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关于年三十的记忆

小孩子会盼年,可我这年已不惑的人,也还盼年。

年关将近,禁不住又想起了小时候关于过年的那些事。

年三十天还不亮,躺在被窝里睡得正香的我们,就被一阵“噗噗嗵嗵”、“霹雳啪啦”、“砰砰砰砰”、“咚咚咚咚”,远远近近的鞭炮奏鸣曲给叫醒了。

伴随着鞭炮奏鸣曲,又慢慢睡着,直到父亲在自家院子里,“啪”、“啪”、“啪”,“咚”、“咚”,近距离地放响鞭炮时,才彻底被震醒。

年三十早上放鞭炮,老家俗称“㼜蚊烟”,“㼜”具体不知是哪个字,“熏”、“烧”的意思,老家人读起“ang”来,咬得很实,就像老家人说“俺”一样。

一般家里大人趁天还不亮,就在院子里烧一把麦秸或者豆秸,然后点一串鞭炮,鞭炮放完再回床上去睡回笼觉,这便是㼜蚊烟了。

听老人讲,㼜蚊烟的目的是把来年的蚊蝇都熏走,院子角角落落都不招蚊虫。总感觉这种说法有些牵强,觉得㼜蚊烟的意义远比这个大些。

被㼜蚊烟的鞭炮惊醒之后再赖会床,一般会继续睡去,父母让我们晚起些,多睡会,因为晚上要熬夜守岁。

起床时,换上前一天晚上就摆在床头的新衣服或者是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心情也随着新衣服焕然一新,变得不同以往,内心充斥着些许小激动、小兴奋和小期待。

虽然父母说新衣服要大年初一才穿,但小孩子哪里忍得住。

年三十的活还是要干的,姐妹几个分工协作。大锅底下烧火,压水井里压满一缸水,再加两桶,然后摘菜、洗盘子、洗碗筷、洗小茶碗和小酒盅,做大人的小帮手,准备下午的年夜饭。穿着新衣服,干活也会稍加注意,尽量不弄脏新衣服。

看父亲打一大锅面粉浆糊,打好的浆糊锅里放一把小饭帚,再端来一个大簸箕,簸萁里面摆着春联、罗门笺(古代叫幡胜)和酉贴,上面压着一把新扎的高梁穗笤帚。

揭掉陈年褪了色的旧春联,用饭帚蘸着新打的面浆糊来回刷它几下,然后把色彩靓丽的春联和罗门笺再贴在原位,春联贴好之后用高粱大笤帚逛扫一遍,春联便服服帖帖了。

稍微高点的门楣要踩着凳子贴,再高些的会用上小梯子。小孩子在下面打打下手,扶着凳子或者梯子,递一下这个,递一下那个,让拿什么就拿什么,一直伺候陪伴着大人贴完春联和罗门笺。

春联贴好之后,剩下的方方的小“酉”贴,便由小孩子拿着,贴在各种家具、大缸、小缸、自行车等等上面。“酉”即是“有”的意思,贴在粮仓、米缸、面缸上,寓意来年五谷丰登,不愁吃穿。

贴春联要忙活一小上午,家里门窗多的,要忙过中午。

忙完之后,大人炒菜,小孩子就可以到大街上走走,去小伙伴家里看看,没买饮料的,去村里小卖部现买一瓶山楂酒。

每当这时,走在胡同大街上,看着家家户户,不管是庭院还是大门口内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门上贴着崭新的春联,门楣上挂着五彩的罗门笺,内心就像被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染上色彩一样,有种难以名状的喜悦感、新鲜感和跳跃感。

大年三十大街上的人并不多,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一年结尾最丰盛的那一桌年夜饭。鸡、鱼,必不可少,鸡就是自家喂的大公鸡,鱼是大鲤鱼,其他荤荤素素,搭配起来。辛苦一年来,这顿年夜饭,谁家不整他个八个十个的菜。

忙忙活活一大桌,酒菜齐备。

大人斟满白酒,小孩子斟满“红酒”(红山楂酒),举杯共饮。那山楂酒甜甜的,略带些酷涩,孩子们喝得津津有味。就着满桌子的菜,想吃什么夹什么,一口酒一口菜,大吃一顿。吃完饭,头还真有点晕,不知道是油水吃多了,还是“红酒”喝多了。我们小时候是认定是“红酒”喝多了,和大人一样,醉了。

吃饱喝足之后,打开电视迎春晚,再来一场精神盛宴。

茶盘里早就备好了炒瓜子、炒花生、各种糖果和炸货,看春晚的时候,嘴巴也一刻不停。往往一个晚上嗑瓜子下来,吃得舌头发木,最后都吃不出瓜子的味道了,但手和嘴仍然如机器一般,不停地动着。第二天,一张口说话,两个腮帮子都疼,肌肉过度使用的结果。

