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钧,九文两位老师作品欣赏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投稿必须是首发稿件
二十二期思归客诗刊已经全部快递完毕,望朋友们注意查收。欢迎文友踊跃投稿,同时开始征订第二十三期封面,封底人物。把你的美和诗永存《思归客》。赶紧来邀约吧?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工作室
作者简介:
刘世钧,微信名字大海。洛阳市吉利区送庄村人,今年六十五岁,初中文化,1972年元月毕业于本村中学,后一直务农至今。文化底子薄,可有颗热爱诗歌的心。
童年的回忆
刘世钧
想起童时代,不由自主心血来潮,想用自已笨拙的笔头来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
我是五五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
因我是刘家我们这一门的头大孙子。当时把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虽然我还不曾记事,但在大人们的叙述中我才逐渐知道。我原是这个家的宝贝疙瘩。奶奶亲呀亲,抱 啊抱,总怕别人抢走似的。可以说我就是奶奶的心肝宝贝。
听说在我半岁时,奶奶得了“细病”。现代医学的名称叫食道癌。尽管这样,她在病床还时常抱着我看呀,笑呀。我能猜到她老人家心里在想什么:老刘家终于有了可延续香火的下一代了。可知她的内心里有多么满足或和欣慰。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冬天,奶奶突然病情加重,躺在病床还指着我,用她那微若的声音笑着说道:“小猖夫,来奶跟前。让奶再亲亲
可想她当时的心境,多么舍不得离开她这个宝贝小孙子啊。
然而,自然规律谁也难违抗。不多日,她老人家便闭上了她的双眼,驾鹤西去了。现在起想来,老一代们,认为家没男丁,家里就等于绝后,断了香火,并且还会被外人欺負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的观念己从根夲上得到改变,生男生女都一样。时代的变迁,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老观念。
小时候,记忆是从吃食堂饭开始的。那时我五岁多吧。当时,我们第一生产队的食堂,就设在我西邻家的街屋,记得有两台大煤火,掏炉灰的煤火肚口面朝门楼间。每到吃饭时,各家都拿碗或盆到此打饭,非常热闹。因那是困难时期,黑面窝窝头,蒸红术,海白菜汤等,是主歺,很少用白面和细粮去做饭。
那时大人小孩总是吃不饱,饿肚子。记得有一天,几个小伙伴,见没大人,跑到胡萝卜堆前,各自拿起一个撒腿就跑,被炊司员看见,追到我家的门楼底下,也没再追,他嘴里说:这几个捣蛋货,叫我逮住你们再说!其实,他是不忍心去逮我们的,他也知道孩子们真是饥饿呀。
再看看今天,“一生下来就掉到了蜜罐里,就这还嫌不甜哩!”是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了快速发展,才有了今天幸福小康的生话。
在我虚岁八岁哪年,我上了村里上的小学。我第一任班主任老师,叫琚立贤,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他对学生们和蔼可亲,关心备至。我最崇拜他的多才艺。毛筆书法,绘画技艺超群。我们村里墙壁上的大小标语都是出自他手。绘画水平也非常精湛,毛主席的画像都画的特别好。后来听说他得了绝症,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间。可悲可叹——我尊崇的琚老师!
我们上学时,一年三放假,麦假十来天,秋假二十多天,寒假稍长些。
在短暂的 麦假期间,大人们忙收割,往场里运麦。小学生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帮肋队里捡麦地里掉下的麦穗,也是为队里麦收做点小贡献吧。
那时小学生们不怕苦,也不显热,顶着烈日,欢快的在拣拾遗落在地上的麦穗。争先恐后,比着看谁捡的多,那干劲可大了,收工后,小荆篮儿里都是满满的,不过虚瓷不样。到打麦场,有人拿杆秤,专门给我们称重量,拾了多少斤,按斤记工分。
记得有一次,有个捣蛋孩,往篮子底下偷放个石头,为的是能增加重量多计工分,在称重时被发现,说他:“你这孩还怪捣蛋哩,人小心眼不少哩”。大伙在一旁也议论纷纷,弄的这小孩非常难堪。这就是小孩与小孩的不同之处,他能想出此招,应当比别的孩子聪明。
那时学校 放秋假一般是廿多天。等队里的秋庄稼,如玉蜀黍,谷子,豆类都收完,也就开学了。
那时间的家长,只知道督促孩子挣工分,没有人督促孩子学习的。所以学生在放假期间,基夲是帮大人干活的多,学习的少,就是放学回来,大小孩子们,都分配有任务,大一点的挑水,小一点的扫院地。
记得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绞水担水了,那时个子小,大铁桶担不动。木桶更不用说。说来也巧,东邻家有一担小铁桶,又细又低,好象是给我专门定做的,可能是为它家小孩挑水用的,我每次挑水都去他家借。
俺们村的井特别深,大概有十几丈,(30多米)辘轳绳也特粗,绞一小桶水也是很费劲的。力气小,绞不动,只能绞几圈,骑着轳把竭一会,绞一桶水只少竭二三次。挑水时,挑不动,走走停得,一担水挑到家也得竭几次。
