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疟疾正疟——柴胡截疟饮——阴阳解析
柴胡截疟饮——阴阳解析
疟疾正疟证候:
发作症状比较典型,常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每日或间一两日发作一次,寒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代表方剂: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
柴胡截疟饮:《医宗金鉴》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
加生姜、大枣,水煎,并滓露一宿,次日发前一二时,小温服;恶心,以糖拌乌梅肉压之。
解析:
阳性药:半夏、生姜、大枣、槟榔
平性药:人参、甘草、桃仁、乌梅
阴性药:柴胡、黄芩、常山
君药:柴胡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杀虫,破结,下气行水。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桃仁: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乌梅: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常山: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涌吐痰涎,杀虫截疟。
阳性药物略少,阴性药物稍多,针对寒热错杂;君药以疏散退热为主,针对虚实夹杂。
方剂中,柴胡、黄芩,疏散退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补气和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常山、槟榔、乌梅,杀虫截疟;桃仁,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杀虫截疟为辅,兼顾活血化瘀。适用于疟疾寒热往来,休作有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