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儿:老城记忆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我的出生地,在巫山。但又不在巫山,因为它是老县城,现如今因三峡大坝永久地长眠在水里。但它在我记忆深处却像母亲挥之不去。
我小学就读于巫师附小,它依广场而建。每次上学放学都会经过它,广场门口两旁有固定卖凉粉、凉面的摊位,不管天晴下雨,生意最好要数第一家,卖家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性,模样也不丑,总是笑咪咪的抓面、调味,并且很利索,味道极好,可惜是个哑巴。搬入新城就在神女市场正门摆摊,现在无人不知,连外地人也会慕名前来品尝。
广场对面就是电影院,电影院门口常有人蹲坐在那儿,前面用简易工具支一个又大又平的竹籐簸箕,上面堆成略高的炒瓜子,在瓜子堆中间倒扣着一个没柄的小酒杯,若有人来买,就用它来装,起步价5分钱一杯,装满后就倒入已用长方形的废报纸叠成的圆锥形内。如果立即吃,就不用包完整;如带回家,就包成圆锥体,尖尖的像宝塔。我们学校的室内活动场所几乎没有,班级举行合唱比赛,通常是在电影院内完成。每次浩浩荡荡的人通过门口时,同学们决对不会东张西望,都会朝两旁的方向看两眼,那情形让人终生难忘。电影院外靠厕所的方向长有一棵枝盛茂叶的大槐树,每到4至5月份,树上就会有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但香味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那时贪吃的我们会摘下它,吸吮它中间的花蕊,好像在吸母乳那般饥渴。
放学后不敢在外逗留,惧怕父母的“宽、细面条”,到丝厂方向的路可以选择两条,一条是公路,另一条是小路,它属于圣泉街。家住丝厂又是同班的结拜三姐妹往往会选择走小路。从文化馆旁的石板路往下走,往左拐,有一向下行走并很陡的石坡路,走出头就到了。路面不宽,汽车极少,多的是拉着蜂窝煤的板车,他们边拉边喊:“买蜂窝煤,买蜂窝煤……”有需要的人家会叫他停下,讲好价钱后,那卖煤的人就双手抱起高耸的蜂窝煤朝买家厨房走去,摆好后又去第二趟……
那个年代,饮料品种很少,多是汽水。我家那时条件也不是很好,在家会用一个绿色的军用水壶灌满带去学校。放学后总会喝完,但行经在小路上,我也不用担心,因为不会走太远,就有一口井,很大的井,用石砖彻成,留一个成年人拳头大的圆洞,从里面流出涸涸清澈甘甜的井水,人们称它为东井。那口井就像列车路途上的中转站,过往的人都会在那儿歇脚;附近的居民也爱在井前干净的空地上洗衣服,一是免费,二是水大、方便。我总会在接水处用双手先捧两口喝,那冰凉刺激着喉咙,非常爽口,而后把自己的水壶装满水,再站一旁,等小伙伴们各自装好后就又结伴前行。现居住在新城,井倒是有,但已然没有小时的味道,更没有当初的模样。
现在,每次去滨江路,看到那一波清绿的江水时,我总会想起水下的老县城,就如一个孩童很久很久没有看到母亲那般的思念。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