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篇  辽代的部族行政社区

X
1 巴林左旗出土辽代白釉刻花盘口注壶。
辽到圣宗统治时期,已有契丹族及其他一些被征服的游牧、渔猎民族在内的直属部族行政社区56个。什么是“部族”?《辽史·营卫志》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勉、稍瓦、曷术之类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遥辇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辽史》分类较微观,实际上,包括遥荤九帐、横帐三父房、国舅帐拨里和乙室已部、国舅别部在内的“辽内四部族”、太祖18部和圣宗34部,宏观上都可称为“部族”。通俗一点讲,辽政府将契丹、奚、室韦、熟女真等民族各析分为若干“部”,让他们“分地而居”,每一“部”就成了一个“部族”行政社区。当然,所谓部族行政社区,也是既包括每一部族首领管理的有人居住的区域,同时也包括该部族行政机构所统辖的广大无人活动之区域。
辽内契丹四部族“游动社区”。辽内契丹四部族指遥荤九帐、横帐三父房、国舅帐拨里和乙室已部、国舅别部,都是与契丹直系皇族——大横帐关系非常密切的契丹帝系皇族和后族群落,他们与大横帐一起扈从着 契丹皇帝四时外出撩钵,因而,便形成了一个行宫部落。如果把这四个部族视做行政社区,那么,它们便是四个游动的社区。这四个部族社区随皇帝的行宫而迁徙移动,赶春水,赴秋山,冬坐暖,夏纳凉,每至一处撩钵驻地,皇帝行宫居中,这四个部族社区便在离行宫不远处落帐扎营,边护卫,边放牧。宋人路振于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使辽,他在其出使语录《乘轺录》中即言:“炭山,即黑山也,地寒凉,虽盛夏必重裘,宿草之下,掘深尺余,有层冰,莹洁如玉,至秋分则消释。山北有凉殿,虏每夏往居之,西北至刑头五百里,地苦寒,井泉经夏常冻,虏小署则往凉殿,大热则往刑头,官属部落咸辇妻子以从。”由此可见在契丹皇帝盛夏避暑纳凉的队伍里,是有契丹部落社区随行的。
其他契丹部族杜区。除上述辽内契丹四部族行政社区之外,辽代还有以契丹五院部、六院部及乙室部为主,包括品位、楮特部、乌隗部、突吕不部、突举部和迭剌部等在内的其他契丹部族行政社区。这些契丹部族行政社区则散布在辽国的草原各处。如契丹五院部行政社区,原为契丹迭剌部的一部分,辽太祖天赞元年(922),“以(迭剌部)强大难制,析五石烈为五院,六爪为六院,各置夷离堇……部隶北府,以镇南境。大王及都监春夏居五院部之侧,秋冬居羊门甸”。据此分析,契丹五院部社区应在辽的南部边境地区。日本学者岛田正郎根据余靖(武溪集》卷十八《契丹官仪》所载“北王府在云州、归化州之北”分析,认为契丹五院部似应在今山西大同至河北宣化一线之北,但羊门甸的今地已不详。契丹五院部行政社区下辖大蔑孤、小蔑孤、瓯昆、乙习本四个“石烈”(相当于汉区的“县”)行政社区。据《辽史·营卫志》记载,其中瓯昆石烈行政社区和乙习本石烈行政社区并不在“母社区”(五院部社区)附近,而是在辽北境的乌古地区(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辽史·食货志》及《太宗本纪》中也有相类似的记载。又如契丹六院部社区,《辽史·营卫志》载:“六院部,隶北府,以镇南境,其大王及都监春夏居泰德泉之北,秋冬居独卢金。”由此可知,契丹六院部社区亦同五院部一样,是朝廷为防御西夏及北宋,已将其从原来的两河(潢河与土河,今西喇术伦河与老哈河)腹地调至西南边境地区,并且处于移动状态。据考证,辽时泰德泉当在上京临潢府西南近西京道的某处,而独卢金则应在西京大同府以北一带。也就是说,五院与六院两个契丹部族行政社区相邻,前者偏南,后者位北。此外,契丹六院部社区还下辖辖懒、阿速、斡纳拨和斡纳阿剌四个“石烈”行政杜区,其中斡纳阿剌石烈行政社区亦于太宗会同二年(939)被迁到了北边的乌古地区。再如契丹乙室部社区,“隶南府,其大王及都监镇驻西南之境,司徒居鸳鸯泊,闸撒(犭戊)居车轴山。”南府即契丹南大王府,与北大王府一样,都是辽代部族的主管部门。据余靖《武溪集·契丹官仪》载:乙室部“居雁门北”。据之可以断定,契丹乙室部行政社区分布在辽西京道的西南部靠近西夏的边境地区,其东与五院部为邻。契丹部族的另外几部,如乌隗部行政社区,据《辽史·地理志》及《营卫志》的记载考证,应在东京道的咸州(今辽宁开原北)附近。涅剌部行政社区,与乌隗部行政社区相邻。突吕不部行政社区在上京道长春州(今吉林省前郭境内)附近。突举部行政社区与突吕不部行政社区为邻,分布在他鲁河上游以北一带。
非契丹部族行政社区。如奚王府部行政社区,在辽中京大定府(令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之南。余靖《武溪集·契丹官仪》云:“又有奚王府,掌奚兵,在中京之南。”中京城所在之“地”,即是由奚王府进献于朝廷的。《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条云:“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二十五年,城之”。《辽史·圣宗纪》亦载:统和二十年(1002)十二月,“奚王府五帐六节度献七金山土河川地,赐金币。”而恰恰在记述中京大定府山川流河的《辽史·地理志》中,言其附近确“有七金山、马盂山、双山、松山、土河”。可见,奚王府行政社区邻近中京城是无疑的。又如突吕不室韦部行政社区,“本名大、小二黄室韦户。太祖为达马狨沙里,以计降之,乃置为二部。隶北府,节度使属东北路统军司,戍泰州东北”。另一部即“涅剌孥古部”。辽泰州属上京道,在今吉林白城市东南。以上二室韦部族社区均近泰州,说明它们分布于今洮儿河下游到与嫩江的合流处一带。又如品达鲁虢部行政社区,“太祖以所俘达鲁虢部置,隶南府,节度使属西南路招讨司,戍黑山北”。黑山在辽上京庆州以北,为察罕木伦河两侧的山脉,所以,该部行政社区应主要分布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以北地区。又如斡突碗乌古部行政社区,“圣宗以乌古户置,隶南府,节度使属西南面招讨司,戍黑山北”。可见,该部行政社区的分布地点与品达鲁虢部行政社区相近,都在黑山之北麓。又如鹤剌唐古部行政

