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知识领域再学习


质量管理是任何一个项目管理人员都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在进度、范围、成本和质量都达到项目干系人的期望,而质量还关系到干系人最终的满意。

(1)项目质量管理的含义与作用、意义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执行组织确定质量政策、目标与职责的各过程和活动,从而使项目满足其预定的需求。项目质量管理在项目环境内使用政策和程序,实施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执行组织的名义,适当支持持续的过程改进活动。项目质量管理确保项目需求,包括产品需求,得到满足和确认。

(2)项目质量管理包含的主要内容、主要过程?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规划质量管理,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质量。

规划质量管理主要是识别与该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实施质量保证是通过实施计划中的质量活动,确保项目实施满足既定的要求,即通过有效的过程执行来保证项目质量。

控制质量是监视项目的具体结果,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判断如何杜绝造成不合格结果的根源,即通过对结果的把关来保证项目质量。

(3)简述质量和其他某领域之间的关系?

项目质量与进度、成本、范围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项目管理三角形中,质量位于进度,成本,范围的中间的位置。规划质量管理的输入中有需求文件,也就是说先有范围有需求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设定的质量测量指标的高于低,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情况。也就是说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是高质量是要以高成本为代价。还有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输入中有成本效益分析,有质量成本这两个工具,这些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会产生成本变化,而统计抽样,测试检查等的实施密度不同,也会直接体现在成本之中。

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是唯美求全,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偏离目标更远。简单理解就是高质量需要高成本的支撑,花费的成本提高了,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 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于是项目建设时间也需要延长。

总结:通常情况下,如果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要投入较多的资金 和花费较长的建设时间;如果要抢时间、争速度地完成工程项目,把进度目标定得很高, 那么投资就要相应地提高,或者质量要求适当下降。

质量与范围的关系

规划质量管理需要以项目管理计划作为输入,项目管理计划中包括了范围基准。成本基准是用于考核绩效的,验收标准的界定可能导致质量成本并进而导致项目成本的显著增加或降低。需求文件中记录了项目的产品需求和质量需求。

质量核对单应该包括范围基准中定义的验收标准。

控制质量的输出有核实的可交付成果,控制质量有时候可以和范围确认同时进行,也可以先控制质量再范围确认。

质量与风险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规划质量管理需要以项目管理计划作为输入,项目管理计划中也包括了成本基准。

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其可能的成本与预期的收益。质量成本包括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成本, 一致性包括了预防和评价成本。预防成本包括了培训,流程化,规定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评价成本包括了测试检查等。一致性成本重在过程中预防失败费用,非一致性项目完成后用于处理失败的费用。

抽样统计:抽样的频率和规模应该在质量规划管理过程中定义,以便在质量成本中考虑测试数量和预期废料。

质量与风险的关系

险登记册可能包含影响质量要求的各种威胁和机会的信息。

质量成本中的非一致性成本可以和风险一起来说。

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了: 成本控制,缺陷频率,故障率,可用性,可靠性,测试覆盖率。

什么是评审?什么是阶段管理评审?简要论述技术评审和阶段管理评审对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作用。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知道要成功使用该工具和方法,正确把握该工具和方法的本质非常重要。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我认为,评审就是有计划的组织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对被评审的产出物在格式,内容,质量等方面的符合性进行判断和把关的过程。

阶段管理评审就是指在项目的某个时期,依据是先定义好的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边界,检查该阶段的过程和工作产物的合格性,对项目阶段绩效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过程。

技术评审就是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对相关产出物进行质量把关,发现问题并敦促纠正的过程。

评审这一非常重要的工具不容忽视,因为评审工作贯穿信息系统项目的始终,它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系统地运用评审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我多年的项目经验,我认为技术评审和阶段管理评审对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通过阶段管理评审,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及时改进提供输入,避免问题长期存在或重复出现。

2)通过阶段管理评审,发现项目实际绩效和计划绩效之间的差异。

3)通过技术评审验证实际成果与原定质量标准的一致程度,避免日后返工

4)通过技术评审及时发现产出物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缺陷因未及时发现遗留到项目的后续阶段而被放大,给项目造成更大的损失

5)通过技术评审发现项目组成员在工作中存在的技能或工作态度问题,及时纠偏。

软件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可能有(根据实际背景来):--案例、论文用

(1)管理者缺乏质量观念,未从一开始就强调质量

(2)开发者未将质量作为最重要而且必须完成的任务

(3)没有真正执行“决不把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带到下一阶段”的规定;

(4)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5)开发人员看不到提高质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主人翁责任感;

(6)没有解决好质量管理者和开发者的关系;

(7)对用户的质量要求不了解,缺乏使用者满意的思想;

(8)用户对软件需求不清晰,缺乏二义性;

(9)开发人员对用户的需求理解有偏差甚至错误;

(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系不清楚;

(11)开发文档与管理文档对质量控制的作用不大;

(12)软件开发工具引发质量控制困难;

(13)不遵守软件开发标准和规范;

(14)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的解决措施:

(1)应使用有相关行业经验、项目经验和质量管理经验的质量保证人员 ;

(2)应该科学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

(3)重视软件项目的测试环节,安排必要的时间,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充分测试 ;

(4)应加强需求和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质量控制工作 ;

(5)应重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采用相应的工具和技术,避免将检查、测试作为项目质量保证的唯一方法 ;

(6)应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配置管理工作 ;

(7)应建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可行的过程规范和质量目标、质量标准 ;

(8)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确保软件质量 ;

(9)提出合理有效的质量整改措施(如建议的纠正措施、对项目计划可能的更新等) ;

(10)为项目组成员提供质量管理要求方面的培训(或指导) ;

