体质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干预方式,能明显减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换句话说,如果能去除痰湿,就意味着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荷叶、山楂、茯苓本身也是降压、降脂的常用药,而且现代药理实验也有依据。

三、穴位推荐——阴陵泉

阴陵泉,在脾经上,是祛湿要穴

每次点按5分钟即可,还可配合艾灸20分钟促进气血流动。气不滞,湿不聚,痰不生,肿则消

如果有皮肤瘙痒,更可以膀胱经拔罐。但是要注意有红肿的地方就别用了,会造成皮肤破损而感染。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长按添加健康顾问

四、经验分享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谭芳,将《中国药膳大词典》中7000多首药膳方进行整体分析,得到痰湿体质调理方1393首。对涉及的958种食材分析,使用频率最高的14种分别为:生姜、山药、大枣、黄芪、薏苡仁、莲子、党参、杏仁、茯苓、陈皮、赤小豆、人参、芡实、白术。

再根据药物之间组合相关性,筛选出10个针对调理方,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8位专家进行评价。

认可推荐三个方组,分别为荷叶、橘红、山楂,陈皮、茯苓、甘草,薏苡仁、山楂、茯苓。

橘红即为陈皮,这三个方组,其实就是上面的代茶饮。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李唯溱,在饮食控制基础上,针刺中极、丰隆、阴陵泉治疗单纯性肥胖,隔日1次、治疗8周,有效率为90%。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肥胖度、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都有下降,尤其是体脂百分率。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中药基础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