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甄士隐的经历告诉我们:行善很重要,防恶更重要

《红楼梦》中有着明显的善恶因果观,通过王熙凤的偶行一善和李纨的不积阴骘对比,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余庆”和“余殃”,指的就是对子孙后代的影响。王熙凤偶行一善,让女儿得以死里逃生;李纨不积阴骘,使得儿子“黄泉路近”

然而,这条规律,在甄士隐身上失效了。相比于王熙凤的作恶多端偶行一善,甄士隐却是从不作恶经常行善;相比于李纨的不积阴骘,甄士隐对萍水相逢的贾雨村出手阔绰。但是,甄士隐不但没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善果,而且也没能给唯一的女儿带来“余庆”,女儿成为了红楼中唯一“真应怜”的薄命女

难道,作者曹雪芹先生是在自相矛盾吗?

其实,深入文本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正是曹雪芹先生的用心良苦之处。他用这样看似矛盾对立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行善很重要,但防恶更重要。甄士隐一家的凄惨结局,不是因为他经常行善,而是因为他不懂防恶。 

因不懂防恶,导致女儿被拐。

在第二回和第三十一回,作者分别通过贾雨村的“正邪赋”和史湘云的“阴阳论”,阐述了一个真理:“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世间万物,阴阳相生、正邪相随,有阳光就有阴影,就正义就有邪恶。

这就告诉我们:活在阳光下,要懂得看清阴暗;自己一身正气,也要学会防备邪恶

世上很少人能像甄士隐一样,不需要奋斗就可以继承丰厚的家业;也很少人能像甄士隐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神仙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根据阴阳相生正邪相随的规律,在甄士隐身边,一定存在着阴暗与邪恶。这些阴暗与邪恶的人,也许是他的亲友,也许是路过的陌生人。

甄英莲的被拐,就是被路过的陌生人顺手牵羊。

在甄士隐看来,元宵节看灯的人,一定都和他一样,生活富足,看热闹是为了给富足的生活锦上添花。

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把这样的热闹场合当成发横财的机会。他们不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态而来,也不是带着休闲享受的心情而来。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钻甄士隐这些人的空子。

这就是为什么亡羊之后需要赶紧补牢,这个世界上,不都是友好温顺的羊,还有虎视眈眈的狼。想要保护好羊,就必须加固防狼的牢,这就是防恶。

不懂防恶的甄士隐,在元宵看灯这样最该防恶的时刻,把年幼的女儿交给一个同样不懂防恶的男仆,给恶人提供了顺手牵羊的便利,得来全不费功夫,就牵到了一只肥羊。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拐子当时的惊喜,原本他以为需要费尽心思,才能骗到一个普通孩子,谁想老天把一个漂亮而又不俗的女孩送到他手里。

拐子可恶可恨,但正因为拐子可恶可恨,我们才更需要加强防备。身为父亲,不为幼女建立牢固的防护墙,反而把女儿放置在危险的境地,就如同与恶人建立了同盟,成为了恶人的同伙

因不懂防恶,以行善为名扶恶人上位。

甄士隐因不懂防恶导致女儿被拐,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是影响了自己一家人的生活。但是,他以行善为名资助贾雨村,让贾雨村获得舞台和机会作恶,其危害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就无可计量了。

对于行善,很多人如甄士隐一样走入了误区,以为只要是在他人急难之时给予扶助,就是行善。然而,正如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还有农夫与蛇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盲目行善,很有可能是在助恶

贾雨村遇到甄士隐时,因盘费不够而滞留在葫芦庙,甄士隐因爱才惜才而慷慨解囊,不但解了贾雨村的急难,而且改变了贾雨村的人生。

然而,被改变人生的贾雨村,成了一个专注损人利己的邪恶之人。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去银行贷款,一定要写明贷款理由,准备拿着这笔钱去干什么,如果是干违法乱纪的事,哪怕还款能力强,也会批不下来。私人之间的借钱也是如此,如果明知对方借钱是去赌博等干不正当的事务,多半也会不肯出借。

这同样适用于行善救急。作为读书人的甄士隐,在资助贾雨村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贾雨村的人品,以此判断,如果他中了进士当了官,是会为国为民,还是会祸国殃民,他是把当官当成谋私的途径,还是当成为公的平台,这都是资助者应该考量的。

这和现在的投资理念是一致的,投资要的是对个人的回报,为了收回更多的资本;行善要的是对社会的回报,为了世界更美好

所以,我们不能学东郭先生,明知对方是恶狼而去救助;我们也不能学农夫,明知对方是毒蛇而去救助。

甄士隐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明知贾雨村是为了“人间万姓仰头看”却出手相助。所以,他这看似行善的行为,实则是在助恶,就因为他这一次行善,把贾雨村送上了大舞台,使得很多无辜之人遭殃。

这就告诉我们,相比于行善,懂得识别善恶更重要。面对邪恶之人,宁愿当一个守财奴,宁愿做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也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

所以,为人在世,有没有行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助恶。一辈子从不行善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为你在行善,实际上你在助恶

这就是甄士隐得不到“余庆”的原因,也许他一生做过无数的善事,帮助过无数人,但因为他不懂防恶,把助恶当行善,从而带给了女儿“余殃”,成了薄命的“真应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