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大清养不起”,马克沁机枪威力惊人,为何33年无人问津

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战役爆发。这场战役不仅血腥,还有两样超级武器登场,一款是有陆战之王的坦克,而另一个则是外号“生命收割机”的马克沁重机枪。相比较前者在索姆河战役中的平庸,第一次登场就收割3万士兵生命的马克沁,可谓是大出风头。

在当时人们都以为马克沁机枪是一款新式武器,殊不知早在1883年,这款机枪就已经出现。在这33年间,马克沁始终籍籍无名,它的发明者甚至找到李鸿章推销,但都宣告失败。为什么马克沁33年间无人问津?它和李鸿章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一、草根发明家的“大作”,曾因威力强大被西方抵制

在世界近代史中,出现了一大群枪械发明家。比如德国的毛瑟、美国的勃朗宁、英国的恩菲尔德李等,和这些枪械发明大咖比起来,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这个名字,在当时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1840年,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出生在美国一个工人家庭,在19世纪,西方世界的穷人孩子也只能是早当家。小马克沁从小就要学会劳作自己养活自己,也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马克沁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不过在那个年代,像马克沁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似乎也没人在意他们的未来。

但是,马克沁自己却不甘心做一个农民。虽然他没有上过学,但靠着极强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头脑。马克沁很快成为他所在地区远近闻名的发明家,那个年代,也是一个发明创造的时代,新东西每天都会出现。

马克沁搞发明并非什么新鲜事,直到他成年。虽然没发明出什么改变世界的东西,但他依然靠着自己的小发明达到了小康。还成为当地面粉厂厂长,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企业家。

有了资本,马克沁开始更加疯狂地研究发明。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就当他事业如日中天时,一位叫爱迪生的大发明家横空出世。爱迪生不但发明上更胜一筹,资本也更加雄厚,居然收购了马克沁的公司!至此马克沁在美国已无立足之地,离开成了唯一的出路。

失意的发明家马克沁渡过大西洋来到英国,在这里他将迎来自己的巅峰。由于电气方面爱迪生已经基本垄断,马克沁为了避开老冤家,必须找到一个新路子。在朋友的建议下,马克沁选择了枪械领域。

不可否认,马克沁在枪械制造领域天赋异禀。靠火焰燃气助推的马克沁重机枪诞生了!这款机枪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枪械发展史。在马克沁之前,栓动枪械是枪械世界的主流。随着马克沁机枪的出现,人们见识到了热兵器的恐怖。

马克沁机枪最大射速600发/分钟,最慢射速也高达100发/分钟。一挺马克沁机枪开火,能压制至少一个排士兵,在苏鲁士战争中,50人的英军部队,使用马克沁居然挡住5000苏鲁人的进攻,并消灭了其中3000人。也是这场战争,让西方充分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可怕。在当时西方很多专家都站出来反对马克沁机枪,认为它是一种不道德的武器。

也是因为西方专家们集体抵制,马克沁和他的宝贝机枪在发明出几十年后,始终卖不出去。但此时人们对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只是碍于面子和规则不得不忍着不买。但在他们心底,已经对这种恐怖武器非常欣赏,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二、远渡重洋与清朝结缘,李鸿章一句话扎心马克沁

在被西方集体抵制后,马克沁带着他的爱枪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当时清朝正在进行洋务运动,只要是好武器装备,清朝也不怎么挑,基本是看上就第一时间买回家。也是因为清朝钱冲,也需要新式武器,所以马克沁决定来这里碰碰运气。

对此次东方之行,马克沁准备非常充分。他相信凭借自己机枪巨大威力,一定能打动眼前这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在演示环境中,马克沁亲自操纵机枪,将一颗大腿粗大树拦腰打断。马克沁的高射速倾泻着弹雨,喷薄的火舌仿佛死神的镰刀。让人望而生畏。

马克沁恐怖的威力,也让李鸿章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见过火力如此强大的武器,如果清军能装备马克沁,那必然成为亚洲第一陆军。然而对一个老人来说,激情和冲动往往非常短暂。往往片刻就会烟消云散,老中堂叫过马克沁,谨慎地问了一个问题:“这挺机枪射速是多少?”不明真相的马克沁随口回答了一个600发。

听到这个答案后,李鸿章摇了摇头说道:“嘴太快了大清养不起”,随后这个老人带着遗憾转身离开。只留下马克沁和他的随从在风中凌乱。也是因为李鸿章的这句评价,马克沁机枪直到清朝末期,才勉为其难进入中国。清朝灭亡后军阀们开始大量使用马克沁机枪,不过这已经是20世纪初叶的事情了。

三、一战爆发成马克沁机枪崛起良机,一战后自动枪械成为主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着战争的爆发,武器迎来井喷式发展期。此时距离马克沁机枪出现已经过去33年,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没人再遵守所谓的禁令,德国人率先采购了一批马克沁机枪。

随后的事情顺理成章展开,索姆河一战3万英军长眠在法国。马克沁机枪用一种让人恐惧的方式,成为武器界明星。随着马克沁机枪的成功,越来越多枪械大师们,开始研究这款超级机枪。

作为后来者,大师们很快找到马克沁一大堆缺点。比如它的水冷装置不适合严寒作战,温度太高还会蒸发。在一些战斗中,如果没有充足水源,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相反气冷机枪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勃朗宁和日本的九二式重机枪,就是最好的例子。

随着后来者越来越多,马克沁机枪也成为昨日黄花。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已经很难再见到这种武器的身影。即便是抗日战场,中后期马克沁也所剩无几。相反日本的九二式重机枪出镜率变高,而这也是我抗日军民缺少重武器的力证。

二战之后,马克沁机枪并未完全退出战争舞台,在非洲和中东一些民武中,我们还是能看到这款老机枪的身影。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马克沁机枪丝毫没有垂垂老矣的样子。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让它依旧活跃在战场上,成为许多士兵的最爱和首选。

文/斜杠青年

参考资料:

1、《死神的镰刀—马克沁机枪与其发明者故事》,匡己

2、《马克沁和他的机枪》,筑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