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 宫殿

最初的时候,宫与殿并不是皇帝专用的建筑,或者说,“宫"与“殿”最初并不是为皇帝所居建筑的专称,而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居室一律可以称“宫”。直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宫"与“殿”就成了皇帝所专用的建筑和建筑群名称。一般来说,宫殿中用来举行典礼仪式或处理政务的地方,叫做“殿”,而用来生活起居的地方,则称为“宫”。比如,当我们说到北京故宫的时候,就将“太和”、“保和”、“中和”三座举行大典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叫做“三大殿”,而将“乾清”、“坤宁”、“交泰"三座建筑称为“后三宫”。宫殿建筑的特点是辉煌华丽气势宏伟,在建筑与装饰等级上都居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头等。

太和殿

太和殿是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是明清帝王举行各种仪式和朝会大典的地方。太和殿的面阔为十一开间,近64m;进深五间,约37m;殿高达27m。大殿为重檐庑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大殿正脊两端各立有一正吻,全用琉璃拼成,重逾两吨。大殿前带走廊,廊下立有红色廊柱,廊内为红色隔扇门、窗。门窗上部的额枋上绘有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清代建筑彩画的一种,也是清代建筑中彩画等级最高的形式。青绿的色彩配金色的龙纹与殿顶的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又与红色的廊柱与门窗对比,衬托的整个建筑富丽堂皇,恢宏而不失精美。大殿内设有皇帝宝座,位于中央开间的后部,座上遍布金龙,宝座周围的立柱上也有金龙缠绕,金龙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正在云中飞舞。宝座背靠七扇屏风,座下是有七层台阶的高台。内外皆辉煌华丽而大气。

中和殿

中和殿建在太和殿之后、保和殿之前。中和殿的造 型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由于建筑尺寸巨大,而四条垂脊是正常尺度并未加大,因而更显得屋顶纤细、精致。这种四角攒尖的屋顶形式主要用在亭、阁上,用在中和殿这样重要宫殿上的极为少见。因而中和殿也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象,丰富了前三殿的建筑组群面貌。中和殿的平面呈正方形,每面为五开间。在三大殿中形体是最小的。不过,中和殿在色彩与装饰上,几乎与另两大殿相同:黄色琉璃瓦搭配红色门窗和立柱,额枋绘青绿彩画。

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面阔九开间,前带廊,上为重檐歇山顶。保和殿在明初时名为“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清代顺治时才改称“保和殿”。保和殿主要是皇帝宴请王公大臣和举行殿试的地方。保和殿除了殿堂本身的辉煌壮丽之外,最为人称道的是位于殿后的雕龙陛石。

故宫三大殿的台基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共同建在一座工字形的高三层 的台基上。台基总高约8.1m。均由汉白玉的望柱、栏板、螭首和底层的须弥座组成。须弥座由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组成。三大殿的须弥座是洁白的汉白玉制成,与上面色彩浓重的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不仅突显了三大殿的富丽堂皇,更显出其不同一般的高雅、非凡气势。三大殿的基座交错、造型复杂,加上众多的栏板、望柱头和螭首,更显丰富。但在丰富中又不失庄重之风与统性。

乾清宫

乾清宫面阔九开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下为一层汉白玉基座。殿前有与基座平行的甬道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是明、清两朝帝王的寝宫,明朝从定都北京的第一个皇帝朱棣到最末的崇祯都居住在乾清宫。清初的顺治、康熙也都住在这里。雍正时,皇帝改居养心殿,乾清宫便成为皇帝举行内廷典礼与内廷其他活动的地方了。乾清宫内中央开间设有金碧辉煌的皇帝宝座,上悬“正大光明”匾额,东西开间设有暖阁。

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之后,它是后三宫中形体最小的一座。单檐四角攒尖顶,顶部立有圆形鎏金宝顶。交泰殿在明朝时曾经是皇后的寝宫,清代时是皇后过生日时接受朝贺的地方。殿内收藏有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和西洋大钟。此外还藏有乾隆时收存的二十五颗印玺,被称为“二十五宝”,各藏在一个宝盒内。