(0)

相关推荐

  • 承德奚族史迹考略

    引 言 奚族,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形成于夏初,消亡于金元时期.夏.商时期分布在今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山东东部等地区的山林地带(包括地处燕山中麓的承德地区),属半农业半游牧民族,西周时销声匿 ...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二

    州縣載記 契丹自太祖.太宗初興,戰爭四十餘年,吞併諸番,割據燕.雲,南北開疆五千里,東西四千里,共二百餘州. 建五京五處 燕京三司西京轉運中京度支上京鹽鐵東京戶部錢鐵司 大藩府六處 南大王府北大王府乙 ...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三

    族姓原始 契丹部族,本無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里.至阿保機變家為國之後,始以王族號為「橫帳」,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世里者,上京東二百里地名也.今有世里沒里,以漢語譯之,謂之耶律氏. ...

  • 第1017篇  辽代的中小城镇社区

    X 图1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藏辽代掐丝金花饰. 有辽一代,各族民众在辽的大地上,承继.改建和新建了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州.县建制的中小城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代城镇社区. 辽代的州城社区,主政之州官 ...

  • 第1018篇  辽代的边防城镇社区

    X 图1 赤峰市宁城县出土辽代三彩海棠形盘. 有辽一代,辽政府十分注重边防建设.<辽史·百官志>"北面边防官"条即载:"辽境东接高丽,南与粱.唐.晋.汉.周. ...

  • 第1020篇  辽代的皇家陵园社区

    X 图1 皇家的陵园,加上每一陵园附近的奉陵邑,共同组成了辽代比较独特的"陵园社区".辽代九帝,大致有五大陵园社区,那就是埋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陵园社区,埋葬辽太宗耶律德光及辽 ...

  • 第1021篇  辽代的农区乡村社区

    X图1 包头市达茂旗出土辽代骨箭镞.辽代农区的广大乡村.分布着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乡.里.村.屯及庄.寨.社.堡等自然聚落类社区.并且,在长城以南的南京.西京所在的燕云地区,乡村社区大致分为乡级社区和里 ...

  • 第1023篇  辽代的畜牧经济社区的分布与变迁

    X 图1 包头市达茂旗出土辽代铁箭镞. 辽代前期,即契丹建国至景宗时期,辽主要是以畜牧经济为主,各类牧场,也就是本节所要论及的畜牧经济社区,遍布辽地各处,畜牧经济一直呈上升态势. 从历史文献记载契丹各 ...

  • 第1011篇  辽代的州、县行政社区

    X 图1 巴林左旗征集辽代白釉盘口长颈瓶. 所谓州.县行政社区,指的是某一州或县政府法定行政机构统辖和管理之下的区域,包括州.县的城区和州.县的郊野.换言之,辽代的州.县行政社区既包括由城居居民形成的 ...

  • 第1013篇  辽代的“斡鲁朵”(宫卫)社区

    X 图1 兴安盟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鹅衔绶纹织锦袍. 辽从始建到亡国,共有九帝两太后及一皇太弟一大丞相建有十二宫一府计十三个斡鲁朵(宫卫),<辽史·营卫志>有载,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历来好像 ...

  • 第1014篇  辽代的捺钵营地行宫社区

    X 图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辽代玛瑙挂饰. 何谓"捺钵"?<辽史·营卫志)有载:契丹皇帝"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 ...

  • 第1019篇  辽代的寺院与寺院庄园社区

    X 图1 辽人崇佛,寺院庙庵遍布辽国全境,尤以中南部地区为最多.这些坐落于五京州县各城镇.广大农区村落.草原牧场等风光秀美.青山绿水间的大大小小寺院,亦形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寺院社区.而那些大型寺院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