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锋纪实2篇

·故人旧事2020·周日增刊·

饶学锋纪实2篇

作者:饶学锋

(一)游贵州桐梓瑞峰寺

离我们避暑的农家乐不远的高山上,有一个寺庙,叫瑞峰寺。

我们住的是贵州省桐梓县尧龙山镇“兴龙农家乐”,海拔1053米,比较凉快,每当天气晴朗时,风都很大。当然,大太阳时还是有点热,但不像重庆那样闷热得使人发慌,感觉要舒服一些;晚上跳坝坝舞也不会流汗水,如果在外面坐着吹牛摆龙门阵,就一定要穿上长袖衣服,否则会感觉有点冷。

站在农家乐看瑞峰寺那座山,山的顶部都是云雾缭绕,有时甚至整座山都被那厚厚的云雾笼罩着,白茫茫的一片。只有天气晴朗时才能看到寺庙,但显得很小,因为这座山实在太高了。

瑞峰寺在当地很有名,听当地人说,那里的菩萨很灵,有求必应,所以去朝拜的人很多,香火很旺。香客不仅有本地人,来自贵阳、遵义乃至重庆的香客也不少。香客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来这里的目的是一样:求子、求财、求官运、求健康、求消灾、求保平安等等。我们也想上山去瑞峰寺烧烧香,去求菩萨保佑我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们、同学们、同事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从我们住地到瑞峰寺那座山的山脚,要走近1个小时;从山脚到寺庙还要走2250米的石板路,这条青石板路1米2宽,路面很平整,但全是在陡坡峭壁上,几乎60%都是石梯坎。整条路的石板成色比较新,据说是前两年贵州省旅游局为了发展旅游业,花了2000多万元建成的。这条路,年轻人需要走两个小时,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走4个小时也未必走得拢。

远远的高山上,瑞峰寺显得很渺小。

听说后山修了一条公路,汽车可以上山。但上山后还是要步行20分钟的石梯坎路,才能到达寺庙。绕道后山要多走很多路程,但是年龄不饶人,我们还是决定开车前往。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我们8个人开了两辆车,出发了。一路上,山清水秀,树木成林,处处鸟语花香,随处可见绽放的鲜花五颜六色,真是美丽极了。

汽车好不容易开到寺庙那座山的山脚下,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很陡很窄的柏油路,两个小车错车时都必须特别小心翼翼、慢慢地通过,而且公路蜿蜒上升,弯拐出奇的多。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未曾见过这样陡峭的公路,大家提心吊胆,心都抓紧了。车开了很久,窗外的风景很美,但除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专注地开车,其他人都紧闭双眼,不敢向车外看。

车行驶了50分钟,好不容易到达了山上的终点,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停了许多小车,旁边的路上也停了很多车。我们停好车,下车去,看到很多搭建的简易房屋,大多数卖香蜡纸烛和一些卖小食品的,也有几家搭建的大棚开饭馆。卖东西的人很多,都是穿的长袖衣服,还有穿棉衣或羽绒服的,看来这山上的气候确实很凉快,早晚一定很冷。

我们和其他人一样,买了些香蜡纸烛就徒步上山了。上山的路是修得很好的青石板路,但石梯坎太多太陡,攀登很费劲。好在途中修了几处休息点,都安放了几把条丝椅。经过20多分钟的攀登,终于到达了观景台。

观景台在瑞峰寺旁的山顶上,因地制宜建造而成,有七八个平方米,四周是水泥栏杆。站在这里看风景,真是大开眼界:仰望天空,真正的蓝天白云,仿佛是在飞机的窗口看外面一般。跌宕起伏的群山尽收眼底,远方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云海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炫人眼目。那连绵不绝的大山上竖着很多风力发电的电杆,高高的电杆上安装的叶片在随风转动,真是美不胜收。

低头看那上山的石板路,像一条腰带飘落在山野间,时隐时现。有的路段行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爬上山来的人一个个早已是汗流满面,气喘吁吁。不过,既然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上山来求菩萨,再累也认为是值得的吧。

