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就在课堂中
“新教育”在课堂中
——再读朱永新老师《新教育》有感(3)
文/王常亮
说实在的,再读朱老师在《新教育》一书,我尤其关注他对“新教育在哪里?”这个问题所做的回答。他说真实的新教育“永远在田野中,在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的教室里。”他说新教育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真是字字珠玑,既鞭辟入里,又发人深省。
记得博友湖畔书生在她的回帖中曾描述过她的教育“乌托邦”:山脚下,有条河,给我一片园子,两间屋子,一间做教室,一间装满书,一群孩子,流着鼻涕,剃着光头……教育应该是天然的环保的。对此,恐怕是当前所有教育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期盼,但只能很是羡慕却又遥不可及。是的,这样的“田园生活”才是真正的“还原教育的本真”,可问题就是现实吗?既然不现实,我们又该如何去找寻我们的失去的“教育梦”呢?细读朱老师的《新教育》,你就会顿感豁然开朗,因为朱老师所倡导的“新教育”其实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教室里,更在我们的课堂中!
新教育在课堂中,体现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凯洛夫在他的《教育学》一书中说“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起主导的作用”,这确定了教师的主体性;后有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却说“把儿童看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教师是主要辅导者”,这确定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样,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有观点折中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对此观点我还是赞同的,因为如果教师不是主体的话,学生的主体也就无法呈现出来。但教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
新教育在课堂中,体现在“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自古以来,都是先生教学生学,似乎亘古未变。曾鼓噪一时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模式几乎已经为人们所淡忘。但传统的课堂被翻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的理念也已经成为当下全体教师的行动指南。不仅如此,“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也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为更多教师所推崇。“课堂变学堂,教师变成学师,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与指导者”恐怕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试想,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是我们心目中新课堂,这样的教育岂不就是我们要倡导的新教育?!
新教育在课堂中,体现在“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现如今的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已成普遍现象。“高效课堂”虽没有一开始叫得那么响,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成大势,不可阻挡。学生能讲的,老师最好不讲;学生经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最好也不要插手。学生在课堂中俨然成了“小老师”,从自学到群学,从组内展示到班级展示,真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感觉。那老师在何处发挥作用呢?就是当学生对知识理解遇到困难时,就是对重难点突破上难以把握时,此时就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的点拨作用应该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师生互动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新教育在课堂中,体现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人间。为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瞬间家喻户晓,网络授课热闹非凡。空中课堂云海在线,QQ直播钉钉云盘,无不彰显新科技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与改变。新课标新教材,必然催生新教法新理念;新高考新时代,必然呼唤新教师新教育。在时代瞬息万变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尽快顺应教育要求的新发展,我们就会很快被学生所厌弃,最终也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呼唤新教育,并不一定就要拥有“世外桃源”。只要有爱,我们的教育梦一样也可以实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