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传说 | 常遇春梦洗五台
作者简介:晋·荒野拾贝,五台人氏,现居于忻州。曾从事过农工商军师,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最终落足于师。偶尔与文字打打交道,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回忆。
悲惨传说
常遇春梦洗五台
小时候常到村大队部听长辈们侃大山、讲故事,其中就有关于常遇春梦(血)洗五台的传说,现整理如下。
常遇春祖籍南直隶怀远和阳人,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常遇春原本是绿林大盗刘聚的部下,属于打家窃舍的土匪强盗。
遇朱元璋后,投奔其麾下。
随朱元璋反元建明打天下,东征西杀功劳卓著。
关于常遇春梦(血)洗五台(还有血洗其他地方)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我现在是另一种版本:
传说是这样的……徐达、常遇春于洪武元年八月初攻占大都后,挥师向西攻打山西。
攻占了繁峙、代州后,徐达率一部分兵力由代州经崞县到忻州,而常遇春率部由代州峨口进入五台县,驻扎在豆村一带,准备攻打完五台县城后再到忻州与徐达汇合。
经先遣兵侦察,发现五台县城与其他地方的县衙不一样,县城不是建在平地上,而是建在一自然形成的高台之上(实际上是丘陵,现在的县城仍然还在这里),城垣壁垒森严,出入只有城门,没有其他路可进入,四周是自然沟壕,从沟壕底到城垣有20多丈高,是易守难攻之城垣。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攻下来是不可能的,只能让当地百姓当向导寻找可偷袭之路。
可豆村一带的老百姓平时也不怎么到县城,偶尔去一次也只知道只能通过城门,至于其他路就不知道了。就婉拒了。
这本来是事实,可常遇春认为这是不友好,是不想给带路,是故意 不帮助。
常遇春本身最大的特点:果断、机智,但又凶猛、残忍、嗜杀!
当地百姓婉拒后,他就准备屠杀这些自认为不友好的百姓,但杀人总得有借口……就假装睡着了……以梦传令“速西五台”,表面是让部队快速地向西边的五台(城)进发,实际上是说将这些不愿意帮助的百姓全部给杀了。
传令兵心领意会。他跟随常遇春多年,知道常遇春假寐不是屠城就是对普通百姓大开杀戒,于是急忙就将命令传下去……“将军有令:血洗五台!”
这样首先遭殃的就是豆村一带。
豆村是这个区域比较大的一村庄,离县城大约50华里。交通便利。
当时村里的居民大部分是隋唐时的英雄窦建德的后辈,来这里是为躲避李唐王朝的斩草除根。
此豆村应该是窦村。
与豆(窦)村只隔着一条季节性河(峨河)的另一个小山村也叫豆村,这个村的人大部分姓豆,只不过不是窦建德的“窦”,也不是窦建德的后代,是比窦姓更早住在这里的汉时校尉豆如意(封关内侯)的后代。
为了区分两个的村名,豆(窦)村就叫豆村,给另一个豆村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成“小豆村”。
因大部分老百姓不识字,分不清“窦”与“豆”。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大家都相安无事,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虽然被马背上的蒙古族奴役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也慢慢地融合在一起了,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群体。
传令兵将命令一传出,毫无防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就统统倒在血泊之中,整个豆村的南门河血流成河。
居住在此的 “窦”氏与“豆”氏后代就这样一个不剩的悄无声息的没有了。虽然现在两个村的村名没有变,但“土著”人没有了,在周围没有此两姓了!
兵士们又分成两路朝西进发,准备攻打五台县城。
一路经大石村方向,一路经茹村方向。
不管哪路都是见村就进,见人就杀。整个豆村以西通往五台县城的村庄无一幸免。
由于急于与徐达汇合,在没有攻下五台县城的情况,只好向忻州进发。有一支到东冶后,没弄清楚到忻州的路,从东冶拐到了东冶北沟。这下东冶北沟的百姓遭殃了。当准备攻打郭家寨时遭遇到了抵抗。
郭家寨是一山寨。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闻喜县郭通来此,建香草寺定居。明朝万历年间,因本村居民多系郭姓,且村踞高处,形似山寨,遂将原村名“西南头村”更名为“郭家寨”。
这里地势险要,只有几个寨口可供出入,外地人想进入比较难。再加上这里养有兵丁。常遇春的兵士也只能放弃。继续往北杀,将整个东冶北沟杀了个鸡犬不留。
郭家寨侥幸逃过一劫,完整地保全下来。
常遇春一觉醒来假惺惺的传令让士兵们起床造饭,传令兵告说他……大家根本没睡,现在打的正欢呢! 他又故意问到:怎么回事? 传令兵将原由说了一遍。常遇春忙收军令,这时部下已杀出了五台县的地界,进入定襄了。这时已梦洗半个五台了。
五台人口锐减,由元朝时的13万到此时只剩下3万左右了!
传说归传说,历史上也没有常遇春血洗五台的记载,更没有梦洗五台的荒诞之说。
但从传说中我们知道元末明初战争的残酷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有多严重与深远。
明朝为了稳住来之不易的江山,采取了一些不仁不义的血洗滥杀手段来清除元朝留下来的人与事,特别是对山西更是惨无人道。
山西紧邻内蒙(当时不分内蒙古、外蒙古),和马背上的民族接触最多,和他们通婚也比较多。明代初年大屠杀应该属于种族大灭绝,防止这些混合后裔联合起来报复(元朝存在了97年)。
无故遭残杀,使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满目荒凉。
为了弥补因战争而损失的人口与恢复经济, 洪武帝不得不颁旨进行移民,于洪武二年开始进行大移民,从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往受战争影响严重的省份县移民,特别是山西北部。
在山西设立了不少移民点,集散外迁人口。全世界华人都知道的洪洞大槐树移民点就是代表。
大家会发现我们大部分的家谱是从明洪武年间记起的,而以前的就知道的很少了,与前边的很难联起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顺便说一下明朝的移民。一说到明朝的移民就是洪洞大槐树。
实际上当时全国的移民并不是都是从洪洞开始的,这里只是一个比较大的移民点,就像现在的视频会议一样,只是一个分会场而已,只不过这个“分会场”有人重视,《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且包括了汉族大部分姓氏,再到后来有人进行了很好的策划,使这个“分会场”名扬天下,天下人认祖归宗都以这里为象征。实际上这里只是一个代表。
五台很多家族是在明洪武二年与三年间从火山保德州龙凤坡迁来的。如小王村郑氏家族,大峪口、黄土坡、南大兴等的白氏家族、南关卢氏家族等等都是从这里而来。我善文张氏家族是在明洪武二年从陕西葭县(现在的佳县)到的火山保德州龙凤坡报到集中后,被迁移到崞县苏龙口的刘家庄,第八世中的一位(八世祖共有30多位)又从刘家庄移居五台善文的。
五台原来也没有这么多自然村,就是由于明朝初年战争的事,使死里逃生者认识到山沟里才是生存的最好地方,就这样大家纷纷逃到山沟沟里去了。这样就出现了几户人家就是一自然村的现象。二十年前在山沟沟里还有很多小山村。你已听到鸡犬声了就是看不到村的面貌。
文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
请联系小编加白名单,严禁洗稿盗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