八十年代,不仅物质匮乏,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当匮乏,年三十的春晚就是货真价实的一场文化盛宴。

春晚从1983年开始,我们家1985年秋天才买电视,所以我看春晚应该是从1986年开始,七岁的孩子看春晚,最早看的只是热闹,后来却越来越爱看,此后年年不拉。

记得,有一年吃完年夜饭,下午五六点钟,姐姐说要睡一觉,养足精神,晚上看春晚。我很佩服她的先见之明,于是也学了她,躺床上准备先睡一觉,养精蓄税,做好迎接春晚和熬夜的准备,可我俩愣是躺了一个小时也没睡着。

还有一年,家里房子翻修,五间前出厦大瓦房盖起来了,可是老爸却没钱泥墙了,只泥了东边一间拐头。那年,就在三间堂屋里,烧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大树桩子。年三十那天,树桩子烧的旺旺的,看晚会也热烘烘的,可是后来因为没有及时添柴,竟然快灭火了,父亲又重新吹风点火,点的屋子里又烟又呛。我们不得不到院子里透一口气,再赶紧跑回屋看春晚,姐妹俩你跑进来,我跑出去,还互相播报着春晚的节目,眼泪鼻涕一大把。那个带着烟熏火燎味道的年三十和春晚,至今回想起来,还恍然如昨。

还有一年,我的一个小伙伴在我家看春晚,我、小伙伴和姐姐,三个人约定,当晚谁也不许睡,熬一个通宵。看完春晚,电视台又播了戏剧《花田错》和《三国演义》,但电视节目也只到凌晨三四点钟,后来我们仨为了约定,就打扑克提神,竟真的熬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六点。那是我从小到现在熬过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年三十的通宵,记忆深刻。

大多数时候,熬三十就是熬春晚,春晚结束了,也就去睡觉了。

春晚成了年三十晚上,一种最好的陪伴,而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欢乐的相声、小品,也永远封存在记忆中。

小时候最想看到的人,就是陈佩斯、朱时茂、冯巩、牛群、赵丽蓉、黄宏、宋丹丹、赵本山等等,有他们的春晚,便是值得等待和守候的春晚。

大年三十晚上很多人也保留了老传统,去各家串门,而串门的时候就会发现:家家灯火明,户户电视开,不一样的家庭,播放着同样的春晚。

大家一起看着春晚,聊着天,吃着茶点,家家欢声,户户笑语……

在我们看春晚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和面备饺子馅,包饺子,伴着春晚12点的钟声敲响,各家各户的鞭炮也陆续响起,于是,发纸马的时间就到了。

母亲把准备好的仙菜、糖果、花馍馍、酒盅、香、筷子等端到天井中间和锅屋灶神前,饺子出锅后,也端几碗过去,父亲点鞭炮、烧纸,然后每样吃的东西和酒都弄一点撒在地上,敬各路神仙。

“发纸马”就是将天地全神乘骑的“纸马”烧掉,送神灵回天。“发纸马”的时刻,需要根据“年除日”和正月初一这两天的“日子”来定。若“年除日”是好日子,就在前半夜发;若年初一是好日子,就在后半夜发。但要靠近午夜时分,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发纸马时,将各个供桌整理一下,并为各个供桌上添上水饺。这水饺是“素馅”的,扁着捏,不拿“鼻子”。

洗干净手,续上香,就由外向里烧纸,门神、“阳沟”、“天地”、“土地爷爷”、“石头爷爷”、“龙王爷爷”、“灶王爷爷”、“财神爷爷”等处都烧,连猪圈那里也“给个'喜钱’”。民间传说的神很多,什么天上有“天老爷爷”等“天神”,地上有“土地爷爷”,山上有“山神爷爷”,水里有“龙王爷爷神,等等,连厕所里还有个紫姑神。有的人担心烧不全,惹得神责怪,干脆就在一块红纸上用毛笔写上“天地全神”,发纸马时一起烧掉。意思是本家烧的这些纸是给天上地下全部神灵的。

发完纸马剩下的水饺,我们每人也会趁热吃几个,垫垫肚皮,等春晚结束,再熬一会,就陆续睡去。

小时候过的年三十那份快乐,总是令人神往的,虽然再也回不去了,但是它永远留在记忆中。

现在仍然盼望过年,更多的是盼假期,盼团聚,盼春晚。

在不盼吃穿的年代,文化娱乐方式也日渐丰盛,过大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形式在变,但内心的欢乐不变。

今年,不管你在哪里过年,请不要忘记小时候过年的样子,只要小时候那份快乐还在,在哪里过年都一样快乐。

(0)

相关推荐

  • 散文||花灯的记忆【征文】

    花灯的记忆 大人盼挣钱,细娃儿盼过年.提起年味年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压岁钱.贴春联以及年夜饭.但如今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晚辈一改过去那种磕头捣蒜的礼仪,长辈手机上轻轻一点,晚辈便收到微信红包,说来说去 ...

