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刘生发/聋牯子

聋牯子

作者:刘生发

我要着力写一下聋牯子。
他是我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街的一位邻居。我与他的最后一次相见,屈指数来,已经五十多年了。我有过对他的极少描述,散见于已经出炉的文章中。我之所以打算集中笔力来写他,是因为他是我迄今为止接触到的人中社会地位最低者,而他从外貌到性格又极其特殊,我一直想对他粗略地探究一番。
那时,我家住到了小县城正东街七十号后面。前面由西往东四个低矮的铺面,坐南朝北,全是断砖垒砌。四个铺面的后面是相通的,原是国军一位师长的公馆,二战中被日寇飞机轰炸留下一块瓦砾坪,往南直通县政府对门的毛家巷。
我家住处前面的第三个铺面,王国恩夫妇开了一家花纱布行。
聋牯子,名王训恩,王国恩唯一的胞弟,大约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出生。也就是说,我第一次见着他时,他四十多岁的年龄。
他小时候,应该不聋,而且读过书,认识不少字。什么原因聋的,我不曾打听。因为他识字,人们可用文字与之交流。他说话,很特别,总是拖长声而且发出颤抖音。我,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将名字写给了他,他总是热情地称呼我“生~~发~~”,我也友善地与之交往。有人说,聋子、瞎子、哑巴,较正常人要灵醒。他大概是这样。学的是繁体字,简化字也认得不少。打手势,更方便。我坐在地坪里做作业,他不时凑上前。是闲着想个热闹,还是关心我呢?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却不怎么喜欢。他这个人也够知趣,从来不闯入左邻右舍的内屋。特别是炎夏,一个赤膊,一条老式的折头裤,总是自觉地远离女人。因此,我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内屋做作业。
说句不恭维的话,他外貌其丑无比:癞疤头,而且左边半张脸布满疤痕,甚至左眼似乎还难以完全张开,结满眼屎。何以至于斯?我也不曾打听,?反正,我读我的书,无关我的事!
他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性情暴劣。
也许是因为生理缺陷,他终身未娶,加之无正当的职业,以至没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老兄厨房角里搭了个铺,狗窝似的。少数时候自己弄点吃的,大多傍着老兄家吃点饭。哥嫂对他其实也算得上憨厚。但是,俗话说,兄弟分家如邻舍。日久天长,不免有点纠葛或矛盾,这下就不得了。砸碗掀桌是常有之事。有一次,惹恼了聋子,他青筋直凸,唾沫横飞,用那颤抖着的拖长音诉说着兄嫂的不是。人们不以为然;不料,几分钟后,能盛五六担水的大水缸被砸烂了,“嘭”的一声!牛四的大铁锅扔到了地坪里。不过,戏剧般地,暴风骤雨之后,世界一下子似乎又恢复了平静。一番淋漓尽致的表演之后,聋子自认为得胜,正蜷伏在他的窝里歇息。只有一个声音特别刺耳——“都来看啊!咯(这)个‘锅蔸’咯!”只听见他嫂子的哀嚎声,呼天抢地的。她双手拍着两腿,两脚直跺,渴望着邻居声援。可是,看客只是静静地观看,站得远远的,因为谁都知道聋牯子面前无理可讲。另外,好在聋牯子不听见,“锅蔸”,我们家乡骂人断子绝孙的话,这不正击中聋子的要害吗?要不,又有更剧烈的好戏上演了。
聋牯子无正当职业,先靠挑水卖。我们小县城的井,矾重,水不能饮用。吃水,要靠人力去大河里挑。但是,人家嫌聋牯子脏,他挑来的水无人敢买。于是,春夏秋冬,他都到东街菜园去打短工,反正年壮,有的是力气,特别是忙季请的人还不少。包吃包住,还有工钱,聋子也乐在其中。最困难的是冬季,生意少,闲着没事又无聊。只是,偶尔有人请他去“哇斋饭”(敬神治病)。聋子本事不大,只知道最低档的“哇斋饭”,而且我估计请神的咒语他也不懂,只是“近处菩萨显远处”,请他的都是住得远一些的百姓人家。同是敬神治病, “造盘打虏”、“出菩萨”诸项大点的法事他都不行。这样看来,聋牯子的生活确实艰难至极;难怪,他不时要朝着兄嫂发泄。
“人之初,性本善。”
我至今觉得聋牯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在东街菜园呆久了,各家各户都认识他。间或,他到东家摘条瓜,西家扯萖菜,谁也不认为是偷,都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的。聋牯子也还算规矩,基本上以“自食”为限,尽管急着要钱用,也从来不偷了去卖。最多,他一个人吃不赢,分点给左邻右舍做人情。但是,兄嫂份内,绝对没有。那时,我们家也在地坪里种瓜布菜,秧苗一般托聋子去讨,有求必应,而且要选壮实的优良品种。“哇斋饭”得回来的鱼、肉,成了他的佳肴,一个人美美地饱食一顿。但是,间或也有苹果、柑橘之类的供品,常常分给我们这群小孩——可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都还是珍稀的食品。
