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之腊月十八——山西人的年夜菜(三)
年俗之腊月十八——山西人的年夜菜(三)
山西灌肠是个外刚内柔的食物。名字荤腥浓烈,但其本质却十足内敛。虽然叫灌肠,但是山西灌肠和一般的灌肠完全不一样,没有任何的动物内脏。
山西灌肠是由荞面制成,开始时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后来,经逐步改良,将糊状的荞面放入小碟内,上笼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肠,形如碗碟,大的直径20厘米,小的直径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口感精道细腻,爽滑利口,久吃不腻,调制简单,随吃随切,加入秘制卤汁,口感更佳。
灌肠最早是由血肠演变而来:猪血灌入肠衣煮熟叫"血肠",后在血中掺入荞面灌入肠衣后上笼蒸熟,也叫"血肠",再后来有时也只用荞面糊灌肠,灌完肠剩下的荞面糊放入盘中蒸熟谓之"素灌肠",演变到今成为了只有荞面没有血也没有肠的"灌肠"。这种叫法一般流行于太原地区、晋中一带,其余地方也有叫"碗托"的。
在山西灌肠和碗托是不同的,不能乱叫。下面我们来一起分辨一下二者的区别:
A.
厚度不同。只有厚度在接近一公分上下叫灌肠,比较薄的在5毫米以下的叫碗托;
B.
第二在于制作工具。碗托,从字面上来理解,碗托离不开一个“碗”字。碗,是用来蒸制碗托的工具。灌肠”是以“小碟”为制作工具。因为所用工具的不同,所以蒸制时间也不一样,灌肠的蒸制时间比碗托要短。
C.
第三在于吃法,碗托主要吃法就是泼辣椒油醋蒜等;灌肠的主流吃法则分为豆芽炒灌肠和打卤凉调灌肠。
D.
第四在于口感:灌肠口感较之于碗托细腻,碗托本身的味道比灌肠要重;碗托分为面碗托和肉碗托。面碗托可以分为白面碗托,豆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代表为平遥白面碗托、宁武豆面碗托、吕梁荞面碗托和保德肉碗托。而灌肠大多数为荞面。
太原周边制"灌肠"名达省内外者如晋源、徐沟、榆次等。荞面灌肠也为晋西南蒲县、隰县一带群众擅制喜食。长治的襄垣、武乡、沁县一带,百姓多呼之"官尝"。山西的平遥、忻州、吕梁等地呼灌肠为荞面碗托。以碗托之称小吃最有名者,数保德荞面碗饦与平遥白面碗饦。忻州宁武县以豆面制碗饦,亦为当地传统风味。
年夜饭
山西人的年夜饭硬菜推荐
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劲道细腻、爽滑利口、就吃不腻
3
灌肠
不管在山西何处,灌肠或者碗托都是一道口味极佳的美食,炒之可当主食,卤之又可作为一道菜肴。作为山西本土的小吃代表,除了本身内含的浓浓乡情味儿之外,它也是山西人生活水平从贫苦到小康的见证者,是一道充满回忆会讲故事的硬菜。这样一道菜,实在没有理由缺席年夜饭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