据当地人介绍,这座山的海拔是1800米,山顶的天气变幻莫测,有时阳光明媚,有时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说来就来。

从观景台看瑞峰寺,它修建在险要的高山上,巍然屹立,一共七层,很华丽。从观景台靠岩边走过去,差不多100米的石板路,往下看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万丈深渊。

在离寺庙20米处立了一块碑,碑文详细介绍了瑞峰寺的整个情况,我大致看了一下,说瑞峰寺始建于前秦时期,经历了许多朝代,每个朝代都加以修缮,使寺庙更加完美等等。本想认真看个究竟,无奈这条路在悬崖边上,过往行人又多,为了安全,只看了个大概。

到了寺庙脚下,往上爬几十米的石梯坎,到达瑞峰寺的外门。首先看到的是,门旁有一个警务室,挂着一块很正规的牌子。我感到纳闷:难道寺庙还要公安人员来把守?

后来得知,前些日子也就是农历六月初一到十九那段时间,据说是菩萨的生日,八方香客都来这里烧香,川流不息,当地政府怕出事,特地在这里增设了警务室,派公安人员来值勤,以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

进了瑞峰寺,左边是那座修得很华丽的七层楼庙宇,里面主要是僧人宿舍、客房、食堂、藏经阁,还有存放各种物品的库房。而真正的庙宇,是在右边山头下方的崖洞里。

崖洞门前放着两个很大的长方形香炉,香炉里一直熊熊燃烧着香烛,很远都感觉热得使人有些受不了。时常听见乓乓响的火炮声。

崖洞里很宽阔,分成几个大厅,各个厅里塑着不同的菩萨,有的菩萨面带笑容,慈祥可爱,有的菩萨看起就有点吓人。菩萨的面前都有一条长桌,上面摆放着供品之类。每个长桌上还放着一个直径30厘米、高20厘米的紫铜钵(磬),闪闪发光,很是耀眼。

在菩萨的脚下,放有香客们跪拜的蒲团,但最显眼的还是每个厅里的功德箱。功德箱要比普通家庭的床头柜大得多,也高得多,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厚厚的盖子开口处,都被香客们捐钱时用手磨出了深深的槽子。

庙里有十来个和尚,都穿着酱黄色的僧衣,脖子上都挂着一串闪闪发亮的佛珠。但我注意到,每个和尚的头顶都没有戒疤,我想,可能现在僧人的规矩也改革了吧。

上山的香客们排着队,依次在蒲团上跪拜菩萨。每个香客看上去都是很虔诚的样子,庙里的和尚看上去都是肃然起敬,左手五指并拢朝上竖在胸前,右手拿着一块像戒尺一样的木块,不时敲一下闪闪发光的紫铜钵,只听得紫铜钵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和尚口中念念有词,但旁人一个字也听不清楚。这样搞了几分钟,就结束了,香客拿三五十元给和尚了事,紧接着是下一位了。一般人只跪拜一个厅的菩萨,但有的人可能更虔诚,几个厅的菩萨都要去跪拜。

我们拜完菩萨,出了崖洞大门,正好碰见一个老和尚,就向他请教关于瑞峰寺的情况。老和尚脸上带着微笑,很慈祥,耐心地给我们释疑解惑。

他说,瑞峰寺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修庙时主要看中这座山险要,并且有得天独厚的大崖洞。那时上山没有正规的路,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靠人工用背篼从山下背上山的,花了好多年时间才建成。后来修了条土路,山上需要的东西就可以用马驮上来了。老和尚还介绍说,寺庙的香火一直很旺,尤其是这两年上山的路修好后,来的人更多了,全国各地的香客都有,偶尔还有一两个外国人。老和尚又邀请我们去食堂吃豆花饭,每人12元。

食堂很大,吃饭的人很多。饭是素斋,没有油水,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很开心。因为每个人都拜了菩萨,请求菩萨保佑自己,帮助自己完成所许的心愿。

