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浙西]华埠:千年商埠尽繁华

三桥卧波达皖赣,九溪合流通钱江”——说得是千年古镇华埠。

作者:吴悠 责任编辑:吾献红 2016年08月15日

  华埠位于开化县城南16公里处,民间早有“先华埠后开化”之说,自唐末设为屯兵戍防之所以来,就显现出特有的生机与活力。南宋帝都迁往杭州后,华埠更成为繁荣的水陆码头。宋末元兵南渡,战事频繁,大量灾民涌入,使该镇居民骤增,成为闹市。明清时期,华埠相继设立巡检司署、兵营、公馆及以江西、安徽各商会,一时商贾云集,旅舍兴旺,商业更趋繁荣。民国前期至抗战之初,华埠更得享“小上海”之称誉。1942年8月,日寇的一把无耻之火将华埠烧成一片废墟,却没能烧毁小镇人们经商的传统热情,抗战胜利后,商贸又逐步复苏。

  商贸的繁华,得益于华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华埠以浙皖赣三省七县水陆交通枢纽之势,自然成为浙西各种商品最大的集散地,也造就了小镇一朵别样辉煌的商贸奇葩。

  据史料记载,华埠的航运业曾相当兴旺,河中日停船只有数百艘之多,多时甚至超过千艘。沿河有油榨、盐埠、联珠、官埠等10个码头。商货旅人在这里会集,或装船卸货,洽谈生意;或由此乘船而下,天南地北地去寻一片人生天地;或在此弃舟登岸,衣锦还乡得享天伦之乐。每年春夏之交的丰水期,开化出口的木材均沿溪水流放至华埠,而后扎成大排,顺江而下。此时只见木排掩江,踏着木排水不沾鞋便可走向彼岸。夜晚,放排人在河滩上燃起的点点篝火恰如天上的繁星,形成“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渔火”的繁华景象。时光的更替,已将昔日的埠头悄悄地隐入小镇历史的时空里。唯有河边的古老的柳树,用垂拂下的枝条轻轻地拔弄着水面,似乎想捡拾一些往昔的回忆。

  遥想当年,小镇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民国20年至25年,镇上已聚集各类店铺300多家,各业俱全。计有盐业8家,茶号7家,百货业5家,山货粮油业12家……所售商品质量甚佳,颇受众人喜爱。小镇白日里幡旗飘舞,人头攒动,夜晚丝竹笙歌不绝于耳。一派“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的商贸盛景,古镇呈现出亘古未见的繁华和热闹。

  今天,当我们走进华埠老横街、兴华街,还能感受着浓郁的传统商贸氛围。窄窄的街道两旁布满了商铺,飞挑的檐头,厚实的门板,尽管岁月的风霜雪雨已打落了檐头的白灰,但扫去门板上的朱红,依然显现出一种历史的真实与时间的厚重。

  小镇居民自古崇文好读,办学之风盛行。明代有丽泽书院,清代有东皋书院、临溪书院等,尤以北宋太常寺小卿江纬创办的开化最早书院七虎堂而最负盛名。此书院曾为南宋培养了一批名臣达吏,如程俱、汪藻、赵子昼等。只可惜在兵荒马乱中,书院均未能得以留存,我们只能在史书中一睹芳容。宋清以降,华埠镇更出有进士40多名,造就了诸如金实、戴彦则、戴敦元等载誉史册的贤臣文士。 昔日的繁华慢慢沉淀为历史的醇香之后,又在日新月异的今日重新焕发着光彩,时代赋予华埠商贸以更深更新的内涵。随着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的开通,华埠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便捷的交通给古镇带来无限的商机和人流。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华埠的休闲旅游风生水起,繁华集镇和美丽乡村相映、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相融……彩虹桥卧于江面,风情万种,镇上现代住宅鳞次栉比,商铺绵延而立,尽显繁华之势。沿集镇江滨走过,看江中帆船点点,悠闲的木桨能翻起心中深深的感谓,有幸遇上华埠开船节活动,还能一览古法捕鱼、水上传统婚嫁等独特的船民文化。溯马金溪而上,金星村美丽的农趣庭院、悠静的深渡古埠述说着乡愁;绿水青山中的花卉主题公园能让游人与自然有着最亲密的拥抱;未来音全息馆则展现出高科技无穷的魅力……

2015年9月30日华埠开船节再现千年古埠盛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