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年纪图清静,一路心灵有栖居!
一把年纪图清静,一路心灵有栖居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年夏天,那时我才二十出头,堂舅刚好第一回从台湾回来,与阿舅一同到我家探亲。白莲寺“容姑娘”得知阿舅到来,捎信让阿舅前去给寺里几位老人看病。于是,晚饭后,我就陪两位舅舅到白莲寺去。
我们祖上最先在白莲寺外山冈肇基兴业,再辗转落户现址。据说有先人在白莲寺出家,白莲寺址为祖上所赠。因这种渊源,再加上住持“容姑娘”待人特好,我们对白莲寺特怀好感。
趁着星光,我们三人边走边聊。因为历史原因,一湾海峡将亲人相隔一方,一别三十载。舅舅兄弟二人久别重逢,总有叙不完的旧,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便到了白莲寺。
此时正是晚课时分,大雄宝殿内,僧侣并列,鱼罄交响,梵音悠扬。我正坐在殿外廊前小憩,一阵清风拂来,将走山路涌起的那种躁热,从头至脚一扫而光,顿时浑身一片清凉,也觉得殿内功课宛如音乐会一般美妙动听。此后,我对堂庵庙观便多了一份亲近之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喜爱到一些老村落走走,去看看那些上了年头的老宅子大房子。每当走进深深的巷陌里,看到精致的青石门框和精美的门檐门额、别致的马头墙,便会心生欢喜,就会无所忌讳地迈进庄重的大门,走过开阔的天井,来到敞亮的厅堂,细细地欣赏那些匠心独运的锦桌、联围、匾额、柱头、斗拱、梁托,慢慢品味那木雕、石刻、灰塑、书画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获得如同吟诵唐诗宋词元曲一样的快感。
在忙里偷闲的行走中,逢寺必访已成惯例。当然,不是为了烧香礼佛,不是为了结识方外高人,而是缘自那份对应内心的清静与恬适,缘自那份来自远古的流传与感召。
今天下午微雨迷濛,在瞻仰城山陈最公之墓,造访濑头三百老宅后,有幸一览溪北玉泉寺的简洁、清净、高雅,真是造化!
玉泉寺者,溪北村人称之里庵,位于溪北村东山坳处,在工业路北侧,路口置一石,上书“玉泉寺”三字,不甚起眼,如我粗心者,数过石前而无睹。罪过,罪过!
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玉泉寺,虽单门独院,一殿一佛一尼,客堂、茶座、禅房、香房数间,然格调极高,既保留传统寺院的格局,又呼应现代生活的品味。大到整体建筑的设计、装饰,小到室内各处摆设、布置,均独具慧心,弥漫着一股融文人雅士、高僧大德、淑女闺秀多重气质于一体的特有气蕴。
我喜欢这里的清净与平实。这里,坐落山坳,与二三民居为伍,与山林民房和谐相融,浑为一体,既不寂寞,又不喧闹。这里,一殿一佛,只听梵音,只闻兰香,不见烟味,卓尔不俗,清净无染。
我喜欢这里的深沉与古雅。这里苍松翠竹,景色怡人。这里,灰墙黑瓦,内敛素朴。这里,老木旧料,古韵悠远。这里,室雅兰秀,茶盏生香。这里,佛书禅画,自觉渡人。
我喜欢这里的热情与平等。这里,一入山门,便可登堂入殿,即见佛祖,不用焚香烧纸,无需繁文褥节。这里,一有来客,住寺女众便合十顶礼,热情相迎,真诚引导,全无造作虚应。我雨天骑车入寺,雨水汗水泥水相融,应是一副狼狈,寺众并无嫌恶之意,住持还相邀喝茶,挽留用餐,甚是感人。
可惜,今日衣冠不正,又逢寺中有挂单远客,未敢造次叨扰住持,一睹宝相。待机缘成熟,定当再访宝地,聆听法音。
欢迎商家加入以下推广队列
(请点击以下标题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