坤宁宫

内廷三宫的最后一座是坤宁宫,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顶。坤宁宫也称“中宫",明代时是皇后居住的正宫。坤与乾相对,一为天一为地,代表帝王和皇后。清代时,名义上它还是皇后的住所,实际已改为一宫两用,皇后则住在别的宫殿。一宫两用起于清初顺治帝十三年(公元1656年),按照沈阳清宁宫的格局,将东边两间改作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内设喜床宫灯,西边四间改为祭祀的场所。因为清代宫廷祭祀活动较多,所以西边四间常使用,而东边的两间洞房和暖阁,只在皇帝大婚时使用三天,余下时间都是封闭的。

钦安殿

建于明朝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的钦安殿,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少有的明代中期建筑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御花园的中北部。大殿面阔五开间,装饰着红色嵌金边的隔扇门,色彩艳丽,在周围碧绿青翠的树木掩映下极为显眼。大殿的屋顶为重檐盝顶。屋顶面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各条屋脊的侧面,雕有与屋瓦同色同质的游龙与小花纹。大殿坐落在一层汉白玉的石台基上,上有白色玉石栏杆围绕,正开间前有阶梯上下,阶梯两侧也饰有与台基相同的玉石栏杆。栏杆的每个望柱头上都雕刻有精美的盘龙纹,每块栏板上则雕刻着对龙,色彩洁白,手法精细,生动活泼。与屋脊的龙纹上下对应,在色彩上则呈对比。每个望柱的下面都伸出一个喷水的螭首,雨天时众螭首一齐向外喷水,景象美妙动人。钦安殿是专用来供神的地方,殿内主要供奉真武大帝。清朝时在这里继续祭祀真武大帝,节气与七夕日皇帝与后妃还会在此设案烧香行礼。

皇极殿

皇极殿是宁寿宫区的第一座大殿,因为是宁寿宫的主殿,所以殿名在康熙时就叫做“宁寿宫”。乾隆年间改名为“皇极殿”,而将其后殿改为“宁寿宫”。皇极殿是乾隆做太上皇时接受朝贺的正殿。皇极殿面阔七开间,四周带回廊,重檐庑殿顶。大殿下为高大的须弥座式台基,台上设有汉白玉的望柱栏杆。大殿内陈设有中国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和西洋自鸣钟。

宁寿宫

宁寿宫是皇极殿的后殿,它在气势上要比皇极殿小一些。宁寿宫面阔七开间,四面带回廊,廊下立红色方柱。上为单檐歇山顶,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宁寿宫不但在屋顶上与皇极殿不同,而且下部的栏杆也与皇极殿差别较大。宁寿宫的台基栏杆不是汉白玉的望柱栏杆,而是黄绿琉璃砖拼砌的花墙式栏杆。

乐寿堂

乐寿堂也是故宫宁寿宫区的一座重要殿堂。乐寿堂又称“读书堂",面阔七开间,单檐歇山顶。乐寿堂内设有宝座,并有乾隆时采自新疆和阗(和田)的美玉雕成的“寿山”、“福海”。此外,殿内还有一件更大更为珍贵的玉雕,名“大禹治水玉山子”,重达5000多公斤,也是新疆和阗(和田)玉制,也是雕于乾隆时期。玉质晶莹光润,雕琢古朴细腻。乐寿堂内的装修主要有隔扇、仙楼等,多以香楠、紫檀为材料,并镶嵌金玉,高雅、精美、华贵。乐寿堂前是宽广的庭院,左右设有游廊,廊间嵌《敬胜斋法帖》石刻。

养性殿

养性殿是仿照故宫西路的养心殿而建,不过体量上稍小,它是乾隆皇帝拟定退位后的颐养之处。正如乾隆在自己的诗中所写:“唯待他年息肩时,诚哉养性谢万家。”养性殿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前带三间歇山抱厦。正殿装饰隔扇门窗,而抱厦只以村子支撑,空间开敞。养性殿正殿的明间设有宝座,左右为东西暖阁。乾隆时,皇帝常在这里举办宴会,与王公大臣、贝勒乃至蒙古王公等欢聚一堂。晚清时,主要作为皇帝接见外国公使的场所。

雨花阁

在西六宫的西面有一座建筑华丽精美、 形式别具一格的楼阁,名为“雨花阁”。它是一座藏传佛教式建筑,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楼阁的平面为方形,从外面看为三层,而实际上有四层。用檐下的柱头上都有龙头探伸而出,楼阁顶部的四条脊上更是各有一条铜龙,仿佛正在空中遨游。楼闹内部供奉有众多大小的佛像,尤其是藏传佛教中的佛像,还有密教金刚坛城和很多供器。

