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都说宝玉和黛玉是灵魂伴侣,他们的灵魂有何相通之处
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被称颂了三百年,最为突出的称颂之语,说他们是灵魂伴侣,像宝钗这样的凡夫俗女根本入不了宝玉那只看中灵魂的眼,因此宁愿出家清修,也不愿意和宝钗做夫妻过日子。
关于灵魂伴侣,人们通常称之为精神恋爱,即柏拉图式的爱情,指的是精神高度契合、三观高度一致、互为知己的恋人。他们超然于肉体和物质之外,哪怕长期见不到或者从未见过,也能彼此心灵相通。
这是文明人所追求的最为幸福的爱情,也是可望不可求的。
那么,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上述标准?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哪些相通之处,自然就能得出结论。
“你也玉,我也玉,得了玉的益”,以玉为名,是宝玉和黛玉相通的基础。
宝玉和黛玉,是贾母口中的“两个玉儿”,是整个贾府熊猫级别的人物,被贾母含在嘴里、捧在手心,不但给予最高级别的物质待遇,而且呵护有加,生怕受了委屈。
这“两个玉儿”凭什么得到这样的尊荣?宝玉凭的是“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因此贾母“爱如珍宝”;黛玉则凭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留在世间的独生女,因此爱屋及乌而对黛玉极为疼爱。
因此,宝玉和黛玉受贾母疼爱,都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有什么值得爱的地方,而是托了天命的福:宝玉天生便带玉、黛玉天生就是贾敏的女儿。
人比人,气死人,人和人之间最不能比的就是出身,只要掌握了投胎这门技术活,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是别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的。
因此,贾府最辛劳的王熙凤无意中抱怨了一句:“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王熙凤的抱怨,代表了贾府众人的心理。论长子长孙,非贾琏莫属,但他并没有沾长子长孙的光,在贾母心中,他的地位和待遇远远无法和宝玉相比。论亲疏远近,迎春探春和凤姐李纨都比黛玉更亲,毕竟黛玉是外孙女,一个外字决定了,她不是贾府自己人。论辛劳付出,宝玉除了吃喝玩乐就是淘气顽劣,荣府的外务是贾琏在一力承担;黛玉更是毫无付出还要用昂贵的人参养着,荣府的内务都是王熙凤在独立支撑。
因为不需要沾染俗务就可享乐高雅生活,宝玉和黛玉都养成了慕雅厌俗之性,自认高雅,看不起世俗之人,宝玉更是把世俗之人称之为“须眉浊物”。
在整个贾府,也唯有宝玉和黛玉享有这种待遇,别人都有俗务要处理。这就像伊甸园里只有亚当和夏娃,自然就会走到一起。
“若林姑娘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不付出就能摘取最丰硕的果实,是宝玉和黛玉共同的追求。
宝玉最欣赏黛玉的地方,是黛玉从来不说“仕途经济”、“应酬世务”等混帐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三观一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灵魂伴侣,宝玉和黛玉在人生追求这个价值观上高度一致,这是毫无疑问的。
宝玉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是在太虚幻境般的人间仙境里过一生。在人间仙境里,有琼楼玉宇,有美酒佳茗,还有美女环侍。大观园正是这样的人间仙境,他想拥有的一切,这里都有。而这一切,都是别人无条件送给他的,他什么都不需要付出,只要安然笑纳就好。
有如此美满的人生可以享受,傻子才会去追求什么“仕途经济”。十年寒窗那么辛苦的事,还是留给别人去做好了,自己享受成果就好,反正这是他命里该得的,谁也羡慕不来。
因此,在宝玉听来,那些劝他去追求“仕途经济”、“应酬世务”的话,都是混帐话。宝玉只是生气说明他有涵养,换了没涵养的人,只怕巴掌上脸了:“要我放弃现在的美好生活去受苦,你想害死我吗?”就像一出生就注定了无条件保送清华北大而且享受最高奖学金,毕业后不需要工作就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千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自动送过来,却非要苦巴巴地去通过三更起五更睡题海战术考二本三本,这不是傻是什么?
