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录《汪永泉说太极推手》

图为汪永泉先生推手
追求无的境界
无论是养生(盘拳)练法,还是技击(推手)练法,都要追求一种“无”的境界。要什么都没有,思想上不追求什么。只是松、散(sàn)、圆,没有目标,没有对象,毫无迎敌之意。练得什么都没有,“全身透空”,“周身合适”。
盘架子时不能想着、做着这是掤、这是捋、这是挤、这是按,掤怎么变成捋……。盘架子只要求松、空、虚、散。
拳练到高级阶段,掤、捋、挤、按皆非似,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无即有,我(汪祖)练拳时,什么都没有,到用时,碰我哪儿,哪儿都“有”。有即无,如果练拳时追求这是掤,那是捋,意念从哪儿到哪儿,追求“有”,处处揪着心,拿着劲儿,要求“有”,结果到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有”即无。
注:这是汪祖所传杨式秘笈之一,笃信之,践行之,必受大益!
太极推手的筑基工程  ——松、散、通、空
松,非常重要。松了,才能散、通、空;揉手(推手)时,更松者胜。
松和静紧密相联,必须心静才能松。要先练静后练松。
松的关键是“心气儿”放松。
松,首先要“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把身形调正直。
松,要求全身合适,自然,舒服,没有吃力、僵滞、紧张的地方。
(注:关于松,汪祖论述的文字很多,非常透彻、具体。恕此不能全述)
散,和松是连在一起的,是有目的的松。从上向下松,由头到脚。再从下向上松,松到腰胯,然后向四周围散,如石子投入水中,水纹圆圈向外扩散,由小圈到大圈无边无沿。
散,要有个主轴。轴即我的“中”。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下垂,身体竖直形成一条直线,由此向四周舒散。不要强调竖顶,否则散不出去。
散,不只是散成肩圈、腰圈、胯圈三个平圈,更要立体地散,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散,散成一个大气球。气球由小到大。
散,是意气舒散,不是骨胳、肌肉的撑、涨。身体各部位都不动,只是动意念。撑、涨出的圆有边,可以触摸着;意气舒散出的圆无边,摸不着。
散不能带力,有力则滞。意念舒散是从“中心”向四周处散,不是向四肢散,否则就滞了。
散,要精神放松,轻轻松松地散,意念太重则滞,散不出去。散,意气松圆了,就能养生,就能“有”(内功)。
(注:关于“散“,是汪祖的独特秘笈。练上身,推手时有意外之趣)
通,指意气贯通。养生与技击的练法,对通的要求不同。
养生练法:要求意气贯通到手心,脚心,达于“四围”,不要通过手通出身外。
技击练法:要求意气通出体外1至3尺。能穿透对方身体。
技击和养生的练法,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意气输出的程度不同。
空,盘架子时,全身都放松,意气向四周舒散,练得“什么都没有了”。全身透空,百病不生。周身合适,万法之宗。周身合适,万法通。
技击发劲儿时,劲儿松通出去,和身体脱离,身体是松散着的,什么都没有了,空了,对方反击,找不到着力点。
(注:师父常说“松、散、通、空,只有汪永泉说过。没听第二个人说过。”这是汪祖永泉所传杨式之秘笈。)
摘录者按
读此文字要读准“文眼”。文眼是纲,纲举目张。我摘录汪祖的精论,“文眼”有三:
1、“揉手时,更松者胜”。这的话说出“松”在太极功夫中的重要地位!有人说“松”是太极功夫的“敲门砖”。马长勋老爷子说“松无止境”“松如棉团无拘紧,方能得到太极功”。打拳、推手有丝毫挂力、一点僵紧都不是真松!切切谨记!
2、关键是“心气儿”放松。练拳必修心,大道至简,存乎一心。闫芳老师指导拳友推手总是强调“心要放下,心空,才能真松,才能通。”
3、“周身合适,万法之宗,周身合适,万法通”。什么才是合适?谢守德先生的经典论就是周身合适:一丝不掛练太极。
图为汪永泉先生推手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