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叫油然而生,有一种作品会直击心灵
时间过得好快,2017年的挂历第三张纸即将翻页。
今日,是一个分外热闹的周末:现实中,一年一度的郑开马拉松如期开跑;网络上,关于有关“辱母杀人案”的讨论不绝于耳朵。
上周约好的今天要见一多年未见的好友,无奈错过郑开马拉松。闲暇之际翻照片文件夹,忽然看到了一个叫《心路》的玉雕作品的照片。看到它,思绪恍若窗外飞舞的柳絮迎风飘曳。
说起“心路”二字,多会让人联想起和心路历程等关联词。“心路”二字在百科里解释为:心意、思想,心眼儿、心计,胸襟、气量,如果从字面理解的话,心路很大可能是一个人心路的所思所想了。然在众多和心路关联最高的莫过于王菲的《心路》专辑,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正是玉雕作品《心路》的创作者有意为之。无论如何,王菲求佛西藏、歌曲《心路》、玉雕作品《心里》共有一个因素——藏族元素。
张克钊独山玉玉雕作品《心路》
此时,我坐在办公的格子里,看着同事站在窗边,阳光洒在他的崭新的妮子大衣上,稍微有点晃眼,我看了看窗外,天没心没肺地使劲蓝,窗外的枝头上泛着迫不及待的绿。虽然看不见,但能听到窗外路上孩子们的嬉闹声,听起来没心没肺地快乐。
眼睛由窗外重新回到玉雕作品《心路》上,似乎想起来去年的镇平之行,当时还幸运地收获了一本叫《玉独神光》的书。它如今静静地竖立在离我一米不到的书架上,把书取下来,《心路》的照片马上映入眼帘(在书封面)。
看到这个照片,我似乎突然想起什么事情,具体什么事情,我也未曾清晰一二,反正肯定是和《心路》有关。既然今天当面遇上它,或许是冥冥注定一样,好像是思绪被什么东西拽着一样,努力让我把注意力往玉雕作品《心路》上靠。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尽人事、道正事。
藏族大妈在朝圣的路上
拿着《玉独神光》,眼睛久久地盯着书的封面,我的记忆瞬时被拉到高中的时光里,那段如今回忆起来苦逼但充实,禁锢但激情的岁月。那时候的我们为了高考,只有周日下午短暂的时间属于青春、躁动、激情的我们。为了怕我们疯掉,身为班主任的物理老师,每天晚自习之前都会额外地为我们准备一些或人文、或科技的佐料供我们消遣。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是他谈到了他的梦想,对于一心只想高考的我来说,听完他的梦想我好想被感动了。
一天,班主任说他最大梦想之一就是去一趟西藏,去西藏享受那份恬静、祥和、纯粹的自然风光、质朴的藏族风情。那天晚自习我脑子里不再是物理、化学,全部是关于西藏的种种畅想。
高考之后,因为上(cheng)帝(ji)出(shao)差(xun)我服从了专业调剂,曾经立志从事生物事业的我不得不却被调剂高中时期只学习半年的地理专业。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那段“不如意”的大学时光,我也不会对玉雕作品《心路》产生如此强烈的思绪。
熟悉的场景,让无数华夏儿女触景生情
我想,在高中那段意志尽管坚定但身心精彩疲惫不堪的艰辛岁月,正是班主任那真实的梦想触及我的心灵,才让我如今感悟到《心路》带来的精神力量,也许正是类似《心路》一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硬着头皮挤出来的力量,充实地度过那段本该青春四溢的高中岁月。在那段时间,我目标坚定、却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心路”努力奋斗。
然上大学后,大学的生活似乎方向多了好多,步入社会更是绚烂无比。曾经何时我似乎成了一只迷途的羔羊,在没有方向的日子里,因为对自然、单纯的向往,无论是钱包鼓鼓的时日,亦或者钱包空空的日子里,我都会征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期望着从自然、漂亮的书本里逃脱现实的不济与无奈。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西藏特辑
在有《中国国家地理》的日子里,我似乎不必再分辨是真是假的笑容,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肆意疯狂,或背上行囊喊上三五好友或爬山,或者喊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驰骋于绿茵场。逃避现实很简单,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每当自己思想开小差,我都会想起班主任的梦想,自己的心路所指的方向。