宝玉并不是讨厌“仕途经济”,而是讨厌让他去追求“仕途经济”,因为他很清楚,如果没有太祖爷“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也就没有他贵族公子的身份;如果没有他父亲贾政当着五品员外郎的官,也就没有他现在的安稳生活;没有他姐姐元春小心翼翼爬到贵妃位置,也就没有人间仙境大观园让他风花雪月。
所以,他的想法非常明确:奋斗的事情交给你们,奋斗的成果给我就好。要追求“仕途经济”你们去追求,反正有好东西你们都会让我享用,短了谁也短不了我的。
宝钗湘云等人劝导宝玉追求“仕途经济”说混账话,是因为她们很清楚,她们的人生,必须通过奋斗,才会让未来过得更好一点。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她们认为,每个人都该是这样,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
黛玉为何从来不说这样的混帐话?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有贾母的庇护,无条件给了她最丰厚的生活待遇;有宝玉的呵护,接纳她所有的情绪和脾气,还能陪她风花雪月,当她的超级粉丝为她的才华鼓掌叫好。如果宝玉去寒窗苦读了,她守着锦衣玉食却只剩下寂寞,谁来接纳她的情绪和脾气?谁来陪她风花雪月?谁来为她的才华鼓掌叫好?
所以,站在黛玉的角度,傻子才会劝宝玉去追求“仕途经济”,有宝玉随叫随叫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宝玉去上学读书了,她的完美人生就失去了一大半。
这就决定了宝玉和黛玉在追求“仕途经济”这个价值观上,高度契合,因为都不是傻子,都精明着呢。
“我为的是我的心”,“我也为的是我的心”,能把自私说得这么文艺的,也只有宝玉和黛玉了。
灵魂伴侣,一定互为知己,世间唯有我懂你,世间也唯有你懂我。有人懂已很难,互相懂就更难。茫茫人海,互相懂的人能遇见,一定是上辈子烧了高香。宝玉和黛玉,都以为对方是知己,也以为足够了解对方,因为他们都说过一句同样的话。黛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这句看起来很感人的话,让他们有了错觉,因为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感动,而不是为对方而感动。
“我只为我的心”,这是很文艺的说法,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只关心我要什么”,也就是自私。
宝玉和黛玉的错觉就是,都以为“我的心就是你的心”,都以为“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只为我的心”,就被他们自动解读为“我只为我们的心”。
那么,他们的心是不是一样的呢?这要一分为二来看。从物质享受来说,他们的心是一样的,都是无条件接纳最好的生活。但从对彼此的要求来说,他们并不一样,宝玉要的是“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包括黛玉在内的群芳,大家长长久久地呆在大观园,即使死,他也要死在花丛中。即使是在“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后,知道“各人各得眼泪”,不可能群芳都陪他到死,他依然希望“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维持现在的生活状态。总之,宝玉的心是不想长大,不想结婚,不想承担成年人的责任。
黛玉的心又是什么?紫鹃替她说了出来:“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也就是从爱情走进婚姻,成为心心相印的伉俪。
这就是宝玉和黛玉的阴差阳错,宝玉以为黛玉懂他的心,会永远陪他在大观园当孩子;黛玉也以为宝玉懂她的心,愿意和她走进婚姻。所以才有紫鹃试玉,而宝玉即使到了失心疯的地步,也绝口不提迎娶之事。
这就是自私惹的祸,都只想到“我的心”,并没有去真正了解对方的心。因此,当黛玉在宝钗的点拨下觉醒之后,意识到了贾府将“后手不接”,她发现她已经和宝玉走上了歧路,宝玉和她并不是一条心。
所以,哪有什么灵魂伴侣,不过就是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有一个人能陪你走一段罢了。在这个阶段,我们好得像一个人,你喜欢的,恰好也是我喜欢的;你追求的,恰好也是我追求。无关善恶,无关对错,有的只是高度一致。一旦其中的某一个人觉醒过来,这种高度契合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