一年的中秋,捡来断砖碎瓦,拾来柴火,我们这群小孩砌了一座一米来高的小宝塔、祭塔、烧塔,玩了个够,最后,拾来的柴火尽了,各人就去家里搬。大人们毫不吝啬,因为大家一个心愿;要救出被法海和尚压在塔底的白蛇娘娘。皓月当空,塔火通明,地坪之中,一派欢腾。小孩在忘情地玩耍,大人在尽情地欣赏。当然,谁也不会留意聋牯子的在与否。只有当他也从“家”中捧出一大捧松块(劈柴)笑盈盈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才注意到他。这时,也许也只有在这时,聋子才多么地可敬可爱——因为,柴火正为我们所急需,苹果、柑橘的清甜似乎也引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现在想来,聋牯子确实是一位善良的人,只是社会底层的生活无情地扭曲了他的性格罢了。
有一件事,却确实令人费解。四十开外的聋牯子竟暗恋起年轻貌美的李老师来了,真可谓“马不知嘴长,人不知自丑”。我们地坪的最南端,毛家巷口,住着师长近房的后裔一家。李老师就是这家的宝贝,二十刚出头,白天鹅一般地美丽。她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竟被癞蛤蟆般的聋子相中了!“噫~哈~,噫噫哈哈~~”,多次在正常行进中,她被聋子那古怪的“嘻哈”声吓住。癫疤头,黄眼屎,又是拍手,又是顿足,涎皮赖脸,令人生恶。无奈之下,一天,她由母亲带着,来教训聋子。谁料聋牯子还是拍手顿足,“嘻哈”声不停,好像他满有道理似的,而且反倒追了过来,大白天竟在地坪里“泻”(快速脱)下裤子,叫她俩“咬屌”!谁也不知道聋子此时此刻的心理,个个被眼前突发的一幕惊愕住了:那折头裤一拉就全脱落在地上,聋子却恬不知耻地顿着脚,似乎要争辩个谁是谁非,大有叩阍无门的情状;定过神来,围观的女人羞红了脸,男人哄笑,李老师之母气得两脸发青要扇聋子的耳光。……成年之后,我想,“食、色,性也”,聋子有正常的生理要求,其实也无可非议。但是,他的癫疯般的言行举止,徒然只能给人们留下笑柄,是不会有任何其它结果的。然而,又大大出乎人们所料,尽管聋子嘴硬,行为为人不齿,但是经李老师母女这一次教训后,他还是收敛了自己的狂妄行为。因为,聋牯子也有很讲究脸面的时候。
某年某月某日,盘古开天头次,聋牯子“家”来了客人。除了“狗窝”, 聋子一无所有,只好站在地坪里会客。原来,一位好心人想请他当“排骨仙师”。这个名字很令人神往;但是,说穿了就是改坟捡骨头的人。改坟,是我们家乡孝道的习俗,将下葬多年先人的骨骸捡拾重新下葬,而“排骨仙师”非无妻氏和后代的中、老年男人不可。帮人捡骨头,工夫不繁,花时不多,报酬尚丰,又不愁冇生意。只见聋子起初还是笑脸相迎,叽里呱啦了好一阵,手足无措,端茶装烟他不会,却也不乏热情。一番文字加手势交流后, 聋子明白了, 胀红着脸,叽里呱啦的,用右手轻轻拍拍自己的右脸,又用左手轻轻拍拍自己的左脸,然后连连摇手。聋子脸上的晴阴变化,刻画出他亦喜亦忧的心理。有客人来,而且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不能不喜。可是,来人却请他去捡骨头,堪忧,堪忧啊!他叽里呱啦了片刻,终于打发客人走了。好在聋子不懂“君子固穷”; 要不,他可能会用他的怪调朝着客人“之乎者也”一通。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王国恩夫妇的花纱布行停业,他俩搬到北街岭上跟女儿生活去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聋牯子才结束了与我家为邻的生活。
若干年之后,那是一个深秋的上午,在东街尾上靠河不远的地方,我偶然见过他一次。东街尾上的店铺,与正街相比,更低矮,更简陋,全是断砖垒砌,处处还是“二战”创伤的痕迹,加之河风一个劲地灌了进来,更增添了我心中的凄凉。他上身穿着一件好几个地方爆了花的破棉袄,下身却是一条单裤,趿着一双破鞋,秃顶上稀疏的几根头发已经灰白,岁月的沧桑在他的疤脸上刻下了更深的皱纹,左眼似乎失明,只是仍然结着眼屎,右眼瞪着,打量了片刻,亏他不费劲,马上就认出我来了。“生~~发~~!”他呼着我的名字, 这句久违的热情称呼,让我倍觉温暖!我向他微笑着,打着手势问他吃饭没有(我们家乡的习惯,逢人打招呼就问吃饭没有),他点了点头。随之,我们就分开了。我估计,他应该就住在东街菜园里的某家某户,因为东街的菜农待他挺不错的。
又是若干年后,我突然想起他,竟无端地觉得:他大概一定死了。
今天,当我集中笔力写到他时,他自然早已经死了。不但是他,而且我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所有的人(当然除我)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无论大人,还是当年的小孩……因此,知道他的人,除了我,应该少而又少了。况且,即使他在世时,名声也远远不及与他同龄的丐帮头儿唐棒和落魄的田老师——爱西装革履,梳着一个闪光的上梳头,人称“田玻璃”的小小“知识分子”。
聋牯子啊!你,毕竟生活在社会的相当低的底层,甚至无法与唐棒、“田玻璃”们相比……

