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大师吴昌硕篆刻生涯60年,从仿作到开宗立派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所说:'与同时代艺术大家比,吴昌硕是承前启后、比较全面的一位巨匠。'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1927年11月29日,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

萌生基础

29岁之前,居安吉老家,风格多以模仿前人为主,取法对象主要有浙派的丁敬、黄易、钱松以及皖派的邓石如等,亦有相当的秦玺、汉印样式,偶有《飞鸿堂印谱》等流传甚广的集体印谱的痕迹。

美人香草小景在屈原词稿

金彭

挚父

仓石刻于吴门寓馆。(文彭款略)

飞鸿

此期印风,基础扎实、眼界开阔、初具潜质,为其篆刻生涯之“序篇”,作品虽优劣参半,却也是任何一位艺术大家所必经之路。

广收博览

29—44岁,云游江浙沪各地,结交了诸多的金石书画家,见到了在老家安吉无以得见的各类金石拓片、名家真迹、印石原作等,眼界大开。

模仿借鉴的方向不再囿于浙、皖二宗,而将重点转移到以秦汉印章这一体系为核心的古代经典上来——细致而深入研究古代诸多风格,为其个人风格的塑造积聚了丰富的资源;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各种字法、布局、线条等形式语言,得心应手、渐入佳境。

仓硕·俊卿之印

1877年,34岁

丁丑九月刻面面印,以便行箧携带。缶记。此拟穿带印,昌硕。

明道若昧

1884年,41岁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甲申,仓硕吴俊刻。

安吉吴俊章

京口月明船不哗,大江东去天无涯。便须挂席翦沧海,击楫和以铜琵琶。庚辰作于京口,仓硕。

三百里程争一日,望亭亭野接丹阳。云沉水国天何远,秋入芦花气乍凉。失路几惊穷鸟叹,踏车休笑老牛僵。河鱼香稻纷纷饱,输尔南归雁数行。丹阳道中。竹里西风搜破屋,无眠定坐镫前卜。谁家马磨声隆隆,大儿小儿俱睡熟。寄内。十月十五日还吴下,又刻。

癖斯

1874年,31岁

和嶠有钱癖,杜预有左传癖,非余斯焉癖斯。甲戌二月,昌石道人。

溧阳程云驹长寿日利

1876年,33岁

丙子中秋后四日,为宽弟作,吴俊。

缶庐·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

1879年,36岁

余既辟芜园,又缚草亭爲延眺处。每当霜落风高,万象森露,与松柏同青者,惟此芜耳。己卯冬,仓硕刻于朴巢。

昔余避难山中,欲〔求〕草根树皮代粮而不可得。同谷长鑱之叹,无以过之。以三字名吾室,亦痛定思痛之意,仓硕。草上夺求字。

美意延年

1880年,37岁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庚辰二月,刻于芜园。昌石。

沕泉小筑

1881年,38岁

沕深潜貌,云壶居士索刻此石,有古隐君子之风焉,亟成之。辛巳秋,苍石吴俊。

染于苍

1882年,39岁

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壬午五月,仓硕。

抱员天

1882年,39岁

颛民生,背方州,抱员天。壬午夏,仓硕。

能亦丑

1882年,39岁

能亦丑,见《荀子》。缶道人刻,时壬午。

学心听

1883年,40岁

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癸未长夏,仓硕。

风格固定

44—70岁,主要在苏、沪两地往返,篆刻名声初显,求印之人日盛,在经历前期的积累和探索之后,其个人的独有面貌逐渐形成并最终确定。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将《石鼓文》篆书的结体融入印文,形成上紧下松、左低右高的结构特征;

二,强调笔划线条的书写意味,带有不同程度的弧线条运用明显增多;

三,将单刀、双刀和冲刀、切刀结合运用,生猛、醇厚兼而有之;

四,充分运用边框与界格,完美处理外边栏与内印文之呼应、调和效果。

道无双

1887年,44岁

道无双。文三字见《韩非子》。伯云仁兄属,刻于吴下。昌石吴俊。种竹淡吾虑,移居十月初。戴天同俯仰,租地养扶疏。尘洗室生白,影寒风过虚。墻头揽明月,高节欲师渠。种竹。伯云老友又索刻近作。丁亥春,仓硕。

文章有神交有道

1888年,45岁

戊子春,余识仲勉于沪上。晨夕谈论古今事,恨相见晚。仲勉工举子业,客将赴京兆试濒行曰:何以赠我?余曰:有印在。因作此以奉。安吉吴俊。

杨质公所得金石

1891年,48岁

拟汉凿印,寄质公一笑。辛卯六月,昌硕吴俊。

美意延年

1892年,49岁

若波先生。壬辰八月,苦铁。

破荷亭

50岁左右

古铁印高浑一路。阿仓。

道日昧,步日退。面无可观,示人以背。

破荷亭长

1896年,53岁

拟汉铸印之流走者。丙申二月既望,老缶。

(0)

相关推荐