饭后,我们随下山的人群走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不时回头看看瑞峰寺,心想,寺庙里的菩萨一定能保佑大家,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2019年8月8日于桐梓

(二)名字带来的烦恼

今天是7日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的纪念日。在庆祝党的生日的同时,我突然想起了4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发生在1970年代初,我们被招工进了101(川庆化工厂)没多久,住在男单身宿舍第2幢4楼的一间宿舍里。我、魏书远、钟绍全、赵党生4个人,因为耍得好、合得来,我们才自由组合,住在一个宿舍里的。

我们除了上班,其余时间都是在宿舍里,吃饭睡觉,吹牛说笑,无话不说。我们不仅是同事、室友,而且亲如兄弟,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真是一群快乐的单身汉。

这里特别说一下赵党生,他的外号叫“亚非拉”。因为他个子比较高,也很壮实,脑袋比较大,浓眉大眼,四方脸棱角分明,尤其是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自然卷,格外引人注目,很像是一个阿尔巴尼亚的英俊青年。那个时候,好多年轻女孩追求的理想对象就是那个样子。别说女孩子觉得他好看,就是我们这些男孩子也很羡慕他那模样。

那时候常放映一些阿尔巴尼亚的影片。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正是和阿尔巴尼亚很友好的年代,也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团结的时代,有一首歌的歌词就有一句是:“亚非拉人民要解放……”根据上述原因,赵党生很自然地就得到了“亚非拉”这个好听的雅号。

总之,赵党生的模样,用当今的时髦语言來说,就是一个字:帅!用女生的话说,肯定就是:太阳刚了,帅呆了!心里还想:如果我的男朋友是这模样的话,这一生就满足了。

赵党生是1952年7月1日出生,那天正好是党的31周年生日。赵党生的父亲在重庆轮渡公司工作,不仅是一位船长,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所以,儿子呱呱坠地时,赵父喜得贵子高兴之余,灵感一来,马上就给儿子取名为“党生”。

“党生”,一来带点政治色彩,同时感到儿子的生日能和党的生日同一天,真是双重喜庆,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肯定以后会成为佳话。

赵党生长大后,也时常为拥有这个名字而感到骄傲,经常自豪并炫耀地说,他父亲给他取了个这么优秀的名字。

但是,事情的发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拐个弯。有一天开职工大会,会议的其它内容就不说了,只说一件事。当时厂里的第一把手革委会刘主任,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在台上很气愤地,用一般人听不太懂的南腔北调普通话说:“我们学工中竟然有一个人,居然名字叫赵党生,真是胆子太大了!‘党生’,这是随便可以叫的吗?”

会后,赵党生回到宿舍,闷闷不乐,垂头丧气,不知所措。

我安慰他说:“名字只是个代号而已。取‘中国’这个名字的人也很多,取‘国庆’这个名字的人也不少,就是取‘党生’这个名字的在全国也不止你一个。没有关系,不要管他。”

但赵党生,他却是一个“个子大、胆子小”的人,他根子正、苗子红,又是一个共青团员,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怕因为这个名字会影响他的前途,就想把名字改一下。他想来想去想了一夜,都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名字。一直想到上午八九点钟,看到我床头上有一本《欧阳海之歌》的小说,于是就取了个名字叫“赵海”。然后就急急忙忙到派出所和保卫科,把名字改了。

就这件事情,我想了40多年一直没有想清楚、弄明白:一个人的名字又怎么了?非要把名字改了,这是啥道理?到底是赵党生的父亲的错?还是赵党生本人的错?或者革委会主任的错?到底是谁的错,又错在哪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同宿舍的几个人也退休了八九年了,虽然都老了,但身体还一般,唯独赵党生(赵海)不幸,几年前去世了。我想,可能现在他在天堂也没有把他名字这件事情想清楚、弄明白,到底是谁的错?