(11)加强与客户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等;

提升项目质量的基本步骤: (了解) -- 案例、论文用用

(1)建立项目质量目标;

(2)建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规范;

(3)建立对质量(过程和产品)参数的度量体系;

(4)在项目中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测量/检查,将实际情况与目标和规范进行对比以发现质量问题,并对质量问题的处理进行监督和控制;

(5)对质量问题的出现次数和影响程度依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在上述基础上,不断循环,坚持不懈地提升项目质量。

下面这篇文章是在学习质量管理时在知乎上发现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实践有着不小的借鉴作用,对于高项软考考试写论文也可以参考。

在软件开发团队中,由于质量被视为软件产品的生命。那么什么是软件质量?软件质量:与软件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特性之全体;

2、利用各种质量标准体系,指导软件开发人员开发软件;

3、是否满足用户隐含需求。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对项目的软件产品质量的定量理解,和实现特定的质量目标;着重于确定软件产品的质量目标、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计划,并监控及调整软件计划、软件工作产品、活动及质量目标以满足顾客及最终用户对高质量产品的需要及期望。

一、软件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现实软件开发过程中,许多软件产品却时常陷入质量低下、甚至软件不符合用户需求的旋涡。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质量保证技术(审查、复审和测试)没有贯穿到整个软件开发全过程中去。

2、在于这些软件产品对其质量内涵的把握,仅仅停留在减少软件运行错误、加强软件测试,避免软件缺陷的一般性层面,而对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缺乏总体架构。

3、测试管理的一些误区也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没有按照测试原则进行尽早测试、连续测试与自动化测试。是测试本身变得的形式化。

4、质量是全过程的,不仅是测试。质量管理者应该将质量控制与保证着眼于整个软件开发生存周期内。而事实上,质量管理者仅仅认为通过严格的测试就可以保证软件质量。

二、软件质量保证

1、在软件开发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保证软件的质量;

2、审查。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要使用标准对该阶段生产的软件配置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

3、复查和管理复审。复查是检查已有的材料,以断定某阶段的工作是否能够开始或继续;管理复审是向开发组织或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关项目的总体状况、成本和进度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他们从管理角度对开发工作进行审查。

4、测试。通过测试计划、测试过程与测试结果对软件质量进行保证;

5、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以上各项活动内容都须写入质量保证计划,并由质量保证小组监督实施。由此可见,质量保证既是技术活动,也是管理活动;

6、软件评审。评审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要通过对软件的规格说明、可靠性、性能实现、可修改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可测试性、可复用性以及评审的实施等方面对软件项目做好严格的评审,以确保软件质量;

7、采用质量保证标准。质量标准用于实现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规程、过程和资源。采用ISO质量保证模型。可以用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经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程、过程和资源;

8、结构化的软件测试。经过严格的软件测试,尽可能找出软件计划、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才能提高软件的质量。测试要覆盖整个软件的生存周期,而不限于程序的编码阶段。

9、软件维护。采用结构化维护,完整的软件配置为基础,通过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及预防性维护提高软件质量。

三、质量管理实施

1、项目进度的质量保证

项目进度是项目进行是否顺利的最直观表现。显然在项目开始之前,项目开发计划是必须的。如果项目开发计划的制定的是完全合理的,那项目进度也就真正表达了项目与最终的交付使用之间的距离,然而要制定完全合理的项目开发计划几乎不太可能。可见要保证项目进度,首先要保证项目开发计划尽可能合理。

2、项目开发各阶段的质量保证

2.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开发人员对系统需要做什么的定义过程。从系统分析的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往往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次性对系统形成完整的认识是困难的。只有不断地和客户领域专家进行交流确认,方能逐步明了用户的需求。从系统开发的过程得知,系统分析时犯下的错误,会在接下来的阶段被成倍的放大,越是在开发的后期,纠正分析时犯下的错误所花费的代价越是昂贵,也越发影响系统的工期和系统的质量。

2.2系统设计

优良的体系结构应当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而好的体系结构则需要好的设计方法,自然设计选型成为了系统设计首要的工作,究竟是采用哪种设计方法好呢?

对于设计选型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项目的结构、项目的特征和用户的需求来分析,同样也要考虑到参与项目小组成员的素质,如果其中大部分都没有从事过面向对象的设计且项目进对紧迫,这样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培训小组成员来掌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尽管众所周知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优势,我们还是不如采用面向过程的方式(除用户指定开发设计方式外)可以减少项目承担的技术风险。

2.3实现

实现也就是编码过程。这里不仅包括代码的产生,同时也包括测试用例的产生。针对上一阶段提供详细设计,程序员开始编码并且调试程序,测试人员则根据设计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设计出来的用例需要得到项目组成员认可由项目经理审核通过才能进入配置库。同时程序员调试完程序提交测试人员进行程序正确性检测。

2.4文档管理

文档维护主要是配置管理小组的工作。

如何保证文档的全面性,使其真正为项目的进度提供保证,又不因为文档的写作而耽误项目的进度,这仍然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其核心仍然是个“度”的问题。

配置管理小组真正核心的工作是对文档的组织管理。根据文档的不同,文档的来源也不同,有些是通过质量保证小组经过复审之后转交给配置管理小组,有些则会直接从文档的出处到达配置管理小组。文档的管理是一个非常烦琐的工作,但是长远来看它不仅使项目的开发对单个主要人员的依赖减少,从而减少人员流动给项目的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项目进行到后百分之十的时候起到拉动项目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知乎:如何做好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

  2. 野人老师、江山老师培训资料

  3. pmpbok6


PS:欢迎留言讨论,我会积极给予回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