长春宫

“长春宫”是明代初建时的名称,嘉靖时曾一度改为“永宁宫”,天启皇帝又将其恢复原名。长春宫院落地面为青砖铺墁,非常平整。主殿面阔五开间,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长春宫院落的四周回廊墙壁上,绘有十多幅以《红楼梦》内容为题材的壁画,是西六宫内最与众不同的装饰,据说这是光绪年间由珍妃姐妹提议绘画。

储秀宫

东西六宫均是后妃的寝宫,地位基本相等。不过,储秀宫却因为曾经住过慈禧太后而变得特别起来。储秀宫大殿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储秀宫的建筑形式虽然与其他后宫相仿,但其细部的装饰装修却非常华丽,是西六宫之最。宫内外的装修装饰以花草为主,尤其是兰草,额枋为淡雅的苏式彩画。除此之外,就是福寿图案,像“五福捧寿”、“万福万寿”等。

体和殿

体和殿是储秀门拆除后所建,面阔五开间。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体和殿只是她用饭的饭厅。这里还曾是光绪帝挑选后妃的地方,光绪的皇后和后来被慈禧让人推入井中的珍妃,都是在体和殿内被选中后而入宫的。体和殿内装饰与陈设虽也不凡,但与储秀宫正殿相比差得很远。

翊坤宫

翊坤宫在储秀宫正南,正殿也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在阳光照耀下更显金碧辉煌。大殿前有铜制的凤凰和鹤,它们身体纤长、姿态优美、雕刻精致、翎羽清晰,舒展自如;此外,殿前还有雕花的亭式香炉,都对称设置在殿门前两侧。大殿前方为翊坤门,即翊坤宫院门。

文华殿

文华殿位于故宫左路前方,即太和门的左面。文华殿建筑群主要由文华门、文华殿、主敬殿等组成。在明代时文华殿曾经是太子宫,嘉靖时改为经筵场所,也就是皇帝听当朝大儒讲经析典的处所。清代乾隆时,文华殿还是殿试后阅卷大臣们阅卷的场所。如果皇帝出巡,留京的王公大臣等不得进入内廷,每天在文华门处理事务。

武英殿

西华门与故宫轴线建筑之间有一组殿堂, 主体为武英殿,明代时这里是皇帝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清乾隆时成为宫廷修书处。武英殿与东华门内的文华殿,在形体气势上相仿,而在宫内所处的位置相对。它们与东西华门、午门、太和门一样,形成宫内前部的对称格局。

大政殿

沈阳故宫东路宫殿群建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其布局是当时满族政治军事体制的“八字布局”形式的强烈体现,主要建筑为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居于东路最北端正中,是东路的主体建筑,也是沈阳故宫中最早建成的宫殿。大殿坐北朝南,平面八角形,重檐攒尖顶,顶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带绿明边。大殿四周带围廊,立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正面两根檐柱上缠绕着两条金色的龙,与正中横枋上的火珠组合成“二龙戏珠"。大殿之下是须弥座式台基。大殿内雕龙宝座,宝座上方为八角形雕花盘龙藻井,以金、红两色为主,艳丽辉煌。

崇政殿

皇太极时建造的中路建筑群是沈阳故宫的主体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座殿堂就是崇政殿。大殿面阔五开间,单檐硬山式,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带绿剪边。大殿前后带走廊,廊内安装三交六椀隔心的红色隔扇门。大殿前部外侧檐柱做成两根角柱式的墀头,与砖砌墙体紧密相连。墀头表面用黄、蓝色琉璃砖包贴,中部四面各凸雕一金色蟠龙。这种墀头装饰是沈阳故宫建筑的一大特色。

凤凰楼

凤凰楼在崇政殿的后面,高三层,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每层四周都带有回廊,上为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底层中央开间为穿堂形式,即前后相通。除了门楼性质外,凤凰楼还是全城的制高点,具有防御功能。同时也是当初皇太极赐宴大臣与赏景之处。“凤楼晓月”是如今沈阳城有名的美景之一。