作者简介  

  刘生发,中共党员,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第一师范,从事中学语文教学40年,具有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职称。退休后,练习写作,有作品在市、县级文艺刊物或网络平台上多次发表。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散文《三个老兵》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1.知识与囚徒 每当孩子放学回家,或是要穿过隔壁院子的时候,不管是如何地疯跑,还是如何地高兴,都会立刻安静了 ...

  • 小作家:刘博宇 半个聋子的烦恼

    半个聋子的烦恼 刘博宇 自打春节过后,我的耳朵就一直有点儿"背",后桌窃窃私语的声音,我几乎什么都听不见,这是为何?还是由初五的鞭炮声里说起吧-- 那天,班上几个同学去广场上放烟花 ...

  • 像不像柴火

    像不像柴火

  • 【洞庭作家】刘生发/你们,是画又是诗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你们 是画又是诗 放飞月坳湾及其周边 作者:刘生发 这里是月坳湾,位于我县童市镇合旺村.合旺村由原来的月坳村.沙坪村.协洞村.新乐村合并而成,是童市镇下 ...

  • 【洞庭作家】刘生发/天上云居诗画西海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天上云居诗画西海 庐山西海游 作者:刘生发 (一) 庐山西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由庐山西海湖区和云居山两大板块组成,地跨永修.武宁两县,是国家5A级 ...

  • 【洞庭作家】刘生发/窗花和剪窗花的故事

    窗花和剪窗花的故事 作者:刘生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辛丑岁,迈着轻盈的步履满脸笑容地向我们走来了!人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准备告别多灾多难的庚子年, ...

  • 【洞庭作家】刘朝朝/家乡那棵蛇树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家乡那棵蛇树 作者:刘朝朝 我的家乡位于洞庭湖之滨的天井山脚下.那里虽然不是名山大川,却也是风景秀丽,阡陌纵横,鱼肥稻香,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天井山 ...

  • 【洞庭作家】刘白菊/读书那些事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读书那些事 作者:刘白菊 我爱诗词,尤爱宋词.我第一次接触宋词,大约是十来岁,在夏夜乘凉的时候,叔叔和我讲李清照的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

  • 【洞庭作家】刘博/我的根据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我的根据地 作者:刘博 我在长炼工作三十余年来,较长一段时间做的是与文字工作相关的事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关记忆深刻的回忆大概也是落在文字上面.长炼是 ...

  • 【洞庭作家】刘祖保/黄金港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黄金港记 作者:刘祖保 巴陵以东,胜境一隅.大明盛世,湘北刘氏先祖母省亲路遇,停轿驻足.目及处,绿水绕,青山矗:耳之闻,清流唱,百鸟鸣.于是乎,取头上簪 ...

  • 【洞庭作家】刘博/白夜里的“宝石花”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白夜里的"宝石花" 作者:刘博 偶望窗外,已是深秋逼近.滴滴答答的"宝石花"将我拽至34年前的那个夏夜. 我所在 ...

  • 刘清辉:邵东方言趣谈100条 (21)哈醒 嬲哈醒 哈哈醒醒 贼 贼崽崽 贼牯子

    邵东方言趣谈100条 (21)哈醒 嬲哈醒 哈哈醒醒     贼   贼崽崽 贼牯子 刘清辉 邵东人去珠海淡水炒地皮那年,我和几位男同胞因公去了那里.傍晚,在珠海市海滨大道散步,听见两位少妇,叽叽嘎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