  • 记忆中的山东传统年俗 ——从吕剧《借年》说起

    ▼ ▼ 就地过年,更增添了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各类年俗.听到吕剧,乡音亲切,瞬间被拉回到了山东情境中.吕剧<借年>,来源于传统吕戏,唱词.曲调是浓郁的山东风格,描述的故事情节更是山东风俗. ...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提到过节,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春节.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 我们这里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了序幕.俗语说"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馒头六杀猪,七八噼啪到年下".二十三是小 ...

  • 闫文远:七零后,童年的年

    七零后,童年的年 闫文远 梁启超老先生说:少年常思将来,老年常思既往.人到中年,日过中天,岁尽月满时分,我喜欢回望小时候的年. 那时候,一进腊月就盼年,过年的节奏和着自己的亢奋度一起升腾. 在鲁南农村 ...

  • 小年到

    进了腊月门,进了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大年除夕,还有一周的时间,够忙活的,开始忙年了. 西方过元旦,我们过春节.国人对阴历年的重视程度,远远大过阳历年.就好像我们过生日,很多人都是过阴历生日,很少 ...

  • 第一次留京过年

    按照去年的计划,此时我应该已经从北京回老家工作了,没想到疫情改变了一切.不仅没能回去,反倒又在北京多待了2年.更没想到,今年留在这里过年了. 提前一个月就买好了回去的票,越是临近过年,返乡政策越严格. ...

  • 小时候关于赶集的记忆

    小时候,对县城有一种神往,因为那里会逢集. 听大人说,县城的集市比乡镇大很多,买东西的人,卖东西的人都多,还有百货大楼.大丰商场. 每次,父亲去赶集,都会给我们买点平常吃不到的零嘴或者水果回来,从不空 ...

  • 小时候家里的煤球火,是我记忆里的冬日暖阳,更是想家的味道

    刚过了冬至,北方的温度开始猛烈下降,屋外冷风你刀割一样,瞬间穿透全身,那种冷,真的不能出门.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天,有个煤球火都觉得很暖.家里一到冬天就把煤球火挪到屋里去,教室一到冬天就割了塑料纸封住窗 ...

  • 水一样柔的女子画出漂亮的工笔画,绘出记忆中的小时候!

    111 "我从小就喜欢在草丛中玩, 去抓虫子, 这些画就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以后我还会画一个系列". 邓立辉,女.1975年生于湖南省沅江市.先后师从石君先生.林凡先生.现为中国美 ...

  • 在爷爷这传承70多年的老味道溜虾段,是你小时候记忆的味道吗?

    在爷爷这传承70多年的老味道溜虾段,是你小时候记忆的味道吗?

  • 我这么笨的原因找到了,小时候糖吃多了,损害将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在众多味觉感受之中,甜味--是受人喜爱的,可谓老少咸宜,尤其是那些销售给孩子的饮料和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儿童也成为添加糖的最高消费者,即使高糖饮食与肥胖和心脏病等疾病甚至记忆功能受损相关. 然而 ...

  • 糖会影响大脑发育,小时候糖吃多了,会损害将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撰文|王聪 在众多味觉感受之中,甜味--是受人喜爱的,可谓老少咸宜,尤其是那些销售给孩子的饮料和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儿童也成为添加糖的最高消费者,即使高糖饮食与肥胖和心脏病等疾病甚至记忆功能受损 ...

  • 最新研究:别给孩子吃太多糖,小时候糖吃多了,会损害将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在众多味觉感受之中,甜味--是受人喜爱的,可谓老少咸宜,尤其是那些销售给孩子的饮料和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儿童也成为添加糖的最高消费者,即使高糖饮食与肥胖和心脏病等疾病甚至记忆功能受损相关. 然而 ...

  • 最新研究揭示:糖会影响大脑发育,小时候糖吃多了,会损害将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撰文|王聪 排版|水成文 在众多味觉感受之中,甜味--是受人喜爱的,可谓老少咸宜,尤其是那些销售给孩子的饮料和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糖,儿童也成为添加糖的最高消费者,即使高糖饮食与肥胖和心脏病等疾病甚 ...

  • 小时候记忆(外一篇)

    小时候记忆(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