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商纣王,真的是罪大恶极的暴君?

朝歌,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就在鹤壁。鹤壁也是《封神演义》故事的发生地。

一提到朝歌,提到《封神演义》,就势必会提到纣王。

传统史书对商纣王(帝辛)的记载几乎没有好事:他宠爱妲己、奢靡享乐、滥用民力,发明炮烙等酷刑,迫害忠良、滥杀大臣,如杀鬼侯、鄂侯,囚禁周侯姬昌,挖叔叔比干心,废重臣商容,并逼跑了王室贵族、贤臣箕子,最终把600年商朝葬送掉。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纣王的评价就是“昏君”、“暴君”,以至于“桀纣”成为坏蛋君主的代名词。

不过,古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种种恶行,难道都是真的吗?纣王真的坏到这个份上吗?

其实早在东周,就有人质疑这种污名化了的纣王形象了。

春秋时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宫就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的话并不是什么难懂的文言文,意思就是说其实这纣王的坏啊,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只不过君子们厌恶处在下流的人,人一旦名声不好了,成了坏人的总代表,就什么屎盆子都扣他头上了。

到了20世纪前期,著名疑古派史学家顾颉刚老先生写了一篇名为《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的考据文章,专门对纣王的所谓罪行进行了系统的考证、辨析。顾老先生把各种古书里记载的纣王罪行,按照古书的成书早晚,一条条地罗列出来,如:

西周时期古书中记载的纣王罪行,春秋时期古书中记载的纣王罪行,战国时期古书中记载的纣王罪行,秦汉时期古书中记载的纣王罪行……

列完表后大家非常直观地发现,西周时期(《尚书》中公认较早的几篇)记载的纣王罪行,只不过才六条,也就是“酗酒、信有命在天、不用贵戚旧臣、任用小人(上古指地位低下的人)、听信妇人之言、不留心祭祀”,而且只是概况性的模糊语言,没有什么具体的详细事件描述;而到了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以后,纣王的罪行就越来越多,而且情节描写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离谱。

顾老先生通过这种罗列直观地向大家证明,纣王不少所谓罪行,其实都是后世杜撰出来的;一些罪行即便最初古书上有那么个模糊的影子,但是那些残暴的具体细节,却也是后世一代代添油加醋加上的。这也符合顾颉刚著名的“古史层累说”。

推荐给大家去读这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基本可以下这样的论断:

古书中关于纣王的那些“变态”级的暴行,什么砍腿看骨髓、为验证是男婴女婴而剖孕妇肚子、挖虿(chài)盆养毒蛇咬人、让男女裸体追逐于酒池肉林间等,都是较晚的古书(战国以后的古书)中才有的情节,可信度很低;

即便是那些比较常规的昏君、暴君的举动,如好酒好色、广修宫室、任用奸佞、迫害忠良、滥杀大臣等,其实夸大其词之处也甚多,而且其动机也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纣王骨子里残暴,我们有的已经分析过。

所以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纣王:

他有缺点,好色享乐,但说他如何荒淫残暴,恐怕言过其实,尤其是那些离谱暴行,应该都是后人编出来安在他头上的。

他精明有才干,想有所作为、扭转乾坤,力图振兴商朝,但是王朝作为一条600年大船早已经千疮百孔,难以裱糊。

他面对内忧外患(内部纷争、天灾不断和外部东夷、周人等的反叛),又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没有缓和各方矛盾而是加剧了矛盾,反加速了王朝覆灭。

说到底,纣王只不过是一场末代王朝“悲剧”中的代表人物,一位失败的改革者而已。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