过去这么多年了,有时做梦都还梦见他那英俊的模样,好想对他说:“我的老同事、我的室友、我的好兄弟,我们这些年来一直都想念你、怀念你,希望你在天堂过得更好!另外提醒你:若在天堂取新的名字时也要注意了,取个简单的名字就行了,不要再像在人间那样因为名字而感到烦恼。希望你这件在人间没有搞清楚弄明白的事,也不要再去想它了,这也许是天上人间都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事情。”

2020年7月1日于重庆

作者近照及简介:

饶学锋,1969年下乡到铜梁插队落户,1971年招工到重庆101化工厂工作,后为重庆川庆厂,化工局下属企业,曾经有3000多职工,地址在渝北区洛碛。2011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我国最清贫的寺庙,不许香客们捐钱,僧人每天睡4小时只吃一顿饭

    探寻世界尽头,尽在六六途游.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我是六六. 自从佛教文化传入我国之后,便在我国拥有了极大的影响,而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不断宣扬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兴建的各种寺庙建筑更是成为了现代旅游业当中, ...

  • 飞机场的十点半——清凉佛国五台山

    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候,好友便聒噪要往五台山去拜山朝庙,其虔诚之心几乎令人感动,无奈因缘未至,由于不得已的意外而致中途改道,虽旅途尚属圆满,然心内而言却不得不说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今番时节,终于条件具 ...

  • 潼字少三点,说是失误?出家人不打妄言,劝你们和尚不要趟浑水

    童字少三点,可能是刻的时候失误,这话也能说得出口?出家人不是应该以慈悲为怀吗?给寺庙喝水用的,怎么打在乱石堆积,荒芜难行的地方?井口为什么被封住?这么长时间了,有哪些使用过的痕迹? 出家人慈悲为怀,明 ...

  • ​饶学锋纪实2篇:知青宣传队和忆川庆化工厂

    ·故人旧事2020·周日增刊· 饶学锋纪实2篇:知青宣传队和忆川庆化工厂 作者:饶学锋 知青宣传队 1969年,我和全国的中学生一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当农民了,那时候我们就得到一个好听 ...

  • 饶学锋小说两篇

    ·故人旧事2020·周三特稿· 饶学锋小说两篇 作者:饶学锋 圈  套(小说) 重庆解放碑旁的建设路,百货大楼.商业广场.土特产商场林林总总,各种名特小吃店和经营各种生意的私家商铺随处可见,游客熙来攘 ...

  • 饶学锋:​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文/饶 学 锋 1964年小学毕业了,"根正苗红"的同学进入了19中和嘉陵江中学,象我这种所谓家庭出生不好的人自然就不能上正规学校,无奈只有眼巴巴 ...

  • 饶学锋: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文/饶学锋            儿时的伙伴欢聚一堂        在鸿恩寺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盛开的鲜花, ...

  • 饶学锋:歇 凉

    幼年的记忆--歇凉 文/饶学锋     酷热的夏天,每当吹起空调感到凉爽舒服的时侯,总会想起儿时我们歇凉的场景.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一个天然的"火炉",若在中国数第二,没有哪个城市能 ...

  • 饶学锋:​痛苦回忆.小 学 的 经 历

    痛苦回忆.               小  学  的  经  历 文/饶学锋 1950年腊月廿三(也就是1951年1月30日)传说中的这一天是灶神菩萨上天的日子,但我却在那一天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

  • 饶学锋:​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文/饶学锋   现在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也都是栽培的各种名贵花草,各地的街道旁广场上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整个城市简直就是花的海洋 ...

  • 饶学锋:乐 趣 童 年

    乐  趣  童  年 文/饶学锋     记得60年代初期,正是我们国家的大饥荒年,那时我10来岁,虽然食不裹腹,个个都面黄肌瘦,但毕竟是天真的儿童,有机会也是要找些乐趣的. 俗话说得好:" ...

  • 饶学锋:“儿童节”记忆

    " 儿 童 节 " 记 忆 文/饶学锋 临近"六一儿童节",看到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漂亮衣裳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公园尽情的玩耍,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使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