如今细看玉雕作品《心路》,近乎真实的风姿,近乎活现的人物生态不禁让观者或思或想。藏族大妈虔诚的朝拜仪态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天下无贼》中傻根打工的镜头,恰巧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在西藏。“在俺们乡里,路上有摊牛粪,画上个圈,牛粪就是俺的了。谁也不会动。”这句话说的质朴的掉渣的台词,却唤起了不少人的回忆。我想傻根的这句台词和玉雕作品《心路》所诉求的功能大概一样。当观者看到玉雕作品《心路》,都或多或少会被作品眉目间的虔诚所感动,被创作者近乎神化的玉雕技巧所折服。
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中剧照
在玉雕产品系列里,人物玉雕在玉雕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必然,人物玉雕作品多和宗教有关,《心路》也自然也不例外。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纯属巧合,或许正是玉雕创作者主动创作的结果。《心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艺品,而是一个展示了西藏朝圣者的虔诚与坚韧,作品近乎神化的眉目之见的神情让人动容。最近有关逃离北上广的讨论不绝于耳,同时伴随大规模的造城、造镇运动洪潮,越来越多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开始远离乡村,诞生了一种常挂在嘴边却不知何滋味的乡愁。
大规模的变化的背后是农业文明社会下成熟的乡情、亲情结构被瞬间打破,许多人没有了乡情与亲情的约束,本不该拥有的肆无忌惮在面生活压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也是被绚丽多彩现实蒙蔽了双眼,亦或者是对灯红酒绿迷醉让无数人找不到生活方向,甚至是价值观的坐标。随着人数的增多,基数的变大,不近人情的社会变得更冷漠,人心更浮躁,对身处其中的人来有点陌生,甚至是焦虑、绝望。然而勤劳的华夏儿女从来没有被困难击垮,生活富足者开始怀念单纯、静谧、自然,一时间骑行318国道、自驾西藏成了潮流。曾几何时,318国道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骑行队伍,一时间318成了一个骑行心目中的圣地。或许对骑行者来说, 318国道正是他们的“心路”,起码是方向之一。
骑行在318国道线的骑行一族
似乎和西藏有关的话题太多太多,推崇者会拿哪里的干净的空气、原生的自然环境猛怼平原地区的雾霾;反对者也许会拿藏族的落后与愚昧,甚至有人拿作家马建的被禁的小说来佐证(书名就不写了,你懂得)。不管怎么说,世人对于一事物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玉雕作品,创作者能借及大自然之精华的玉石格物言志,还能让观者有感想就有其的艺术价值所在。
在本文快要结束之际,我想起了这会儿跑在郑开大道的马拉松的参与者,还有为“辱母杀人案”参与讨论的人们,似乎大家的“心路”都有所指,所指的方向正如窗外的明媚的阳光,泛绿的枝头,让见着心里暖洋洋的。
窗外的桃花开的郑当时
有人曾说过,艺术不一定合理,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意思、有意趣、有意味、有意境,一种游戏的状态。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心路》谁说它不是一件艺术品呢?
后记,《心路》是一本叫《玉独神光》书封面的玉雕作品,由中国玉雕大师张克钊创作。本书是小编在去年年末受邀参与一场名为“印痕·独山玉新生代成长研讨会”的活动时候,玉神公司总设计师刘晓强赠送。尽管《心路》让我“滥情四射”,但小编未曾与张克钊有关交流,所有观点与见解纯属个人之见。
内容同步到:网易/微博/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百度/搜狐/东方号/QQ/新浪/知乎/UC/淘宝 /博客
玉石铺子∣玩儿玉石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