大明宫含元殿

含元殿是唐代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大殿,也是大明宫的主殿,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大殿面阔十一间,带廊,进深四间。大殿正面为门窗,其余三面为厚2m多的墙体;大殿只有一层,上为重檐庑殿顶;殿的总面积近2000㎡,雄伟壮观。因基址高出周围地面10多米,所以踞于全城之上,视野辽阔。大殿前有长达70m的龙尾道,它是大殿总体造型的一个极富特色之处。如在殿下仰望大殿,殿高直入云端,如日中天。显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概。

大明宫麟德殿

麟德殿也是大明宫内一组重要而别致的建筑,它是皇帝大宴群臣、观看伎乐、设佛事道场的地方,有前、中、后三座高低错落的殿堂组成,前殿进深四间,中殿进深也四间,后殿进深三间,三殿面阔均为九开间,也都是庑殿顶,建筑体积庞大。在东西小建筑的衬托下,显得雄伟壮丽而富有层次感。

元代的大明殿

大明殿是元代大内最重要的宫殿群。元代大内宫殿的布局采用工字形,是宋代宫殿做法的延续,作为元代大内正朝的大明殿和常朝的延春阁,两者各有后寝,即各自组成一个工字形殿。大明殿在前,就相当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大明殿下也有三层高大的白石台基。不过,大明殿后部的寝殿建筑形式却较为灵巧活泼,没有前殿的庄重严肃。

(0)

相关推荐

  • 回梦明清游故宫(一)

    提起帝都,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故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是中国明清两朝帝王居住的地方.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场所,内廷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 ...

  • 雨中紫禁城之中和殿

     09-03 来自话题 #记录故宫之美 1860篇 雨中拍过太和殿赶紧穿过中右门到紫禁城拍摄宫殿倒影的网红打卡地,拍摄中和殿倒影. 中和殿西侧有一片易积水地面,成为拍摄宫殿倒影的网红打卡地. 紫禁城三 ...

  • 连瓦片都很不一般,要说盖房子的艺术标杆,还是得看故宫

    近日,由故宫博物院与东南大学联合推出的"华彩世界·琉璃故宫"云展览正式上线. 琉璃在我国有多久历史,它丰富的色彩如何形成?故宫里有多少座琉璃建筑物,背后有什么文化象征?故宫的琉璃门 ...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图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不论是苏州园林的秀美还是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无不显露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局角度的特点. 框架式结构 这 ...

  •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你会想到哪一种?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古村落?又或者是四合院?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建筑.古村落的古朴自然美,皇家园林的辉煌与经典,都展示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追求也不同. ...

  •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点和画图系列之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北京·筑梦设计 2021 中国建筑史 重点知识点和画图总结 北京·筑梦设计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筑梦大家庭,2021年考研已经结束,2022年考研的同学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备考当中. 考研这条路 ...

  • 收藏干货: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陆游<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这样的美,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今天,我们 ...

  • 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苍穹,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它就是藻井!

    藻井,是天花的一种形式,利用传统的榫卯.斗拱堆叠而成,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技术. 层层叠叠,如伞如盖,雕花的缸沿上,相隔均匀的昂头组成一道道优美的圆弧,呈螺旋形上升聚于上凸的顶部中心,色泽灿烂的贴金配 ...

  • 王贵祥:看见的辉煌——还原中国古代建筑的复原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如果从有遗址可考的河南二里头早商宫殿算起,至少也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且有遗址佐证的大规模宫殿建造活动,至迟自 ...

  • 中国古代建筑——庭院文化

    "予寄迹城市,未能脱世累",这是当今不少扎根于城市的人不能避免的遗憾之一,我们享受城市的繁华,却同时又追求着自然的恬静.如此矛盾的两个概念,却在"庭院文化"这一 ...

  • 中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及技术,可谓独具中国文化特色. 春秋末年,鲁国出现了一位民间发明家,他叫公输班(公元前 507 年 - 公元前 444 年),俗称"鲁班".据传,鲁班发明了锯子.钻 ...

  • 【营造学堂】中国古代建筑斗栱彩画

    斗栱与彩画,分别是中国木构建筑最为重要的结构部件和装饰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般性叙述中,斗栱的结构性逐渐让位于装饰功能,同时,建筑彩画也历经了从庄重简朴到华丽繁复的变化,两种趋势相结合,使得斗栱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