还有,现在上点岁数的人都记得,俺村井绳上的“井穗头”也是很特别的。得学会用,它用几个铁环做成,还有一个胡芦形的,园铁环交叉,才能把水桶拴牢,用起来才保险。
生在那个年代孩子们真是生不逢时。小小的年就要负起家庭的生活重担,这也是当时国穷民贫,生产力低下的,谁也没办法改变的現实。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说艰难,但也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的坚强性格。也影响了我们这代人长大后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真的要感谢艰难了。
那时, 不论星期天还是放假,在家没事,就要你去拨猪草,再不然去地拾柴火,反正大人是不会让你闲着的。放假期间,背个长籓箩头,去队里留的旱(旱地是留给来年种小麦用的白地)地拾麦茬。
那时的孩子们到地里,真是获得自由了,如放飞的小鸟,任意飞翔,似脱缰的小野马,撒欢疯狂。孩童的天性此时真正得到了释放。等玩够了才想起自己还有任务。尽管小手不停的到处拾捡,箩头看着还是不咋滿。眼看吃饭时候到了,回家晚可不行,拾的少回去要挨揍的。没有办法,几个人只好同时把麦茬虚了又虚,这样就显的多了点,才敢回家。这就是那时小孩惯用的一招。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做法,很可笑,就是应验了那句成语,自欺欺人。可这也是无耐之举呀,总比受皮肉之苦要强。
寒假是我们比较期盼的假期,一般学校都是在农历腊月廿后放假。腊月二十三就是过小年的开始。首先是能吃到祭灶爷的火烧,香酥可口,越嚼越香。二是廿五六开始蒸馍,有时大人也赏吃个白面豆包,别提有心里多美,可真好吃。再一个就是煮肉时啃骨头,妈妈从肉锅里捞出来几块带大骨头的肉,没等热肉凉去,就急着下手去帮上边的大块肉,也不显烧,拿着肉块嘴直流馋水,但不许吃,只能等帮完后,妈妈发话了,我们才能能动手。那心里是迫不急待,拿起骨头就斯咬,骨头上边的廋肉别提有多香多爽,直到現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
特别是大年卅晚上,兴奋的不得了,站在妈妈身旁看着整自己的新衣裳,等她把我的全身新衣弄好了,才放心去上床睡觉。
初一的早晨,是一年我起的最早的一天,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天还没亮就起床了,穿好新衣服,先拿三个大灵炮,点着站在屋内扔到院里,响了我们才能出去,这是规矩。然后到院里燃放长鞭炮。放完后跑到邻居家,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别家拾地上的落念炮,收获也颁丰的。
那时的过年味道真是浓,不象現在,好象平淡无味,过年跟不过年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不熊,这是时代在进步,物质生话的充余的体現。
想想孩提时的快乐时光,打撅,撇墙,打地牤牛,踢毽,跳绳,对鸡,玩猫吃老鼠,坡池洗澡,上树摸柿猴,等等,还真是挺充实的。
忆起童年,当年的情景在脑海里一幕幕闪现,内心是多么畄恋那个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啊。只可惜时光永远不会倒流,儿时的快乐只能变成美好回忆罢了。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长曹志杰先生继《心之语》后的第二本诗集《醉语》已出版,欢迎订购
(另注:《心之语》还有少量存货,欢迎选购)
作者简介:
王仲华,笔名九文,号蒙童。1971年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油画系,现居南京。擅长中西绘画、雕塑以及各种平面装饰设计,也擅长古典诗词、汉赋及文言文的创作与赏析,同时也爱好现代诗歌以及音乐歌词与作曲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诗坛先后发表古典诗词一万多首,发表原创的现代歌词200多首,也发表作曲的作品多首。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特约作家!
七律·笑猪空有皮囊·七阳
文/九文-2020-07-20-12:35-作于南京一中
假躯驴肚是皮囊,果腹牛儿草垫肠。
可笑庸奴携屌样,不知理学撞铜墙。
插葱何必拱猪嘴?缺德哪如抹露香?
所贵修行成理性,如仙坐悟圣贤章!
七律·笑蠢猪教孙子·六鱼
文/九文-2020-07-20-14:13-作于南京一中
心源揭秘圣贤如,征实牲腥草腹梳。
好把空皮翻尽洗,深愁庸俗见高虚。
酒囊饭袋无知实,猪鼻香葱有过余。
诗涌当教孙子读,侏儒可懂五车书?
七律·笑蠢猪是贼料·八庚
文/九文-2020-07-20-17:44-作于南京一中
撇下皮囊都不管,为何溜走遁逃兵?
思端性烈真知见,道满功圆正气呈!
想把贤能身放倒?悲怜孺子癖难成。
倒行施逆封残脑?笨拙昏沉黑贼清!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版权归 华夏思归客所有
主编:思归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